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數學教學工作中,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一直是教師的教學難題,而數學教學卻恰恰能滿足人們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如何將存在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搬到課堂上,又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fā)現生活這個問題,成為了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重點。解析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并提出若干教學方式以幫助高中數學教師更好地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運用于課堂,并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數學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數學教學生活創(chuàng)新能力一、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
教學以來,一直有許多學生會萌生一種想法,學好數學在生活實際中有什么用途?大多數教師不能解答學生這一疑問,以致學生產生一些負面想法,認為學好高中數學就是為了在高考中拿高分,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不高。其實,高中數學中的集合、函數、幾何、統(tǒng)計、概率、三角函數等的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很緊密,看似很獨立的知識點和原理,在生活中是處處可見。例如,在超市買日用品時,家庭婦女一般會比較注重商家之間的價格比較,因為相關價錢數據會被統(tǒng)計并保存在她們腦海中以形成比對,計算之后挑選較為便宜的那個。例如,在電腦上玩掃雷游戲的時候,就是按概率來計算,當你掌握方法之后,就可設置更高等級挑戰(zhàn)自我。例如,在海邊搭設燈塔時,如何找尋最佳位置以保證燈塔對于周邊海域的照射范圍是最大的,這就要運用到數學知識來計算角度。其實,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都能夠發(fā)現數學知識的運用,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入生活情景,進行引導性教學。另外,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數學,同時找到學習數學的共鳴,并且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新,使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數學更好地服務于生活,讓生活更好地融入數學課堂。
二、把生活情景引入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每堂課開始一個新知識的教授之前,教師要進行事先備課,采用適當的生活實例來引入知識,達到更深刻的教學效果,而且當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學到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其在生活中的運用,自然而然會提高學習積極性,這符合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即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授數學的歸納法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有連環(huán)效應的多米諾骨牌來進行引入;在教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教師可以引用歷史著名的高斯速算的故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定一個人的存款額,并告訴學生有關銀行儲蓄的利率計算方式、基金投資的計算方式,讓學生計算在投資一年后和十年后,分別有多少收入金額。引進這樣的例子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并學到一定實用的知識,對學生的投資思維產生影響,一舉兩得,這時候學生自然會覺得數學能夠被廣泛運用于生活中,學習數學對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隨之提高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就應當趁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層面上進行擴展。
三、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讓學生產生共鳴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可見數學,只是學生未能通過自己的發(fā)現來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這時教師就應發(fā)揮指導性作用了。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實驗幫助學生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找到數學的實際用途。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找到相應的例子來證實一些數學原理或數學公式。例如,在教授f(n+t)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計算日期。例如,當天為某月3號、星期一,那么按照周期來算,下個星期一就是10號,再下一個星期一就是17號。通過這個聯(lián)系,告訴學生在f(n+t)這個公式中,n就代表著3號、星期一,t就代表著周期為固定數字7,這樣就可以通過這個公式計算到每周一的日期。當成功引入這個公式后就可以展開更加深入的函數教學。
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講臺嘗試用粉筆支撐起一張紙,這樣學生的興趣都被調動了起來。一開始,大家會看到一根粉筆支撐不起一張紙,隨后增加到兩只粉筆,還是支撐不起一張紙,等到用三支粉筆的時候發(fā)現成功了,所有學生就會歡呼雀躍,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一個數學原理:三點確定一個平面。然后,教師又可接著提出問題,任意三點都可確定一個平面嗎?教師可以在三支并排的粉筆上面放置一張紙,學生會發(fā)現紙張還是掉下來了,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該原理成立的前提條件:三點要不共線。這就可以形成完整的一個原理:不共線的三點能夠確定一個平面。
四、提高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
在生活中,往往有許多時候會需要人們運用數學原理或數學知識來完成一項工作。例如,有學生就曾講述了自己如何運用數學知識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造。他想在冬天來臨之前為自己家里的小狗搭建了一個窩,一般人就會直接拿一些箱子當做狗窩,但該學生家中有許多空置的短木材,所以他就想要創(chuàng)新,并按照數學中的三角固定原理搭設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窩供小狗居住。另外,有一位學生在課后反饋,自己幫助父親計算了各項不同投資方式帶來的長期利益,并幫助父親制定投資計劃,選擇采取一種分籃子投資法,一部分用于儲蓄,一部分用于基金投資,另一部分用于股票投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進行生活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數學原理,讓數學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五、結語
學好高中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因為不僅能夠學到知識,還能改善生活質量。因此,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中看到生活,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感受數學,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以提高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于詠梅,楊麗.探析數學教學生活化\[J\].農業(yè)網絡信息,2010,(10).
\[2\]龔夢琦.貼近生活的數學教學:談新課標理念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教師,2009,(23).
\[3\]楊宗英.數學教學應重視回歸生活\[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