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媒體的位置在社會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媒體逐漸成為宣傳黨的政策的重要方針,在新媒體環(huán)境的大背景下,加強黨的建設輿論宣傳和引導,認真深入和總結黨的建設的新成績、新舉措、新經驗、新典型,使其逐漸成為黨建中能夠提供正確政策指導和正確輿論導向的目標,為了能夠推動黨的建設而不斷地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黨建輿論宣傳引導新媒體從傳統(tǒng)意義來講,人們習慣于將報紙、電視、廣播作為傳統(tǒng)媒體。然而面對著21世紀的來臨,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出現的傳播媒介被稱為新媒體,比如說手機通訊、互聯網、觸摸媒體等。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媒體在媒體格局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已經演變成了輿論宣傳工作的重點。最近幾年以來,利用新媒體對黨建輿論宣傳逐漸成為了黨的普遍想法和認識。
一、新媒體時代加強黨建輿論建設和宣傳工作的意義
面對著新媒體時代加強輿論建設和宣傳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面對新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社會角色通過新媒體參與到公共事件當中,關注了公共利益,形成了一定的社會熱點事件。輿論引導逐漸成為了影響社會成員的行為和思想的一個砝碼,需要受到高度重視,千萬不能夠掉以輕心。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作為執(zhí)政黨就更應該積極的適應現代傳媒技術的發(fā)展趨勢,牢牢掌握其走向,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擴大黨建輿論引導工作和宣傳工作,使新媒體為黨的輿論建設和宣傳服務。而且運用新媒體技術也是為了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必然選擇。由于黨的建設具有艱巨性、長期性、復雜性等特點,這就決定了如果想要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就必須要開闊思路、擴寬相關領導人的眼界,擴寬人的胸襟,努力掌握新的科技發(fā)展和新的科學理念思想,積極運用科學新思想、新經驗和新理念,為了能夠更好地為黨的建設科學化提供新的方法選擇以及理論支撐。
新媒體的互聯網技術是21世紀下最為偉大的基礎性的科技發(fā)明,他對于人類的社會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會深刻認識到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對于黨建科學化的重要性。所以為了加強新媒體技術的有效管理和應用,它是新形勢下以科學方法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課題。為了能夠更好地樹立黨的現今形象,就需要利用好執(zhí)政資源。對于黨的執(zhí)政資源來說,黨的新聞宣傳事業(yè)是最為重要的。在以往我們進行事件報道的時候,所采取的通常是將廣播、報紙以及電視等作為傳統(tǒng)媒體,向群眾做宣講、分析其形式、對于其主要疑點或者難點問題,做解答處理。而且,在當今社會當中,新媒體在提供巨大的信息的同時,還帶著一些混雜性比較大的虛假信息,嚴重的影響到了黨的先進性形象問題,以及公信力度問題。為了能夠加強黨的建設輿論引導和宣傳,就應該積極的主動的向媒體發(fā)布一些真實的、正面的信息,從而讓新媒體逐漸成為黨建宣傳的新的堡壘。
二、新媒體時代的對于輿論建設和宣傳工作的新要求
新媒體時代加強黨的建設輿論引導和宣傳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積極密切的聯系群眾。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所發(fā)布中國互聯網的統(tǒng)計報告中明確指出了,到了2011年12月末的時候,我國的網民已經超過了5億人,普及率為百分之四十,新媒體逐漸成為了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生活的一個重要手段。在這種情況下,黨建輿論引導和宣傳就應該在尊重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表達權的基礎上,積極發(fā)揮新媒體密切黨群的關系的作用。
要積極主動地把握意識形態(tài)管理的主動權,形成意見統(tǒng)一的理想信念。在新媒體蓬勃發(fā)展的進程中,加強黨的建設輿論引導和宣傳工作,必須要借助互動的新媒體平臺,掌握自己的主動權,以更加開放靈活的形式,加大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力度,增強一定的說服力。要積極有效地利用青少年,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進行了網絡的統(tǒng)計處理,發(fā)現在我國35歲以下的網民占據著全網民的百分之八十五。從這一組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網民主要就是以青少年為主的,所以說新媒體已經逐漸成為青少年學習、生活、工作、娛樂的重要空間,逐漸為青少年思想觀、價值觀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成為青少年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一個必然渠道。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只有真正的運用好媒體,更好地建設、管理、運用媒體,才能夠徹底的搭建出通向世界的高架橋,從而建立一條聯系青年的快捷通道,才能夠真正的贏得青少年,從而獲得未來。
三、新媒體黨建輿論和宣傳存在的弊端
