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的城市深圳,號稱有1300萬人口,她的市容、經濟地位以及在全國的影響力,無需多言。但就是這么一座年輕人為主、前年剛舉辦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國際型”城市,競技體育項目卻乏善可陳,唯一讓國人記住的,僅僅是一支風雨飄搖了多年的深圳紅鉆足球隊,還是中甲的!
人們現(xiàn)在似乎習慣了“北上廣深”這種叫法,或者說是排位。但是這樣的次序,除了在經濟指標參數(shù)等方面,可以讓深圳人躋身第一集團,就體育而言,則應當是北上廣……深。體育在深圳的淪落,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多年以來,政府對本土體育的扶持力度不夠,也是另一“病因”。
就在本月初,在深圳市市長許勤召開的市長辦公會上,這位被稱為“巴薩球迷”的市長,終于在其任上做出了第一個深圳本土體育的“指令”——深圳必須有一支高水平的職業(yè)球隊,深圳必須要舉辦高水平的國際體育單項賽事。
深圳的球迷等待這樣的“行政干預”已經好多年了。雖然這是一座以市場行為為導向的“自由型”城市,但是對于他們的體育而言,政府也應當有自己的立場和作為。深圳的華為公司為了打進美國市場,不是也要靠中國政府的支持和力爭嗎?市場歸市場,市長歸市長,應當各司其職,責任共擔。
這下子可忙壞了深圳紅鉆俱樂部,上上下下高效率地起草了一份“提案”,火速交到了市政府。這份六點建議,或者叫訴求的呼吁書,主要列舉了北上廣三地在高水平職業(yè)球隊以及高水平賽事方面的做法和經驗。說到北京,他們舉了北京市體育局每年為北京國安和北京金隅“撥款”的例子,據(jù)說今年對國安的“政府支持”有3500萬元人民幣,甚至對北京八喜這樣一支中甲球隊,都有800萬元人民幣的財政扶持。上海呢,則是由市政府出資購買服務,主要是對于本地的三支中超球隊的場租進行豁免。想想也對,由財政支付場地租金和安保費,也是間接為納稅的球迷進行公共服務。
廣州就更不用說了。如果沒有現(xiàn)任廣東省長、原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的支持和倡議,怎么會有當下叱咤亞洲足壇的廣州恒大呢?但是什么事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人家北上廣的俱樂部,可沒有一家像我們紅鉆那樣靠賣白酒為生養(yǎng)活球隊的足球俱樂部。更何況現(xiàn)在禁止三公消費,紅鉆那種一瓶標價7888元的“紅鉆茅臺”誰還敢喝?
要說還是河南人仗義。前一陣紅鉆俱樂部資金周轉困難揭不開鍋了,甚至直接影響到球員工資獎金的按時發(fā)放,最后,還是人家恒大的河南籍老板許家印幫了一下自己的河南小弟萬宏偉一把,一個指示,讓深圳速送500箱紅鉆茅臺到恒大集團,第二天,紅鉆的董事長萬宏偉的賬上,就多了500萬元人民幣的“貨款”。
(作者系深圳《晶報》人文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