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生數學思維方法和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而課堂教學就是完成這一任務的主陣地,它體現了多側面、多形態(tài)、多層次、多聯(lián)系、多角度的教學思維和數學思想。
小學數學課堂調控數學質量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來,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學習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建立自信心,以便提高數學質量。
一、教學目標的調控
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評價教師教學的重要根據。教學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就表明教者教學中的意識性越強烈,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因此,調控教學目標就顯得十分重要。目標過高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求過低會阻滯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具體的說就是把教學目標控制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
如我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學生初步理解余數的概念,懂得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初步學會用正確的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通過擺、看、算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抽象和歸納能力,并注意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習慣等。這樣的教學目標就有可操作性了,它給課堂教學提供了依據。教學任務要求具體明確,從而為提高教學效率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進程的調控
對教學過程能否進行正確調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認知結構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是同化、順應、平衡的過程。教學過程必須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相符合,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掌握知識的內容,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否則就會影響教學效果,形成學習障礙。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經驗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調控。
例如,在學習“圓周率π”時,我讓學生準備一些大小不等的圓紙殼和足夠長度的細線。在課堂上,我讓學生量出每個圓紙殼的周長和直徑,再指導學生去總結圓的周長和直徑存在怎樣的關系,經過多次測量和對比,結果發(fā)現,無論是大圓還是小圓,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從而的除了π的近似值。這時我因勢利導,向學生介紹歷史上數學家們對π的研究和測定,得出了π在3.14與3.15之間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學生對圓周率有了正確的理解,再讓他們去計算圓的周長或直徑并解決實際問題就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了。這對提高教學成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的調控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和手段,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智力活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的體現。教師為了把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就應像蜜蜂一樣取百家之長,為我所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結合教學內容、難點,重點尋找最優(yōu)突破口,確定適合本節(jié)課內容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學習“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時,我針對學生實際,相信學生的聰明才智,利用了考試教學法:出示嘗試是(1.25÷5=);再讓學生自學課本中的例題(時時讓學生思考:被除數和商的小數點是怎樣處理的)然后讓學生練習,再后讓學生討論(商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最后針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加以引導講解。這樣處理,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又方便學生記憶,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課堂練習的調控
課堂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精心調控課堂練習,課堂練習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特別是教學重點、難點、并遵循循序漸進,形式多樣,逐步發(fā)展的原則。
在這里有兩點需要強調。第一點是注重質量的調控:課堂練習要有針對性、啟迪性,使每一道練習都讓學生練有所獲。這就應注意練習的難度要適中,既不過難也不過簡,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習題的設置目的性一定要強,注重基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開始,難度要低,要照顧全體學生,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中間以基本題為主,最后的訓練要有一定難度,注重知識挖掘和拓展,做到層層加深,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第二點是要注重練習量的調控,要精心選擇練習,選擇典型題,有代表性的練習。以少勝多,切忌搞題海戰(zhàn)術。即使是課外練習也必須控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達到真正減負。避免造成學生怕學、厭學影響練習質量。
除此之外,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識水平,適時、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教師要在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各個年級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年級,在不同時期或在不同班級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針對不同的對象,明確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準確使用調控手段,對教學進行動態(tài)調控,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行濤.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
\[2\]楊炳華.讓學習者提出問題\[J\].教學,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