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好得太恐怖了!”債市交易員當下普遍存在這樣的焦慮情緒。
中國債市的賣方市場已持續(xù)半年有余,申購到的債券轉手減二三十個基點賣到市場上去,照樣會被哄搶一空,一票難求的程度已經到了跪求都不好使的地步了。
“經濟增長低于預期,通脹低于預期,資金面寬松的程度完全壓過了季節(jié)性緊縮,銀監(jiān)會八號文又把資金從非標產品推向債市?!爆F(xiàn)在,你幾乎找不出對債市的不利因素了,除非經濟崩潰。這就是典型的“利好出盡”。
在“利好出盡”風格的市場里,好消息一出,市場瞬間拉升,成交量收縮,而后就是放量下跌,尾盤一般會跌回原位,甚至低于消息公布前的水平。在3月CPI數(shù)字公布當天,長期利率債市場就上演了這一幕,這已經基本確認了債券市場正在觸頂。
當幾乎所有人都看多時,市場就開始進入“利好出盡”的狀態(tài),這表明,想在這個水平買入的投資者基本都已經買好了。換句話說,在當前的收益風險比下,大家的持倉水平都高出了預期值,市場的牛市情緒必須依靠不斷的利好刺激維持,否則將有大量交易性頭寸退出,引發(fā)市場調整?,F(xiàn)在的中國債市已經進入了這一階段。
當然,債市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股市相比,債市中投資型機構力量比較大,投機性投資者力量較小,而很多投資型機構資金富裕時不得不被動型配置,在利率債市場最為典型的投資型機構是銀行自營賬戶。
由于今年外匯占款增長較多,銀行自營資金配置壓力較大,且二季度央票到期量巨大,利率債凈供給有所下降,所以利率債目前牛市基礎尚存,但這個市場的價格一向是活躍的交易賬戶話語權較大,所以利率債價格會更多受到基本面和預期的影響,供需因素是次要的。
信用債市場恰恰相反,供需因素是首要的,預期因素是次要的。目前信用債市場中最大的配置型投資者是銀行理財,在銀監(jiān)會八號文公布后,理財對債券的胃口大增,但是中低等級信用債與銀行理財資金成本之間的利差已經下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幾乎和去年二季度時一樣低了,這么低水平的收益率,銀行理財也很難接受了,未來很難成為進一步推動信用債市場走強的主力,但可能成為市場的穩(wěn)定器。
在流動性泛濫的市場中,被動配置的力量往往會變得很強,在預期與配置相沖突的時候,強大的被動配置力量會使得市場的波動性明顯下降,由于債券是有票息收入的,因此,在波動性很低的市場中,大部分投資者會選擇靜觀其變,多看少動。
長期利率債和利率互換的當前利率已經在挑戰(zhàn)宏觀基本面的極限,宏觀面的稍稍回暖都會使得利率明顯反彈,而信用債可能暫時陷入波動性很低的狀態(tài)。三季度后,基本面推動利率再次回升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