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周先生辦過一張信用卡,后來覺得不好用就退掉了,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這張卡退了四年以后還沒有擺脫跟銀行的關系。
周先生說:我先給它的信用卡服務中心打電話,它給我查一個準確的欠款額,然后我就去銀行的柜臺還款。還款的時候,柜員給我一個準確的數(shù)字。兩個數(shù)一樣,我覺得沒問題了,就按這個數(shù)把錢還了。
經(jīng)過三次查詢核實,周先生和中國銀行達成了共識,并且順利實現(xiàn)了注銷。然而真正的麻煩剛剛開始。
周先生說:到下一個月的賬單目我又收了一個賬單,有14塊多錢的欠款要還。
接著中國銀行開始認真地催收這4塊2毛8的利息以及這筆利息產(chǎn)生的利息。周先生覺得十幾塊錢的事,不如認倒霉還了這個錢買個清凈。周先生希望銀行打一個單子來,我把錢給你,你別讓我再跑銀行。銀行方面卻說沒有這個時間,沒有這種服務。由于達不成共識,中國銀行每月仍然向周先生催收一到兩次。一晃3年過去了,2012年的一天,周先生發(fā)現(xiàn)問題變嚴重了。
周先生要更新車子,把舊車賣了之后,在做貸款手續(xù)的時候,被拒了。人家很明確地說,中國銀行把你送上了有金融污點的名單,所以你不能辦貸款。
周先生的信用記錄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呢?金融專業(yè)律師顏丙杰:周先生信用污點是否合理的本質在于銀行要求周先生歸還的這幾十塊錢利息,他本來就不應該給,因為這所有的一切與他沒有任何關系,是銀行自己造成的,所以周先生是清白的,沒有所謂的信用污點,銀行把信用污點強加給他的做法屬于濫用自身強勢市場地位,由此造成的一切損害,周先生有權要求賠償。
事情發(fā)展到這兒,周先生心力交瘁,決定把錢還了算了,然而事實上絕不這么簡單。銀行告訴周先生,目前他應還欠款為97塊9毛9,所以周先生準備好了錢,并按照銀行客服的要求,來到了一家中國銀行營業(yè)網(wǎng)點,但是營業(yè)網(wǎng)點的工作人員卻告訴他,如果他按97塊9毛9來還這筆錢的話,他的欠款還是不能還清。銀行只是一味讓周先生比賬單上多存點,多存多少,多存的錢怎么取回,一概不知道。
中央財經(jīng)大學金融法研究所研究了周先生的案例后認為,中國銀行與周先生之間的法律關系簡單而又明確。所長黃震說:周先生與銀行通過銷卡的方式就解除了合同關系,在解除了合同關系之后,他們z間就已經(jīng)結清了他們債權債務關系,而之后產(chǎn)生的所謂的債務跟周先生無關,所以只能說是銀行自身的錯誤造成了一些新的出入,這跟周先生毫無關系,更不應該來追溯周先生。
4塊2毛8分錢的利息,到了2012年12月,已經(jīng)漲到了99元4毛6分。三年時間,這筆利息整整漲了23.23倍,進入2013年,這筆錢最終會漲到多少呢?周先生算不出來。專家說按照銀行的這種算法過不了幾年,周先生就會因為這筆欠款面臨信用卡詐騙的指控。
雖然,每個銀行還都各有各的計息方法,但記者的調查顯示,各銀行信用卡消費都是復利計息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復利呢?黃震教授說:復利,在中國也叫驢打滾、利滾利,是一種高利貸的手段,通過把上一期的利息計人當朝的本金,然后產(chǎn)生利滾利的方式,本金越來越大,利息當然就越來越多,這種方式是一種非常專業(yè)的、復雜的又隱秘的剝奪債務人的方式,也是一種吸血蟲的放債方式,因此這種方式在我國解放以后是明令禁止,我們現(xiàn)在的法律,也是明確禁止復利的計息方式。
黃震教授說:消費者有很多因為不懂計算復利是違法的,所以也就在合同上簽字了,但是并不等于這就合理。銀行這種做法,找認為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應該予以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