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您以前也從事過媒體方面的工作,究竟是什么原因和契機讓您開始了投資生涯?
TDY:主要是一直對股票的興趣導致了自己的投資夢。大學開始接觸股票,然后從一個草根股民開始慢慢成長。當時進入中證報也只是為了過渡,2004年去中國人壽資產(chǎn)管理公司做了兩年的分析員,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寫了一些報告,后來就出來和朋友一起做投資了,2007年年底成立的公司,2008年發(fā)了第一只產(chǎn)品。
T: 您有什么偏愛或者尊崇的投資理念嗎?
TDY:操作上,我是交易型的投資者。理念上,我還是尊崇價值投資。趨勢投資本質上比的是你的技術分析體系,怎樣更好地去認識趨勢的扭轉,不管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盡量比別人早一步發(fā)現(xiàn),在出現(xiàn)扭轉的時候也早一步。大家PK的是這些,比誰止損的時間少。
做風格投資,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局限。私募的時間還是太短,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出來。價值投資在某個層面上解決了風格投資的問題,所謂的不可測的問題。它的確定性會更強,買的就是低估的股票,就像你在比武之前就穿了一層護甲。
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趨勢投資,在做交易的時候,沒有人能一定成功。巴菲特也不能,他也經(jīng)常認錯,認賠離場。技術分析一樣,符合某個你認可的形態(tài),設好止損點,這已經(jīng)預示著未來有可能會止損,并不意味著你只能勝不能敗。
T:按照這些方法,您有過什么印象深刻的投資嗎?
TDY:舉個最近的例子。去年的12月初,倉位一直很低。除了持有的10%的價值型的,基本上空倉。12月5號,一根大陽線,過了一周出現(xiàn)更加明顯的信號后,我才入場的。在接連多根陽線后,我是在回落的過程中建的倉。此前我也一直看得很空,如果按照那個趨勢走下去,1700~1800指日可待。因為我不是左側交易者,趨勢在發(fā)展的時候,你很難預期。但當時趨勢出現(xiàn)了扭轉,銀行股在當時低估得比較明顯,思考后我基本上滿倉銀行。
但是我認為,市場仍然是反彈,而不是反轉。如果是反轉,應該不會有這么大熱情。如果是反彈呢,那我就應該減倉了。所以1月中旬就出來了,事后來看呢,除了幾個特別的銀行,其他的在1月中旬應該也是一個高點,比如招行。只有民生、平安有配送,強勢一點。
后來換了軍工。軍工基本面很難判斷,但是從技術上看有,比如成交量是過去幾年最大的,而且還有當時市場的氛圍,對釣魚島強勢的表現(xiàn)也是十年最強勢的?;鸷陀钨Y都有介入,但是畢竟是一個概念。對軍工判斷是一波行情,但是它沒有出現(xiàn)。后來也退出來了。因為畢竟判斷這次市場是反彈,而且成交量從春節(jié)后沒有額外的放大,有一種尾聲的感覺。
T:您現(xiàn)在管理的4只基金產(chǎn)品,每只產(chǎn)品的資金分配會有不同嗎?能談談具體的投資組合嗎?
TDY:產(chǎn)品都是同一風格,組合也一樣。一只產(chǎn)品會有5-10只,很難超過10只。有滿倉的時候,但是不多,倉位基本上控制在6~8成。趨勢確定后,5成是確定,情況好的話,偶爾會加滿。
但是,還是以獲利為第一原則,“盈利第一,安全第一”。這種策略是在熊市狀況下制定的,基礎倉位5成,交易倉位5成。但是牛市中,不動的倉位會相應提高到7~8成。
T:你曾寫過一些文章,強調(diào)多研究些公司,少談些指數(shù),不要空耗時間判斷當前是B浪還是C浪上,那你是如何看待一家公司的,或者說究竟什么樣的股票才符合您心目中理想的標的呢?
