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以來,包括中學語文教學在內的中學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開始出現(xiàn)越來越大的不適應性,對中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形成了嚴重的阻礙。
中學語文開放教學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以來,包括中學語文教學在內的中學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開始出現(xiàn)越來越大的不適應性,對中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形成了嚴重的阻礙。新課改的推進以及我們當前所處的網絡化環(huán)境,決定了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要更具有開放性,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個性,使中學語文教學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陣地,進而不斷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水平。
一、開放教學要從理念開放入手
教學理念是教學方向的指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南,是教學效果的首要保障。傳統(tǒng)中學語文教學模式下,眼光放在應試上,從教學重點與難點以考試內容為主的劃分方法上就可以看出。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完全盯在了分數(shù)上,無法達到通過語文教學與學習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而在當前新課改與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下,要改變這種做法,必須從理念開放入手,用更開放的教學理念,以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手段,中學語文教學從單獨為學生分數(shù)服務轉而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和綜合素質提升服務。一方面,從教師角度來看,要從根本上轉變思路,樹立正確的教學觀,除了教導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基礎教學外,還應將書本中有關品德、禮儀等內在思想與要求進一步引申,讓學生在日常的中學語文學習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另一方面,從學生角度來看,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語文教學中去品味我們民族的偉大傳統(tǒng)和文化精髓,真正成為一個知書達禮、溫文爾雅的君子,不僅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更加開放的教學理念,才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方向,才是我們這個更加開放的網絡社會的需求。
二、開放教學要以內容開放為重點
教學理念的開放為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指明了教學方向,而教學內容的開放與否,則是我們語文教學是否能夠真正取得效果的基礎。堅持內容更加開放的中學語文教學,應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將中學語文教學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教學內容的開放程度,并不在于課本知識和課堂上的講解有多生動,而在于本身來源于生活場景的豐富多彩。在我們并不厚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所涵蓋的知識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僅僅就課本開展教學活動,無疑是不夠的。教師要在教學前,圍繞教學內容,廣泛搜集相關的課外知識,以書本知識為骨,為課外知識為肉,骨肉相連,從而達到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書本知識,同時又極大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為了使學生更多地進行理解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可以借助課外知識,如在閱讀、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在前一天通過自己上網、查課外書等方式查找資料,弄清楚文章寫作的背景,進而更好地理解、欣賞文章。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學過程變得簡單,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完成了記憶環(huán)節(jié),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要突出更加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一樣米養(yǎng)百樣人,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一成不變的學習方法與要求,總會使一部分學生感到不滿意,無法滿足他們發(fā)展個性的心理需求。突出多樣化的學習方法,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更加明確的了解,通過教學方式多樣化,使不同個性、不同接受能力的同學可以從更適應其的新方法學到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如在布置作業(yè)時,針對不同的同學的特點,可以給他們更多一些選擇,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能夠完成教學所需和學生成長所需,完全可以不拘泥于作業(yè)的內容與形式,以這種更加開放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不同個性、不同階段的需求。
三、開放教學要以環(huán)境開放為保障
環(huán)境造就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學習,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性不亞于教學理念的開放與教學內容的開放。中學生有著其非常獨特的心理特點與個性,他們對一切更具有新鮮感的東西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往往不能持久。在中學語文教學上,就需要我們的教師經常性地給出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新鮮感的舉動,從而激發(fā)中學生們的學習欲望。在筆者的經驗中,靈活調整學生的座位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可以定期對學生的座位進行調整,而且每次調整座位并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學生并不知道自己下一個同學會是誰,保持他們的新鮮感。學生的座位可以改變,教師的座位也可以改變。在公共課講演時,在進行課外活動時,教師的座位不再是遠離學生的三尺講臺,而是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將教師的位置放在需要的地方,打破學生對教師講臺的固有認識,讓他們感覺到教師離他們更近,甚至與他們在一起。選擇一些學校的草坪、郊外的藍天下,都是更好的開放環(huán)境,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在開放環(huán)境中更有保障。除此之外,營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還有賴于師生氛圍的營造。教與學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二者缺一不可,有教師的精心教學,還需要有學生的主動學習,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需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覺到其處于更重要的角色,即要保障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唱主角,更加積極地啟發(fā)學生的思想火花,更加細心細致地對待學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鼓勵和幫助學生。在教學安排上,更多地聽聽學生的感受,真正圍繞學生開展教學互動,不僅建立更加良好的師生關系,更營造有效的開放教學,使中學語文教學課堂更加生動活潑。
網絡時代的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語文教學,要探索更加開放的教學理念,以更加開放的教學內容,營造更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實現(xiàn)師生的良好互動,促進中學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艷梅.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黑河教育,2010,(2).
\[2\]姜柳華.中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時代文學,2008,(4).
\[3\]孫孟俠.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