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已經(jīng)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的關注,對于有效的教學方法,大家?guī)缀醵寄苓_成共識。但是為什么實際的教學效果卻是多數(shù)學生并不能在生活中運用自如呢?從開放課外語言環(huán)境,開發(fā)校本教材,與外教合作等幾個層面,探討如何使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最大化。
學以致用語言環(huán)境校本教材目前,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深入,對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一線教師的關注,許多教師都能透過熱鬧與自主的表面現(xiàn)象,摒棄浮躁與放任,思考導致低效的教學行為,這種情況令我們十分欣慰。更多的教師把焦點集中在課堂教學上,而且?guī)缀醵寄苓_成以下共識:
1.有效教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情感,讓學生愛上英語。
2.有效教學,教師要讀活教材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3.有效教學,任務的設計要有語言來作支撐,要真實自然,要體現(xiàn)開放性,實踐性、交際性、自主性和拓展性等多種因素。
4.有效教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
5.有效教學,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激勵和促進作用,幫學生建立自信。
6.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有反思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可見,老師對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然而,在老師們精彩、創(chuàng)新、務實的課堂背后,仍然透視出的問題是:學生們在課堂上生龍活虎,積極發(fā)言,離開了課堂上老師創(chuàng)設的特定情景,學生很快又張口結舌,不知所云了。40%的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臨交際時,都不能應付自如。事實證明,雖然我們的課堂有效性提高了,但是教學的真正效果還是沒有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學以致用,能用所學語言進行簡單的交流。那么,學生學會了語言卻不能運用自如的癥結究竟是什么呢?是用得少。兒童語言習得的研究表明,在母語的環(huán)境中,一個正常的兒童在5到6歲之間就可以具備基本的聽說能力。如果我們假設在這6年間,兒童每天平均接觸和使用母語的時間為8個小時,那么他所耗費的總時間為17280個小時。同理,我們不妨假設一個中國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學習英語總時間平均為每周12個小時,那么這個學生要想具備基本的聽、說能力大約需要28年的時間,這種計算方法盡管不盡科學,但是至少能夠說明一個問題:語言習得本身并非我們想象的那么高效率。那么,每周3節(jié)課,每課堂40分鐘,即使課堂效率再高,也不能保證讓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所以,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僅僅是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研究的一個部分。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學英語教學在課時數(shù)少,語言環(huán)境弱的現(xiàn)實情況下,其有效性達到最大化呢?筆者從老師和學校這兩個層面,展開了探討。
一、老師的策略
1.開放學生學習的空間、時間和內(nèi)容
(1)在校園內(nèi)營造濃厚的英語文化氛圍,把學生上下樓梯旁邊的墻面,教室內(nèi)的墻面,變成生動、活潑的英語墻;變成學生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的再生資源。內(nèi)容可以是學生編寫的自我介紹,可以是學生收集的百科知識,可以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手抄報等,定期更換,讓學生所學的英語能有用武之地。
(2)每學期中設定幾周為“英語周”。在這幾周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說話,辦事,都盡量用英語交流,那么學生的話題就不必拘泥于教材,詞匯量也會隨之增加。甚至平時也可以要求有能力這樣做的學生長期堅持這樣做。讓之成為一種自然,成為一種習慣,讓英語融入生活中。
2.嘗試開發(fā)校本教材
現(xiàn)有的小學牛津英語教材比較注重生活化,設計也比較合理,但仍難充分考慮到每所學校學生的差異性,滿足各個層面學生的需要。教師可根據(jù)本校學生的英語基礎和需要,開發(fā)校本教材。
對于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以牛津教材所涉及到的語言項目為基礎,并能超越教材,將各單元的話題有機整合,串聯(lián),最終形成歌曲,故事等學生喜歡的口語為主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口語練習更加全面化,深入化,自由化,而不是停留于最初所學到的相對獨立的一個一個單元的話題。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通過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研等形式歸納出學生集中感興趣的話題,如網(wǎng)絡,健康,運動等話題,編成口語教材或閱讀教材,使學生覺得想用上這些知識又真的能用上這些知識;使學習成為內(nèi)在的需要;使之成為牛津教材的重要補充形式。
二、學校的策略
學校在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方面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1.注重提高英語教師的個人素質(zhì)
試想,老師自己都不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學生怎么會講出流利的英語呢?從一系列口語比賽的結果可以看出:聽、說技能較高的老師,他們教的學生的成績就好得多。所以,提高教師的個人素質(zhì)至關中要。
雖然,教師的自身努力可以提高自身素質(zhì),但是仍需學校進一步促進和管理。組織教師之間的口語比賽,基本功比賽,個人展示,集體教研,專家講座,課題研究,外出培訓,這些都可以很好地促進師資力量的提高,這也是讓小學英語教學更加有效的根本保證。
2.與外教合作
外教老師自身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與學生之間構成了真實的信息溝,讓學生把英語由學習的需要變成了內(nèi)在的交流的需要,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熱情。此外,外教還可以克服學生口語交際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給兒童構建一個相對理想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提高兒童的英語綜合能力,尤其是口語和聽力的提高。這樣做還有利于中外教師在教學的語言能力,教學風格,組織形式上取長補短,形成互補,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的研究,不僅要注重課堂,還要延伸到課外,讓有效性融于學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能交流,多交流,這才是真正的有效。
參考文獻:
\[1\]張選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淺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6).
\[2\]胡雪梅.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問題探析\[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04).
\[3\]居梅芳.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文本再構的實踐\[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05).
\[4\]曹偉華.例談有效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