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選取了配有歌曲的《一剪梅》和《聲聲慢》,借鑒大學比較教學的方法,嘗試在高中階段進行比較教學,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詩歌中的固定意象。
比較教學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固定意象一、概述學習內容以及這節(jié)課的價值
明白詞的概念,理解詞中蘊含的詩意,體會詞可唱的魅力;借鑒比較文學的教學方式,比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總結固定意象。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詞中感情和婉約的詞風,并背誦。
過程與方法:用多媒體課件感受形象,教師講授、學生歌唱、誦讀品味語言,領悟作品內涵,了解作品有關背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借意象比較兩“愁”差別,知人論世。
三、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初中時對詞的知識有一定了解。有誦讀的詩詞的經歷,對婉約的詞風有所接觸。
四、設計策略
設計理念:借鑒大學比較教學的方法,嘗試在高中階段進行比較教學。
設計方式:以歌曲入手,提高興趣。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
中學語文資源網(wǎng)、百度圖片、鑒賞辭典、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1課時)
教師導入: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曹丕說“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秋日的清冷衰敗常常在詩人心上寫下大大的“愁”字。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李清照的秋愁,看看兩首詞中的愁有何不同?
PPT1:“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動畫展示)秋+心=愁
(借動畫讓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
教師回顧有關詞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明白詞的概念,分清小令、中調、慢詞的區(qū)別)。
PPT2:唐詩后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每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名”,依調填詞叫“依聲”,詞別名“長短句”。主要區(qū)別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其中,慢詞多為長調。“慢詞”,就是指文字的篇幅體長的一類詞,指依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
教師播放《月滿西樓》mp3,學生跟讀、歌唱。
PPT3:《一剪梅》原詞。
PPT4、5:《一剪梅》賞析。
上闋:“紅藕香殘玉簟秋”寫粉紅荷花凋謝、精美竹席浸涼的秋天,暗含青春易逝,紅顏易老。詞人輕解綾羅裙,獨自劃船游玩?!霸浦姓l寄錦書來?”惦念丈夫?!把阕只貢r,月滿西樓”月夜思婦憑欄望眺。月已西斜,她站立樓頭,思夫之情更深。盼望音訊仰頭嘆望,產生了雁足回書的遐想。佇立凝視,月滿西樓而不覺。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盎ㄗ燥h零”,青春象花空自凋殘;“水自流”,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耙环N相思,兩處閑愁?!庇杉杭叭?,互相思念,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夫婦心心相印、相思卻又不能相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毕嗨贾榛\心頭,蹙著的愁眉才舒展,而思緒涌上心頭,內心的愁苦揮之不去。
教師總結:“花”指青春;“花謝”指青春易逝,容顏的衰老;“水”指自然永恒,年華如水流逝;“閑愁”指相思。
PPT6“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薄钋逭?/p>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薄吨傺汀队?jié)行》
教師比較兩句:此句是詞人對范詞的化用。名句也是模仿出來的。
教師總結:閑愁是心中就泛起的相思之愁。
PPT7:《聲聲慢》學生誦讀,播放錄音。
PPT8、9、10:《聲聲慢》賞析。
“尋尋覓覓”可見詞人從一起床便如有所失,仿佛要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寂寞?!袄淅淝迩濉睂ひ挓o果,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感到凄慘憂戚。定下愁慘而凄厲的基調?!罢保瑫院q重,秋風砭骨,借酒消愁?!把氵^也”的“雁”,是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故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里虛寫作者的鄉(xiāng)愁。自家庭院園中開滿菊花,秋意正濃?!皾M地黃花堆積”指菊花盛開?!般俱矒p”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無心看花,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賞。人不摘花,花自萎。及花已損,已不堪摘。這寫出了詞人無心摘花的郁悶,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笆刂皟骸保氉鵁o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更甚。天似有意不黑使人尤為難過。筆直情切以“怎一個愁字了得”作收,可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
提問:這愁有什么不同?愁更濃了更重了為什么?(學生交流、互動。)
教師總結:詞暗示了詞人經歷。
PPT11:詞人生平(知人論世)。
教師啟發(fā):《聲聲慢》有那些物象,各有怎么樣的感情色彩?
(板書。)
花——菊花——憔悴之菊——人的憔悴——年華的衰老——孤獨——家愁
雁——音信——游子家園的見證者——鄉(xiāng)愁(雁可北歸、詞人不可——國愁)
梧桐——愁怨象征
愁——家愁+鄉(xiāng)愁+國愁
PPT12:“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
教師總結:這句是詞人對溫詞的化用。名句是模仿出來的。
提問:兩詞的相似之處?感情差異?(學生分組交流,教師與學生交換意見。)
教師總結:花——惜花傷春——感慨年華的流逝、功業(yè)未建;流水——永不停息,反襯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暫;雁——音信——漂泊的鄉(xiāng)愁;梧桐—雨打梧桐愁上愁。
比較兩詞,相同物象涵蓋的感情是相同的。這些有著固定感情的物象,是我們理解詩歌的重要工具。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意象的積累。詞人的人生經歷也告訴我們個人的命運與國家興衰的關聯(lián)。
PPT13:背誦默寫兩首詞。
六、教學效果與反思
這一課是我為參加市級公開課而準備的,是改變教學模式的嘗試,想教會學生在比較中,學會總結。運用多媒體,感悟詞可唱的魅力,體會“文章憎命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且學生對先比較再總結能有模糊的感知。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總結詩詞固定意象中所蘊含的感情,是我們以后詩詞教學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