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秦腔》中包涵大量的口語,論文從文本入手分析小說的語言風格,又偏重于小說的口語化現(xiàn)象的分析。小說中第一人稱的敘述形式,問答場景中都有豐富的口語現(xiàn)象。語句的簡潔和句子邏輯的安排也包涵口語,甚至字詞的運都有口語現(xiàn)象。
【關鍵詞】《秦腔》;口語;情感;語言
當下語言口語化的語言發(fā)展趨勢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的影響很大,《秦腔》的語言就是這中口語化潮流中的一個文本。語言形式的選擇因?qū)懽髦黝}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種語言方式在不同一主題下甚至有相反的作用。在語言層面運用口語形式有益力求真實的還原生活,做到藝術(shù)真實與生活的真實相統(tǒng)一??谡Z化語言有眾多的好處,但是方言的形式會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閱讀障礙和制約著書面語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肚厍弧愤@篇小說在表現(xiàn)陜北故鄉(xiāng)農(nóng)村的日?,嵥樯顣r候采用了口語化的語言形式。這不僅符合口語對話場景的需要,也反映了農(nóng)村沒有文化人的很少使用書面語的現(xiàn)實。口語化作為一種區(qū)域文化和區(qū)域文學發(fā)展代表形式之一,它有利于還原真實生活,達到藝術(shù)真實與生活的真實相統(tǒng)一。
一、問答對話中的口語現(xiàn)象
據(jù)語言分析家理分析“問—答語對”是口語交際中的典型話語結(jié)構(gòu)單位。①面對面的對話形式是口語交流的基本形式,口語通過面對面的語音、手勢、眼神傳遞信息。表現(xiàn)在書面體中就是人與人場景對話的一問,一答,再問,再答?!肚厍弧分械膱鼍皩υ捗鑼懕憔哂羞@樣的問答的口語化現(xiàn)象。例如,“趙宏聲說‘四叔一來你怎么嘬口了呢?!艺f‘我舌頭短’武林卻問趙宏聲‘明日我,我,我去啊不去?’趙宏聲說‘你們是一個村的,你能不去?’武林說‘啊,我沒,沒沒,錢上禮呀!’趙宏聲說‘你也沒有力氣啦?’我說‘夏風伴了哪里的女人,是從城里帶回來的?’趙宏聲說‘你裝糊涂’我說‘我真不知道’”“趙宏聲喊道:‘你急啥哩?’‘我急屁哩’”②。
縱觀全篇小說從開頭白雪與夏風結(jié)婚的喜事眾人對話場景,到最后七里溝淤地失敗夏天義葬身地蹦的造墳的百事商議對話場景,大量的日?,嵥樾∈聦υ拡龆际褂玫膯柎鸬男问骄啊?傆嬘?00多個對話的場景,在這寫場景中都使用了一問一答的口語化的表達方式。這樣的口語化的對話形式,模擬了日常生活中農(nóng)民之間的交流形式,使得小說能夠更加真實的記錄陜北農(nóng)村的語言交流形式。
二、人稱敘述中的口語現(xiàn)象
《秦腔》中,小說人物引生是敘述者,在人物語言和敘事語言中都大量的出現(xiàn)了第一人稱的“我”和第二人稱的“你”的話語。據(jù)語篇分析家的理論發(fā)現(xiàn)第一人稱“我”和第二人稱“你”的運用能充分體現(xiàn)口語交際中的感情色彩是讀者更積極介入。③口語是在一定的情景交流中的,“我”和“你”的直接參與交流,這樣的語言方式就區(qū)別書面語是在場的第三人或者不在場的記錄語言。正是因為“我”的在場和參與,所以第一人稱“我”具有全方位的敘述視角,可以靈活的敘述,不用交代大量交待背景和人物。例如,我說:“老天!咋不來一場地震哩?震的山搖地動了,誰來救白雪哩,夏風是不會救的,救白雪的只有我!“我會愛的,討來一個饃饃了,我不吃,全讓白雪吃! 哎⑩嗨,白雪啊白雪,為啥臉上不長個疤?瘸一條腿呢?那就能看出夏風是否待你呀還是我真心待你好?“要我說,我最喜歡的女人的還是白雪?!薄拔覒械煤臀淞终f話,我瞧不起他才要呸他一口的,夏天智夾著紅紙上了藥鋪門的臺階我就坐在屋角不動。”“你把啥殺了”“我把×殺了”④。