新媒體黨建輿論和宣傳所存在的弊端可以從以下方面說起:思想認識還不夠,需要提升其思想認識的高度。要加強當的建設輿論引導和宣傳的認識性、要以黨的建設輿論引導和宣傳為重點目標。很多人從傳統(tǒng)意識中認識到做事要高調,但是對于宣傳來說要低調,以免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種想法從理論上來講是合理的,但是從實際角度出發(fā)不算太科學化。只要是工作做好了,不應該在意宣傳。無論宣傳與否,效果都是一樣的。對于本部門的工作和全黨的建設工作,沒有一定的推進作用,而且因此給黨建工作產生的不良影響,會帶來一定的后果,對個別部門來說,無論從輿論宣傳方法還是說投入的物力、人力都顯得非常不足。相關人員對于黨的建設輿論宣傳工作認識度不高。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典型的不把黨建工作看的重要的人宣傳而來的,從很多角度來考慮,很多人在面對如何做好宣傳工作的時候,考慮的還是很少,導致與宣傳稿件在質量上顯得不盡人意,不夠深入人心,層次不足、材料不全。即便是材料全了,發(fā)表的東西多了,但是有分量有層次的內容還是不多的,時效性的佳作顯得不夠強。
在具體工作的時候,實踐能力薄弱。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工作結局,不能夠形成合力的內容。在系統(tǒng)當中,不能發(fā)揮一定的組織優(yōu)勢,導致上級部門和基層組織缺乏緊密的聯系,宣傳資源的利用非常不到位。在輿論宣傳的時候沒有時效性、沒有影響力。在組織、宣傳等部門之間沒有形成的互動、互通的機制,對彼此間黨建等工作情況的了解和宣傳出現嚴重的缺失現象,只重視自身的相關工作的推廣和宣傳,會沉浸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狀態(tài)中,媒體之間缺乏一定的聯動機制。
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之間不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互聯網等新媒體出現滯后,使得原來的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主導新聞輿論宣傳和傳統(tǒng)的情況發(fā)生了改變,形成了包括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相互交融互動、協(xié)同發(fā)展的多媒體融合并存的局面。但是因為原因的不同,就導致了不少部門不能從輿論多層次的實際角度出發(fā),不能夠構建起技術先進、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格局,不能夠切實有效地將傳統(tǒng)媒體的品牌優(yōu)勢、專業(yè)優(yōu)勢、人才優(yōu)勢集中在一起,與新媒體的信息資源、渠道多元化、受眾廣泛、時效性和互動性強等結合在一起,導致很多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不能夠結合在一起,不能夠達成共識,不能形成有發(fā)展、優(yōu)勢互補的目標。
必須要創(chuàng)造一支優(yōu)秀的全面發(fā)展的黨建宣傳隊伍。要大力地提高新聞宣傳的輿論引導能力,建立一支有能力、有紀律、政治思想正確、意識強硬、作風強的從業(yè)隊伍。傳統(tǒng)媒體所存在的新聞黨建宣傳工作者,雖然說對于黨建宣傳的業(yè)務掌握的非常熟練,但是它們對于新媒體的熟悉程度上需要培訓,尚需要努力接受。所以說,對于現代的新媒體的從業(yè)人員就應該以年輕人為主要人員,要了解黨建宣傳工作的重要性,要了解黨建宣傳工作的任務,這對于黨建輿論宣傳工作非常重要。
黨建輿論宣傳內容過于陳舊,必須要對其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在當今的輿論宣傳報道內容當中,存在著平民化視角不夠、不夠深入民心等問題。黨建新聞報道不能夠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實踐相結合、機械的套入相應的文件語言、僅僅滿足于一些官腔的說法。不能夠積極地引入群眾的語言、不能夠從群眾思想中抓住其思想觀念、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不能夠從群眾心里特點出發(fā),不能夠平等相待,給人的印象永遠都是沉悶的、嚴肅的,不注重宣傳色彩,缺少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能力。
從宣傳形式來講,其形式過于陳舊。在11年的時候相關文件就表明了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宣傳地和社會輿論的擴大地段,要充分認識到現代社會的重點信息散發(fā)和擴散渠道是以互聯網為中心的。要充分認識到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媒體的社會影響力、要充分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工作,努力地提高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努力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們精神生活的健康發(fā)展空間。在新聞媒體界要不斷的增強新媒體時代輿論宣傳工作的宣傳力度,要加強黨建輿論引導和宣傳方面的文章,不要求其數量,但是一定要保證其質量。
四、新媒體黨建輿論和宣傳挑戰(zhàn)
面臨著多種思想交匯的挑戰(zhàn),新媒體處于一個復雜性并且多元化的政治文化環(huán)境當中,各種新思想的形態(tài)逐漸融入其中,不健康的一些觀念也融入其中,比如說拜金主義、極端的自私主義還有一些攀比心理等等,這些容易使得一些意志比較薄弱的人感到無所適從,甚至說喪失最基本的價值判斷能力,從而放棄對于理想信念的追求。青少年要面對這么多誘惑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黨建宣傳方式僅僅只是以黨政機關為主要渠道,是非常單一的、步調是非常單向的。然而新媒體受眾,它的優(yōu)點在于有一定的分散性、雙向性互動、個性化特點、廣泛參與等特點,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fā)表自己的評論和意見。面對新媒體時代黨建輿論引導和宣傳要充分考慮到手中的變化。不僅要積極主動的、正確的以電腦受眾者積極參與議政和參政當中,還要積極做到受眾的想要看、愿意看、想要聽、愿意聽,使得宣傳黨建工作能夠深入人心、讓人們接受。
面臨新媒體宣傳的多元化和形式化,我們就應該加強問題的宣傳力度。在傳統(tǒng)媒體的條件下,要對新聞媒體進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使其能夠客觀的實現。對于新媒體來說,它是一種互動的媒體,它有著多元化、復合式的傳統(tǒng)渠道,并本著開放性的傳播渠道,將黨建工作宣傳的非常到位。人們可以通過相關的網站或者相關的傳播信息的渠道,自主的提供一些內容、并且發(fā)表評論,和其他人進行實地的交流工作,這就是形成社會輿論的影響,這對于黨建輿論引導構成了相當大的挑戰(zhàn)。