TDY:說個價值型的。我去年就是拿的大秦鐵路度過的最低點。這只股票的分紅收益率有7%,盡管成本有壓力,但是運力還在上升,更何況運價也在一個比較低的狀態(tài)下,不可能繼續(xù)往下。因此,7%的收益不會下降,所以我不會擔心,如果跌得更多,我可能會買得更多。對基本面沒有懷疑和質疑,我也相信它有一定的成長性,可能是一次性的紅利回報,或者是運價的提升?,F(xiàn)在大秦的專線價格還沒有動,普貨價格倒是漲了。這只股票很符合巴菲特的理念,就是市場不存在我也不擔心,每年給我7%的回報,堅持幾年沒有問題。
這是其中的一個角度,從分紅來看的。能繼續(xù)成長也是一個放心因素。畢竟原鐵道部終究會市場化,運人運貨,運人可能不會有大的變化,有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在里面。但是運貨市場化的機會就很大了,對比其他運輸現(xiàn)在的鐵路運價很低,因此很搶手。
大秦鐵路算是一個價值投資?,F(xiàn)在因為預期的東西還沒有變,價格也沒有變。這個制度紅利還是會慢慢呈現(xiàn)出來的。如果變了我們再評估。
T:您喜歡如何操作股票,什么時候會選擇買入,而什么時候又會選擇賣出呢?
TDY:大市有大市的規(guī)則,個股有個股的規(guī)則,一般來說,我覺得逐漸成型的有兩塊,一塊是所謂的中線投資,一塊就是短線。中線投資,就是一波行情的起漲點附近,已經(jīng)確立轉勢了,我基本上會拿50%的倉位進行中線投資,這一部分投資基本上不交易,主要是預判熱點,比如這一波是房地產(chǎn)、銀行還是汽車,預想好的話選幾個龍頭股,未來會有超額的收益。
剩余的50%,我會根據(jù)熱點變化來交易,不會滿倉,會在0~50%之間調(diào)節(jié)。因為另一部分倉位是不變的,但是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是在不斷波動當中,所以這部分相對更靈活一點,短線交易要以獲利為原則。因為在一波行情當中,出現(xiàn)一個短期高點,我們都無法預期這是不是就是高點了,以短期交易來說,每出現(xiàn)一個高點,你都應該獲利了結。這部分倉位首先是安全的,盡管收益率不高,但是它能確保我另外一部分倉位能以持有的形式存在。
賣出的話,你要有計劃,當你看到了什么,比如說預期消息的兌現(xiàn),某種趨勢的完成,或者某種熱點的呈現(xiàn),如果你所等待的東西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或者說沒有達到你預期的技術上的標尺,你就該走了。這個沒有什么感情色彩。
T:你曾說過,你們既不做死多,也不做死空,只做市場的跟隨者,永遠站在市場一邊。從這點來看,可以把你理解為趨勢投資者嗎?這種投資模式會有局限嗎?
TDY:可以這么說。雖然我現(xiàn)在在學習價值投資,但是還沒有成型。我的局限還是由上至下重一點,從下至上弱一些。我希望有一個做公司研究比較強的人能和我搭配一下,每個人的特點可以改變和學習,但是能否達到卓越和優(yōu)秀,實際上是天賦和興趣在起作用。有時候你不能為了追求全面而摒棄自己的風格,這里面有一個取舍的問題。但是,從投資來說,如果在牛熊市中能力全面,則能更好地為客戶服務。
T:不管是技術派的,還是價值派的,抑或其他派的,幾乎每個投資人都說自己在堅持著某一個正確的理念,但又總是受不了市場的諸多誘惑,從而在實際操作中會經(jīng)常改變自己,你被誘惑過嗎?
TDY:我覺得價值投資既是一個學習,也是一個實踐,但是它要求有一個合適的氛圍。畢竟你買入價值型的股票,你覺得低估了,但是誰也無法確認,它還會不會繼續(xù)被低估,如果沒有業(yè)績壓力,那我會繼續(xù)買入,就像巴菲特的加倉,他就很高興價格下跌。但是做公開產(chǎn)品,可能就不是如此了。比如跌幾毛錢,客戶走一半,跌八毛錢,客戶就走光了。受到現(xiàn)存條件的限制,必須要做一些趨勢投資。
T:在私募領域,我們常常聽到,資產(chǎn)管理人總是受到來自客戶的影響甚至干擾,業(yè)績好的時候,客戶恨不得你滿倉操作,而在業(yè)績不行的時候,又鬧著要贖回甚至對管理人指指點點。在你的投資活動中,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嗎?你又如何去說服客戶?有什么辦法來避免這種情況嗎?