在敘述語中,通過“我”形式進行敘述的;在心理描中通過“我”達到引生與讀者的交流;在對話中,“我”和“你”這種方式跟現(xiàn)實生活中口語交流的場景對話是一致。這種現(xiàn)象嚴格區(qū)別于記錄語言中的第三人稱的轉(zhuǎn)述。雖然,書面表達是一種記錄語言,但是它與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我”來敘述卻彌補了記錄語言的一些呆板缺點。
三、用詞的口語化現(xiàn)象
書面語用詞要求專業(yè)、準確、文雅??谡Z的用詞不僅排除大量的專業(yè)術(shù)語,有大量的嘆詞、語氣助詞、擬聲詞、疊詞、俗語諺語等等,而且具有方言特色。大量的語氣助詞、感嘆詞有利于交流中的氣氛,而方言的形式、詈詞等的運用有更濃厚的口語生活氣息?!肚厍弧分械挠迷~大量使用了這些口語詞語。
這篇小說中包含了大量的商洛方言,商洛就是賈平凹的故鄉(xiāng)?!肚厍弧窂臄⑹稣Z言到人物語言都采用的大量的方言用詞。例如,“這個年咱們美美的過?!薄敖鹕徑蓚€耳語了幾句?!薄鞍籽┚筒谎源恕!薄拔医袉镜溃骸鞍籽?,白雪。”這里的“美美”“近”“言喘”“熬煎”“叫喚”“毒咒”分是形容詞、副詞、動詞的方言用法,除了這樣些詞語外,名詞如“鐵桿蒿、爬地龍、簸箕蟲、跳方、饃饃、蝎子尾”等等也具有方言特點。這些與普通話的用法大有不同,但是切實地符合商洛語言中的生活和口語的用法。除此外,大量的商洛諺語、俗語、歇后語也大量運用。如,“茄子一行,豇豆一行,咱倆是咱倆的事,你掌柜子是你掌柜子的事。”“男怕穿鞋女怕戴帽,你爹腳腫的厲害”“打一個噴嚏有人念叨,打兩個噴嚏是有人罵。狗日的,是誰在罵我?!”這樣的俗語還有“紅脖子漲臉、過五關斬六將、不打不罵是皮外兒”⑤等。甚至《秦腔》中的178頁是由歇后語構(gòu)成的。這些俗語、諺語、歇后語都是放映當?shù)厝藗兊闹腔酆偷胤轿幕?/p>
在口語中為了表達語音,調(diào)節(jié)情景氣氛的需要會大量地使用語氣助詞、感嘆詞和擬聲詞。根據(jù)語言學家理論,感嘆詞、語氣助詞積極參與并富有感染力,充分體現(xiàn)了口語中的感情色彩,易感染讀者。⑥《秦腔》不僅大量地使用這些語氣助詞、嘆詞,而且這些助詞和嘆詞具有方言特色,也更加貼近了當?shù)氐目谡Z形式。如,“引生,急啥呢?”“我急屁哩”“翹得像一堵墻,雞呀狗呀都在上面跑”“四叔,你咋就嘬口了?”“不妙喔,”“雨還是嘩啦啦的下”“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呀,呀,呀,呀!”“娘,黑來吃的啥飯?” ⑦
上面例子中“呢”“啊“呀”“啦”是的嘆詞。“咋”“啥”“哩”則是具有方言特色的語氣助詞。這樣的助詞、嘆詞貫穿了小說的幾乎所有的對話語句。絕大多數(shù)的人物對話句子中都會有一個助詞嘆詞或者是擬聲詞,一般的書面體夾雜幾個這樣的詞語很常見,但是在《秦腔》中有如此繁多助詞、感嘆詞和擬聲詞就是一種很典型的口語化的語言現(xiàn)象。小說在自然描寫、背景敘述甚至心理描寫中也大量運用嘆詞和助詞。
詈,罵也。雖然社會越來越文明,口語也越來越有文明禮貌,但是詈詞、粗俗語言仍然是口語的一大特點,粗俗直爽。在《秦腔》出現(xiàn)的大量的詈詞、粗俗用語,不僅能凸顯清風街人們樸實直爽的性格特點,而且是當?shù)鼐裎拿鞯囊环N直接代表形式。例如,“狗日的”“進來照照鏡子,看看你的熊模樣?!薄皼]有莊稼你唱風屙屁去?”“我今天活的日巴唰,”“引生,這沒碕貨文化不高,腦子凈想的和別人的不一樣。”⑧這樣的粗俗口語還有“軟蛋、就日娘搗老子的罵、毬啊、屁哩、雀步、豬鬃”等。這些粗俗的口語是小說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了日?,嵥橹械那榫?。
詈詞、粗俗用語是民間文化和歷史的沉淀,代表著地方區(qū)域文化和精神狀態(tài)。
四、選句中的口語現(xiàn)象
