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注重培育大學精神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大學精神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這一要求,對于新世紀我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前瞻性的意義。高校作為大學文化建設的強有力的陣地,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就要更要注重和堅持培育能夠具體反映和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質性要求和個性化特征的大學精神。從根本上來說,培育大學精神就是提煉大學的核心價值觀,從而構建和諧向上的的校園文化。
一、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深層表現(xiàn)
大學精神, 是一所大學所擁有的相對穩(wěn)定的群體心理定勢和精神狀態(tài), 是一所大學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淀的最富典型意義的精神特征, 是一所大學整體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體現(xiàn)。大學精神是大學優(yōu)良傳統(tǒng)中最寶貴的部分, 是大學歷久彌新的動力和源泉。一所大學的形象、特色、風格和水準, 舉足輕重。大學精神具有驅動、凝聚、熏陶、評價和規(guī)范之功能。作為一種動力源泉,是一種無形資產;蓬勃向上的大學精神一旦形成,便會在教育工作中起到積極勵志、擺正心態(tài)和行為規(guī)范的作用,對于呈現(xiàn)和維護一所大學的形象、特色、風氣和水準至關重要。例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氨贝笾畡?chuàng)新,清華之嚴謹,南開之篤實,浙大之堅韌”,便是長久以來形成的百年名校所特有精神底蘊。這些經歷歲月長河積淀下來的大學精神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同時更擔負著傳承時代精神燈塔的的使命。
大學精神既延續(xù)著了歷史的足跡,又彰顯了現(xiàn)在的發(fā)展,更開拓了未來的藍圖。其本身具有一定動態(tài)延展性,體現(xiàn)在在繼承的前提上的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突破。大學精神不是簡單的繼承歸納,更為重要的是開拓創(chuàng)新,具有自我修正、自我調整和自我變革的能力,為學校的生存發(fā)展大計提供著強有力的精神支撐。因而,大學精神,對于我們來說,不僅要僅僅局限于繼承和傳播,更重要的在于對新時期大學精神的培育和建設上下功夫。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培育大學精神為導向
大學是一個具有自身物質的文化機構,他區(qū)別于其他學校最本質的就在于其內在的大學文化精神,大學的精神、大學的文化氛圍和底蘊是大學的靈魂,大學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和出發(fā)點就在于建設大學的精神。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與否,極大的反映了一所高校的發(fā)展前景和發(fā)展內涵。大學精神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的本質要求。教育是一項基礎性、先導性、利在千秋的事業(yè),這項事業(yè)必然要求有強有力的、歷久彌新的、積極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為支撐。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都有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的學校精神,如果一個大學,沒有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就像國無國魂、民無民志,也就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未來發(fā)展也一片混沌迷茫。大學之道,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大學文化的歷史是教育史、學術史,更是心靈史、精神史。大學不僅傳承著學術延續(xù),更展示著一種情緒,承載著千萬學子的夢想和激情。大學的精神是內斂的,“君子務本,其命維新?!贝髮W精神維系著大學的前途命運,大學精神影響著大學教書育人功能的有效實現(xiàn)。大學精神之于大學如同民族精神之于民族、時代精神之于時代,舉足輕重。
大學精神引領著大學生對社會的認同和對價值取向觀的取向。大學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大學精神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為社會文明提供典型示范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首先是前瞻性,始終走在一個時代的前沿;二是理想性,是青年學子夢想起飛的陣地。大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大學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如果說大學文化的影響力是全面的、顯而易見的,那么大學精神的引導則是深層的,獨特的、持續(xù)的、歷久爾新的。目前,高校愈發(fā)注重自己大學精神的構建。大學的精神詮現(xiàn)著一個的精神底蘊,,工程學院校訓為“明德致遠,篤行務實”;這正是我們學校的大學精神,他不斷的激勵著工程學子努力拼搏,奮發(fā)有為?,F(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愈發(fā)的注重通過塑造自身的校園精神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一所高校影響力越廣,知名度越大,其發(fā)展的空間就愈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就愈大。目前,高校都已經意識到、大學文化、大學精神的重要性。,在宣傳招生和擴大對外影響的同時,不但介紹自己的學校概況、專業(yè)方向、師資設置的同時,更加重視介紹自己的辦學特色、教育理念、文化精神、培養(yǎng)目標和大學價值觀等。事實證明,有獨特校園文化的大學精神可以提升高校的聲譽和影響力,為高校的和諧健康向上的發(fā)展營造良好健康的學術環(huán)境,培育大學精神已刻不容緩,培育大學精神已然成為推動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三、立足高校實際,提升大學文化,培育大學精神
