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聚焦于曼斯菲爾德筆下伯內(nèi)爾家中的兩位姐妹貝爾和琳達,運用拉康的三界理論,分析她們自己身份追尋的過程受到了自我分裂、雙重壓迫和自我幻滅,認為女性應該找尋到自己的話語來確認自己的身份。
【關鍵詞】曼斯菲爾德;拉康三界理論;身份追尋;女性話語
曼斯菲爾德獨辟蹊徑,畢生以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在二十世紀初英國文壇占據(jù)一席之地?!案ヌm特·歐·康納(Frank O'Connor)_是她小說最為苛刻的評論家之一,他認為‘《在海灣》和《序曲》是凱瑟琳·曼斯菲爾的代表作,它們的重要性可以和普魯斯特的作品中對于潛意識世界的突破相媲美’” [1]27。關于曼斯菲爾德的作品尤其是作品中的女性分析,少有將女性人物的遭遇置于父權(quán)語言的維度中進行解讀。故本文從拉康的三界理論著手,聚焦于伯納爾家中的貝爾和琳達兩姐妹在她們自己身份追尋的過程。進入拉康的三界之后,她們受到了自我分裂、雙重壓迫和自我幻滅的遭遇,女性應該找尋到自己的話語來確認自己的存在。
一、理想自我的認同和異化
拉康的三界理論是指想象界、象征界和實在界。在想象界中,嬰兒最初是把鏡像中的自我想象性的誤認為是自己本身,通過鏡像來認同自己的身份,形成理想的自我。主體的在認同鏡像的同時也造成了主體的異化,主體的異化和自我的侵凌打碎了其理想形象,造成了主體的破碎和分裂。伯納爾家中的貝爾和琳達兩姐妹在想象界中形成了一種主體的理想自我。貝爾把鏡像中的自己誤認為一位美麗迷人的女子, 她站在鏡子前“鏡子里站著一個苗條的姑娘,穿著一身白,白色的裙子,白綢襯衫,細腰上緊緊的束著條細腰帶。” [2]42貝爾對著自己的鏡像說“‘是啊,親愛的,不用說,你是個可愛的小東西?!?[2]42借助鏡像,她拼出了一位美麗可愛的自我形象。此外,她還從和別人的對比中形成自我的理想形象。她本身作為一個寄居者住在姐姐和姐夫的家中,擔任著女仆的角色,可是卻認為自己有品位的上層社會的女子,這從她用富有優(yōu)越感口吻責難愛麗絲倒茶是沒有放茶墊以及在茶壺顏色的選擇上的粗俗品位可以看出。“還有,你別忘了在盤子下擱塊小墊布,你知道嗎,昨天你就忘記了,使得那點心又難看又俗氣” [2]35貝爾認同自己想象中的形象,把自己認為是優(yōu)越的上層女子女子。而琳達則把花園中象征這女性力量的龍舌蘭認同為理想的自我,龍舌蘭是長在孤島上的,是一顆茁壯的植物,莖梗壯碩富有生氣,葉子上長著又長又尖的刺。琳達特別喜歡些又長又尖的刺,因為沒有人敢靠近它,“一看到這些刺,她的心就變硬了”[2]38 琳達之所以青睞龍舌蘭是因為龍舌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罢袼x予龍舌蘭她自己自身的意義——一種女性力量?!盵3]76 琳達把龍舌蘭看成是一種女性力量,而這正是她所渴望卻缺乏的。她需要這種力量來解放自己在家庭和婚姻中被動的地位。因而她把龍舌蘭看成是自己的理想形象,看成是自己的鏡像,并想象地與之認同。
然而她們這種理想的自我遭到了自我的侵凌和主體的異化,造成了自我形象的破滅。貝爾自認為美麗而優(yōu)雅的上層女子形象卻遭到了女仆愛麗絲的嘲弄和不滿,她不承認貝爾的形象的自我認同。她覺得“貝爾小姐跟她說話的口氣總有些讓她受不了?!薄啊{爾太太,請原諒,我再也不愿聽貝爾小姐的差遣啦’”。[2]35可見,愛麗絲并沒有把貝爾看作是上層社會的小姐而是當作和自己一樣在伯納爾家干活的女仆。同樣,琳達的理想形象也遭到了侵凌和異化。琳達痛恨身體強壯,在性生活中咄咄逼人的丈夫??墒恰爸灰麆e那樣對她大吼向她撲過來,別那么大聲吼叫,別用那么渴望、愛慕的眼光老盯著她就好了。她太強壯了,她受不了?!盵2]38
二、父法下的雙重束縛
想象界中主體認同的理想自我被打碎,進入象征界。拉康引入象征界中的父親。在象征界中父親并不是指真正的父親,而是具有象征意義上的父親,拉康稱之為“父親的名字”,它是隨著語言而出現(xiàn)的,一個確定主體的身份的重要能指。主體通過對父親這個能指的認同,接受父親法規(guī)的命名和定義,丟失了自己的獨立的身份,失去了自己的聲音。