小說的句式選擇對小說語言表達十分重要。在表現(xiàn)農(nóng)村日常生活主題時,《秦腔》中有大量的口語句子。由于情景和語音表達的需要,口語與書面語相比具有三言兩語,隨想隨說,簡潔明了,沒有書面那么多的時間進行深思熟慮?!肚厍弧酚写罅康目谡Z句子形式。這主要表現(xiàn)在,組句快捷簡明多用短句,多非主謂句,多省略句,少邏輯關聯(lián)詞和附加成分。大量的短句如,“尋石頭,尋兩塊石頭!”夏風尋了兩塊石頭,把臍帶放在一塊石頭上,用另一塊石頭砸,砸了一,小軟軟的,沒有砸斷,再砸一下,滑了,還是沒斷。嬸嬸說“真笨,用力砸么”“清風街下了一場大雨。雨先是黑雨,下的大中午像是日頭落山,黑蒙蒙的。再是白雨,整整一夜,窗子都是白的。雨大的人出不了門?!雹帷肚厍弧分械亩叹浞浅6?,根據(jù)場景情節(jié)的需要有很多的時候三兩個字就是一句,甚至是一個字一句話,用字少但是卻簡單明了。句子很少有附加附加成分和修飾語。夏風與麻巧對話,只是突出重點的一個“香”字就構(gòu)成了一個句子。
《秦腔》中的句子之間缺少邏輯連詞,多省略和非謂語句子,都是口語的用法。因為書面語有嚴格而復雜的語法規(guī)則,邏輯清楚。口語則多靈活,注重的是交流過程中的表達意義,沒有嚴格的語法規(guī)則?!肚厍弧分泻苌購碗s的多重結(jié)構(gòu)的句子。在口語特定的語境中,省略不言而喻,非謂語句子則是口語傳輸信息快,《秦腔》中的人物語言和敘述語言都很少有復雜句子和多結(jié)構(gòu)重句,這也是口語化現(xiàn)象一種體現(xiàn)。
五、口語話與書面體的夾雜的口語化的語言現(xiàn)象
大量的口語話與書面體的夾雜的口語化的語言現(xiàn)象,同時也出現(xiàn)口語和書面體的矛盾沖突的語言現(xiàn)象。文學作品作為一種書面體,受到書面語的影響,要求文字文雅??谡Z用于交流用于根生與生活,一切為交際的情景服務,要求靈活和簡單。二則定然會出現(xiàn)沖突矛盾。例如,“好了都不準說引生沒×的事,清風街引生最樂哉,咱讓引生說說話!”“你把啥殺了”我說:“我把×殺了”⑩等。
作者在處理這樣的沖突中,沒用口語交流中的詞語,也不用書面語表示,而是選擇一種非語言文字符號代替口語詞語。這種折中的方法,會不會影響讀者的閱讀和文本內(nèi)容的表達。用口語或者書面體至少一種都可以解決的問題,作者創(chuàng)出第三種方式,這至少是把問題復雜化。同時看到了作者對口語的堅持。
口語化語言中的方言形式,會給讀者造成閱讀障礙,而一味的原生態(tài)的口語土語也會制約語言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這是文本語言形式的沖突。但是大量的口語化的語言現(xiàn)象與《秦腔》真實描寫的農(nóng)村的生活主題是十分適合的。因為20世紀的中國文化落后的陜北農(nóng)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會用普通話和書面語進行交流。他們的交流方式表達方式,只能是當?shù)氐目谡Z表達。這樣同時有利于將藝術(shù)的真實與具體的真實相統(tǒng)一。
注釋:
①見曹士賢.口語表達與語言學習[M].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25.
②賈平凹.秦腔[M].作家出版社,2005:25-231.
③見孫雁雁.漢語口語問答句銜接語研究[M].世界圖書出版社,2011:28-240.
④見賈平凹.秦腔[M].作家出版社,2005:45-230.
⑤見賈平凹.秦腔[M].作家出版社,2005:105-231.
⑥見賈平凹.秦腔[M].作家出版社,2005:244-251.
⑦見賈平凹.秦腔[M].作家出版社,2005:11-24.
⑧見賈平凹.秦腔[M].作家出版社,2005:211-300.
⑨見賈平凹.秦腔[M].作家出版社,2005:21-55.
⑩見賈平凹.秦腔[M].作家出版社,2005:231-255.
【參考文獻】
[1]曹士賢.口語表達與語言學習[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
[2]賈平凹.秦腔[M].濟南:作家出版社,2005.
[3]孫雁雁.漢語口語問答句銜接語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