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由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觀點比較多,而且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若僅限于理論的說教,必然使得政治課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更不用說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就這些問題做了以下探討。
關鍵詞:多媒體 思想政治教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24-01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共器”。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課件正日益廣泛地應用于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多媒體以其聲、光、色、圖的神奇結合,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學習環(huán)境,這無疑給政治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改變了傳統(tǒng)的注重認知、灌輸、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了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更大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口腦并用中主動發(fā)展。然而,如果過多過濫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會喧賓奪主,違背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宗旨,使學生在課堂上走馬觀花,無意注意過多而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談不上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多媒體教學要借助的工具主要包括電腦、幻燈、投影、和電視等。這些現(xiàn)代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過去,教師板書要花許多時間,現(xiàn)在一張投影片就解決了問題,這樣一來,課堂密度就會大大增加,以往對于學生來說很抽象的事物,放一段錄像或投影,出幾張圖片,便一目了然。那么,任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手段呢?下面淺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1 做好課前準備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時,課前要做好準備,設計好教學課件。好的教學課件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備課上,認其鉆研教材,找到重點和難點,收集教學素材;然后撰寫腳木,不斷修改,并且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一般來說,在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時,教師首先必須認真考慮: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在哪個環(huán)節(jié)上運用多媒體,也就是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同時,還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設計好使用時機;第二,選擇好最有針對性的素材;第三,準備好硬件設施,認真檢查,確保能夠順利使用。多媒體設備終究還是現(xiàn)代化設施,而現(xiàn)代化設施幾乎是無電不能運轉的,因此,一旦停電,再高級的設備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多媒體設備也無法逃避這個“命運”。
有了充分的準備,教師在課堂上才能適時地使用多媒體設備,使之產生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如果事先準備不好,運用時拖泥帶水,手忙腳亂,硬件設備出故障,軟件資料顛來倒去,非但不能起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作用,還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使得事倍功半。
2 課堂上,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時應堅持的原則
第一,要有選擇性。
當前,許多教師認為,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技術的課就是好課,否則就不是現(xiàn)代化的課堂教學。其實不然,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并不是說所有的學科知識都適合,即使能結合,還要考慮什么時候結合,結合的知識有多少有利于學生學習等。運用多媒體的目的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更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某方面知識教學是否有必要。
(1)選取那些用常規(guī)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的內容。
(2)選取課堂上用常規(guī)手段不好解決的問題,即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
(3)能通過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景、資源環(huán)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
第二,堅持適度性。
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信息量太大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有一種看法認為多媒體課件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體現(xiàn)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其實不然,信息量太大使學生學習囫圇吞棗,這就是“電灌”效應,要避免教師和學生被課件牽著鼻子走。
堅持適度性就是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教師要明確多媒休技術運用的關鍵在于“優(yōu)化”,并非在于多,要少而精,不擺花架子。
第三,講究藝術性。
在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條件下,一個課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能使人賞心悅目,并獲得美的享受。美的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優(yōu)質的課件應是內容與美的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展示的對象要結構對稱,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審美性。
3 運用多媒體時還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為完成某一教學目標而設計和選用多媒體時,應體現(xiàn)時代性、科學性、啟發(fā)性,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捕捉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內容來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注重各類媒體的結合應用,避免只重多媒體而忽視常規(guī)教學媒體和手段,避免把投影屏幕當成黑板。有的教師認為,有了大屏幕投影,黑板可以從教室中消失了。他們把投影屏幕當作黑板,備課時將全部的講練材料、問題和答案等都輸入計算機,課堂上點擊鼠標,通過大屏幕一一顯示。
我們知道,優(yōu)秀的板書不僅精練,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隨時調整、修改板書內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會影響學生對整課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也因屏幕上內容一屏一屏稍縱即逝,影響了學生記課堂筆記。而實驗證明,課上記筆記的學生回想當時講過的內容的概率是不做筆記的七倍,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會影響多媒體在幫助我們解決教學疑難問題方面優(yōu)勢的發(fā)揮。
第二,運用多媒體要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政治教學,就必須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就必須激活數學生的知識形態(tài),讓學生充分感受與理解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就必須激活學生思維,不斷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一句話,就是要讓政治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使教師從中獲得一份生命提升的快感,學生得到一份求知悟道的享受。
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對于不同年齡,不同認知水平的作用是不一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的提高,要逐漸增加“智能型”媒體的設計和選擇,為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架設橋梁,否則,會限制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第三,注意不要為了獵奇而濫用,避免走入形式主義的誤區(qū)。在課堂教學時,一些教師刻意為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和動畫效果,或者是為展現(xiàn)自己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不去考慮課程內容是否適合運用多媒體技術或者運用什么樣的多媒體技術會更好,就牽強地使用多媒體設備,純粹是為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亦或在多媒體課件中大量采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系的圖像、音樂、動畫等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本想這樣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結果常常會導致學生把更多的有意注意放在多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而無心于這節(jié)課程具體的教學內容,效果自然適得其反。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教師體驗成功、評價結果的一個過程,具有相當大的靈活性,只師在運用過程中努力進行探索,就一定能夠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