大學文化是高校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是充滿蓬勃向上氣息的先進文化、向上文化、前沿文化,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具有旗幟鮮明的文化特質。高校文化建設的內容多種多樣,但其核心內涵體現(xiàn)在大學理念、大學精神等價值觀的構建上。只有這樣,大學文化才能凸顯其強大的育人功能和不同于其他文化形態(tài)的特質。大力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培育獨特的大學精神,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堅持弘揚大學精神與提倡大學文化多樣性相統(tǒng)一。弘揚大學精神,就是要時刻堅持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大學文化信仰,著重開展以弘揚時代精神、培育時代精神為核心的主題文化教育。要面對青年學子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全方位多視角的開展教育活動。由于高校生活的主體――青年學子來自祖國四面八方,性格迥乎不同,各種類型的人交織在一起,決定著其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同學們對自然、、理性、學術和社會的追求,理應在高校校園文化的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有所體現(xiàn),同時,高校應多渠道、多角度的給予充分的支持和肯定。只有這樣才能培育良好的大學精神,從而使一切有利于高校發(fā)展和師生共同進步的行動得到支持,理想信念的追求得到肯定,從而使各種人才和智慧充分涌流。
(二)堅持大師引導與發(fā)揮教師整體作用相互補?!按髮W,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贝髮W精神是由一代代大師不斷積累傳承的成果。大師們的思想、學識、風范、品質是學??沙掷m(xù)發(fā)展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大學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和最真實的縮影。任何高校都非常重視大師文化的構建,弘揚大師精神,通過他們的一舉一行,言傳身教,通過深入學習他們的思想品行,使他們的人格魅力成為高校大學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從而不斷的端正和加速“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構建和塑造。同時,更要大力發(fā)揮普通教師的整體示范作用。普通教師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建設的生力軍,他們托起了整個大學最基礎的教育工作,他們是是大學精神的貫徹者、執(zhí)行者和傳承者。他們代表和一個大學最整體的形象和大學最基礎的精神傳承。因此,高校應當通過多種渠道提升普通教師的自身品德和文化修養(yǎng),使他們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在“治學之精神與思想之方法”、“通達而有修養(yǎng)與識見”等方面皆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三)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促進。大學精神的培育主要來源于大學本身文化傳統(tǒng)的不斷豐富與逐漸積累。要想更好的傳承高校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必須認真研究學校的發(fā)展歷史和發(fā)展定位,系統(tǒng)深入的探究學校的辦學理念,提煉出學校發(fā)展的先進經驗,對高校每一個歷史階段、每一個重要事件,每一個關鍵人物和每一個核心理念,都要進行全面地、客觀地、歷史地分析和評價,并予以相對穩(wěn)定和固化,使全體師生認同并接受,以期更好的使之發(fā)揚光大。但在繼承的基礎上一定在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當今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都需要高校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誰占據(jù)了創(chuàng)新這一競爭的制高點,誰就會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但創(chuàng)新應是一個堅持在繼承中的創(chuàng)新,這樣高校才能積極應對變化莫測的國際國內形勢和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掌握文化發(fā)展的特點。使大學文化建設貫穿于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學術研究、服務社會和引導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從而促進大學文化實現(xiàn)內在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與外在的批判相統(tǒng)一,成為整個社會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礎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