TDY:業(yè)績不好時客戶會有壓力,雖然這很正常,但是對投資人和管理人會有干擾。這種干擾其實是對其他投資人的不負責任,所以我會切分開,也會把我的劣勢呈現(xiàn)給客戶。我相對來說風格激進一點,會用一些風控的手段來束縛這種風格,但是你也要有這方面的準備,如果志同道合的就一起去和市場搏斗。
但最終你只能去承受它,這是做這個行業(yè)所必須要承受的壓力。如果不行,就很難從事這個行業(yè)。由于現(xiàn)在我們還是處于創(chuàng)業(yè)初期,對客戶的選擇這方面要求不敢過重。還是一個生存狀態(tài),如果在經(jīng)歷過一波牛熊,有一定的基礎后有可能會選擇客戶。
T:我們此前采訪您的時候,您好像對牛市的看法產(chǎn)生了懷疑,現(xiàn)在您的觀點有變化嗎?A股牛市產(chǎn)生的基礎真的不存在嗎?
TDY:我對牛市還是有質疑的。我有個理論就是,總結過國內(nèi)外的牛市經(jīng)驗,最主要的基礎就兩個,一是低估值,二是信貸的突然放大。這是產(chǎn)生牛市很重要的兩個充要條件。
低估值呢,去年年底就只有以銀行為主的部分藍籌股是低估的狀態(tài),但是整體上沒有,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是有一波下行,但是并沒有到絕對低估的狀態(tài)。我始終對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的高估值有質疑,相比藍籌,他們更難以經(jīng)受一輪經(jīng)濟回調(diào)的沖擊,他們更難以存活,他們更易受到經(jīng)濟周期的影響。
從2008年以來,為什么還是小股票反復活躍的狀態(tài)更多,這說明還是一個熊市特征,市場還是缺錢,市場對經(jīng)濟轉型還是有質疑。有限的資金更多地去追逐小股票,可能更容易產(chǎn)生收益。因為不是牛市,資金沉淀在藍籌中是沒有收益的,盡管藍籌低估。資金是靠波動來賺錢的,很少是靠藍籌股的分紅收益來贏得回報。大部分資金不會進入藍籌,最多是做指數(shù)型的配置。在這個背景下,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是處在一個高估的狀態(tài),某種角度來說,從市場結構來看,如果它不結束,市場很難找到熊市的底,我覺得要低估就都低估。
另一方面,信貸突然放松,我看幾年內(nèi)都不太可能。比如今年2月份的CPI其實是一個擾動,但是這個擾動卻能看出貨幣當局的態(tài)度,對放信貸非常謹慎,通脹這根弦一直都在。信貸放松沒有心理基礎,還沒怎么著,央行就這么緊張,更別談大規(guī)模放松了。
具體的現(xiàn)象就是藍籌股剛起來,資金就跑了,大家又開始炒中小盤,銀行回落還是很大,說明了主流資金對未來行情的不認可,又開始各忙各的,這也是中國市場的習慣。
既然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談何牛市呢?
T:目前股市的這種情況,您認為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TDY:我不是說反彈已經(jīng)結束了。近期會有一個短期的底部出來,接下來我要看反彈的力度,再定下一步的動作。如果反彈之后又下來,再創(chuàng)新低,那么基本上反彈結束了。當然也有可能繼續(xù)向上創(chuàng)新高。但是,整體上我認為還是一個反彈。
未來10年,資本市場的長期收益率應該會比房地產(chǎn)市場更大。但并不意味風險就小,投資可以考慮指數(shù)化投資,因為個股投資要求得更多。我們未來也有可能成立指數(shù)型產(chǎn)品。
T:作為投資經(jīng)理,什么是你在職業(yè)生涯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
TDY:我剛開始入市的業(yè)績并不好。對于這個市場來說,你賺錢很難學到東西,虧錢才能讓你學到更多。年輕的時候多失敗是好事,那個時候你沒有多少錢,虧也沒多少,但是經(jīng)驗學到了。我常說,第一波牛熊市,讓你去感知這個市場;第二波牛熊市,就是繼續(xù)學習和發(fā)展自己;第三個牛市的時候,才是你賺大錢的時候。也許第二波你財富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真正要賺錢,一定是第三波牛市出現(xiàn)的時候。
不要試圖想著第一波和第二波就賺大錢,要不怎么說看天吃飯呢,沒這個天你除非是有特別大的機緣,否則還是沒有這個背景。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就是不要輕易地去想職業(yè)化,今后個人戰(zhàn)勝市場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未來專業(yè)化、團隊化,或者有經(jīng)驗沉淀的人的勝率更大,對于上班族來說,你要想清楚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參與。要學會觀察這個市場,而不要輕易地放大錢到這個市場。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永遠不要認為你比市場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