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源于生活。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睆氖抡Z文教學十余年,對小學作文訓練感受頗深。學生的寫作應是興趣盎然的,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可以在自己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適當展開想象,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抒發(fā)自己的感悟,暢談自己的生活理想等,那些僅靠讀范文和模仿訓練的方法收效甚微。因此,進行作文教學時不僅應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表達,還應重視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和積累生活,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寫出好的作文。也就是說,作文需要優(yōu)化訓練。
作文教學作文訓練小學生寫作能力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難點,學生面對作文訓練也感到困難重重,這種現(xiàn)象在小學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如何突破小學作文訓練的瓶勁,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不容忽視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加強小學生的作文訓練。
一、拓展學生思維是構建小學作文訓練新體系的目標
思維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學生“文思如泉涌”,自然會“輕車熟路”。拓展學生思維,要先放開寫作體裁,讓學生自己發(fā)揮體裁特長,然后從立意入手,教授學生從不同的方向立意,再從選材進入,教授學生從不同角度組織材料,擴展作文發(fā)散性思維。體裁開放了,學生面對同一題目,有的擅長議論、有的衷于抒情,有的喜好敘事,可以根據(jù)自身特長和喜好進行寫作,凝聚自身的寫作特點。立意方向廣了,學生就能從多個角度挖掘事物的特質(zhì),打破小學生作文“千人一面”的局面。選材的角度多了,學生可以從多個方向組織材料,讓文章整體布局更加出彩。
二、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賞來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游戲來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利用生動的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還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chuàng)設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教師都應以能夠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最終目的。
學生經(jīng)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當然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游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松的氛圍,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讓學生樂于寫作。
三、注重寫好“兩記”,讓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說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只有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淺,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作文是學生“勞動所得”,學生由衷地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
讀書筆記的內(nèi)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學生自己的心得。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可以是摘抄,如摘抄一些好的語句,或是精彩片斷,要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為寫作積累詞匯、語言。
四、注重寫作命題的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讓學生有話可說
1.教材的命題,教師的命題和學生的自由命題“優(yōu)化組合”,即教師出題的范圍要寬,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出題。如寫“我與暑假生活”,讓學生根據(jù)各自生活體驗擬題。這樣,學生不再為找不到合適材料而皺眉、而困窘了,不再起胡編亂造之心。學生筆下的暑假生活,既有寫一二件事的,也有傾訴自己對暑假的感受的。
2.把部分命題權放給學生。筆者曾做過嘗試,讓高年級學生自由出題特別受到歡迎,學生完全能擬出新穎的、合適的題目,用學生喜歡的,有話可說的題目寫作,不言而喻,學生的寫作熱情空前高漲。
五、注重鼓勵學生任意表達,讓學生的思想自由馳騁
任意表達,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空間。所謂任意表達,就是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范圍,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命題,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裁,不規(guī)定字數(shù)、時間,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任學生思維盡情馳騁,自由地傾訴表達,以調(diào)動他們的內(nèi)在潛質(zhì),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展示。讓學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點條條框框,多一些鼓勵。鼓勵學生任意表達,教師可以采用想象作文的形式進行訓練,想象作文最能讓學生的思想得到自由馳騁的了。相信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一定會為學生的奇特而又豐富的想象所折服。
六、注重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多渠道積累寫作素材
1.溝通作文訓練與各科教學。如自然課中的小論文寫作,音樂課中的歌曲欣賞,勞技課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讓學生訴諸筆端。
2.溝通課堂作文訓練與課外、校外、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熱點話題”論壇,如“話說環(huán)?!薄拔铱瓷暇W(wǎng)”“二十年后的暢想”“我自立我自強”寫作話題等,促使學生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讓學生有事可寫,有感而發(fā)。
3.開展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教師要開展與閱讀相關的活動,如組織學生辦文學小報,誦讀比賽、讀書會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學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想象與情感,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語文課程標準闡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要為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步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文從這些新理念出發(fā),在寫作訓練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嘗試,初步形成自己的寫作訓練思路,但還不成熟,只能是教學點滴,有待于在今后的寫作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地檢驗和豐富。
七、建設評價機制是構建小學作文訓練新體系的動力
激勵是學習的動力,目前的小學作文訓練點評現(xiàn)狀,一般只對優(yōu)秀習作進行通篇朗讀點評,而大部分學生,尤其是中下水平學生獲得點評激勵的機會較少,有的學生甚至沒有遇到,時間一長,這部分學生會對自身寫作能力產(chǎn)生懷疑,導致自信心的逐漸缺失,產(chǎn)生厭倦心理。這就要求我們在作文批改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掘每位學生每篇文章的優(yōu)點,打破傳統(tǒng)的“只指出錯誤和提出改進要求”的評價模式。同時,在班級公開點評中,要擴大點評面,尤其要加大對平時寫作能力不高,但是取得階段性進步的學生,給予他們肯定,提高學習熱情。此外,還應該進行段落點評,從整體得分不高的作文中發(fā)現(xiàn)亮點,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通過激發(fā)學生熱情、拓展學生思維、開展創(chuàng)作交流、建設評價機制等途徑,構建小學作文訓練新體系,教師才能夠鼓勵學生做到“我手寫我口,我口言我心”,作文中才能有個性化的語言,才會抒發(fā)真實的情感,才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