五、新媒體時代加強黨建輿論指導和宣傳應采取的策略
要提高思想認識,只有思想認識提高了,才能夠加強黨建輿論的重要性和認識性。對于輿論引導和宣傳,是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最直接的一種表現,它具有非常鮮明的導向作用,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干部群眾關心、參與、支持黨建設的客觀需求,是黨建自覺接受社會監(jiān)督的有效途徑、更是交流和推進工作的唯一方法。
黨建輿論引導和宣傳是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建歷史中有著基礎性的作用。毛主席曾說過,思想是一切領導的主旨。只有思想意識提高了,才能夠真正的提高辦事效率。就這些理論來講,要充分說明宣傳報道工作的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小事,而是一項非常重要和現實的工作。有要一定的宣傳意識和宣傳概念,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夠懈怠。不僅如此,還要充分認識黨建宣傳輿論工作的緊迫性。在新媒體時代,其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新的經驗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地出現。我們要切實有效地增強其敏銳性、關注黨的建設工作的走向和動態(tài),抓住工作中的亮點,使得工作能夠更進步。
在工作實踐當中,要統(tǒng)一工作格局,形成強大的合力。輿論引導和宣傳工作要貫穿于黨建的全稱當中,要覆蓋到黨建中的方方面面,只有進一步的調動了黨務工作的積極性,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夠形成雙管齊下的局面。要充分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積極整合系統(tǒng)內部資源,在建立健全組織系統(tǒng)輿論引導和宣傳的情況下,要求各個級別的城市要建立穩(wěn)定的工作聯系,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的作用。將宣傳、紀檢、組織等黨政不分納入黨建輿論引導和宣傳網絡當中,了解各行各業(yè)組織建設情況。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的協(xié)調性,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輿論引導和宣傳力量,整合媒體資源。
加大媒體的建設力度,占領新的輿論陣地。要根據各個部門加強組織系統(tǒng)信息化建設工作的要求,促進各級組織系統(tǒng)信息資源的整合,加強力度推進黨建網站硬件和技術優(yōu)勢以及基層黨建網站建設工作的融合,快速推進以黨建網站為中心站點,加強各級組織部分的建設工作。加強輿論引導、宣傳教育、黨務公開、服務群眾、促進和諧等方面的主體作用。要圍繞黨建工作為主體,建立健全的網絡黨建工作體系。要充分利用網絡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組織系統(tǒng)黨建網站相融互動、上下聯動的網絡運作提攜。建立設局鮮明地方特色的品牌網站,成為符合現代社會發(fā)展的傳媒。加強宣傳隊伍的建設,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黨建宣傳隊伍。加強黨建輿論引導和宣傳隊伍建設,要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綜合能力強、作風過硬、業(yè)務能力強的隊伍,選拔出那些樂于寫作、政治素質高的年輕干部到黨建宣傳團隊當中。
六、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黨建輿論建設和宣傳來說,要不斷地立足于創(chuàng)新,要樹立正的黨風和黨思想。加強宣傳力度,提高黨建宣傳的吸引力。要從人民群眾入手,加強其服務意識,要貼近民心,了解民意。讓普通群眾成為話筒、鏡頭、網頁的主角,多報道群眾的利益要求,要利用群眾語言進行報道,這樣宣傳報道能夠更貼近人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新聞宣傳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fā)點,堅持貼近實際的方針政策,要做好真正的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從而更好地體現出黨的主張反映出人民心聲。要加大強度的利用新媒體技術,推進黨的建設輿論引導和宣傳創(chuàng)新工作,加強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強調理論和實踐的依賴性,加強實踐工作。在實踐過程中,要不斷的總結和反思其中的弊端和問題。既要面對現實,又要深入到實際工作當中,切實有效地解決實際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推進新媒體時代下加強黨政建設輿論引導和宣傳工作。
參考文獻:
\[1\]趙新國,劉良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創(chuàng)建“五好”領導班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1).
\[2\]王乃波.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基層黨的建設\[A\].改革創(chuàng)新鑄輝煌——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
\[3\]歐陽淞.在“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的建設主要成就與經驗研討會”結束時的講話\[A\].光輝的歷程寶貴的經驗——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的建設主要成就與經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9.
\[4\]耿顯榜.基層黨的建設30年的歷程與成就\[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