貝爾和琳達姐妹在想象界中的理想形象經(jīng)過自我認同以及破碎之后,進入象征界重新界定自己的身份。然而在這象征界她們在追尋自我的同時也受到了身份界定的束縛。貝爾,貧窮且未婚,不得不依賴姐夫一家生活,她及其渴望一個丈夫的到來。維多利亞時期,那時婦女仍然禁錮在父權(quán)制的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體系中。女性的唯一職業(yè)就是尋找一個好丈夫。嫁人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這不僅能給她們帶來經(jīng)濟上的保障,而且還能讓她們獲得社會對她們的身份認可。但如果不幸成為老處女,在父權(quán)社會這部分人是不能被接受而被排擠。當家里來了客人或是姐夫的同事來拜訪時,貝爾的行為舉止會特意的變得惹人憐愛,希望能得到異性的垂憐。她甚至還想象著午夜有年輕人帶著花束來到她的床前,將她從房子中間解救出去,如同王子拯救困于城堡中的公主一般。她是渴望嫁人,渴望得到父法的指稱。那當她邁入婚姻的殿堂會是什么樣子呢,琳達,貝爾的姐姐給出了答案。已婚的婦女在父權(quán)社會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管在經(jīng)濟和法律上都從屬于丈夫,得遵從父權(quán)社會的規(guī)章要求,琳達并不喜歡孩子,但已然成為三個孩子母親的她不得承受生育之苦。在《海灣》中寫到“她不愛她的孩子。假裝愛是沒用的。即使她又力氣她也不會照顧她們,陪著她們?!?[4]179 因而,處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琳達必須承擔著丈夫強烈的性欲和無止休生育的痛苦,這是父權(quán)制社會預先為女性所設定的,是女性存在的一部分,也是其獲得父權(quán)制社會認同的必然條件。所以貝爾和琳達為了生存必須接受社會對女性身份的界定。
女性不僅要受到父權(quán)傳統(tǒng)加給她們的身份界定,還得披上父權(quán)社會里男性語言的外衣。拉康的父法是存在于語言的維度,不能離開語言的存在。拉康認為在主體的建構(gòu)中語言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被語言包圍著,由語言來言說我們,女性是被父權(quán)語言言說的,女性發(fā)不出自己的聲音。琳達和丈夫相互道晚安準備就寢時“她那微弱的聲音像是從深井中傳出來。‘晚安,親愛的’他把手臂悄悄的伸到她得脖子下,把她擁過來?!畵е摇罹飩鞒鑫⑷醯穆曇簟?。[2]14琳達飽受生育之苦,痛恨身體強壯,在性生活中咄咄逼人的丈夫。,由此對性生活產(chǎn)生了強烈的敵視?!啊畵е摇罹镂⑷醯穆曇簟边@句話是在女性被父權(quán)的語言所言說的,并不是琳達她自己的聲音,只有披上父權(quán)社會的男性語言,她們才可能被看見,被接受,她們是被父權(quán)的語言界定的,指稱著自己的身份。她們在父法之下沒法找到自己的獨立的位置,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三、不可能到達的完滿
在主體身份在經(jīng)歷想象界的分裂和象征界的言說后,渴望回到實在界當中。拉康的實在界是主體急切想回歸卻永遠也不可能到達的地方。實在界是一種完滿的存在,是一種脫離語言符號的“缺場的在場”。主體只有通過夢和幻想才能窺探它的面目。拉康的實在界是母子一體圓滿和完整的存在,是主體渴望回歸卻永遠也回不到的地方。實在界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無法想象,無法整合到象征界,無論通過任何方式都無法獲得?!?[6]160對于人類而言,拉康認為實在界不可能用象征和想象加以中介化,也就是現(xiàn)實是不可言說和沒有名稱的東西,它不是指客觀的現(xiàn)實世界,而是指主觀的世界。拉康的研究證明實在界在人類的眾多心理癥狀有跡可尋。他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分析幻覺和夢可以向?qū)嵲诮缈拷?/p>
琳達被傳統(tǒng)的母親和妻子的角色所束縛,身體孱弱,不得不滿足丈夫的強烈的性要求,忍受生育的痛苦。她渴望擁有獨立的女性人格,但又囿于父權(quán)制的意識形態(tài)中,受到父權(quán)的壓迫和侵凌,擺脫不了對于男性的經(jīng)濟依賴中,因而她的反抗只能借由幻覺來實現(xiàn)?!缎蚯分校者_把月光下得龍舌蘭幻想成一艘整裝待發(fā)的船?!八龎粢娮约簭谋鶝龅乃锉焕竭@條船槳高舉,桅桿矗立的船上,這會兒船槳一下下劃得快了,快了”。[2]38“像船一樣的龍舌蘭卻象征著子宮本身。只有在那兒, 母親與未出世的嬰兒才能得以交流。” [5123 琳達母親的深深的依戀,希望和母親呆在一起,重新回到母子一體的狀態(tài):“琳達覺的處處少不了她,看見她就安心了” [2]21。琳達在象征界父權(quán)制得壓迫下,無法擁有和掌控自己的身體,精神上受到壓抑,她急切的想要逃離回到實在界自身完整和統(tǒng)一的狀態(tài)中去,回到與母親一體的狀態(tài)去。但是這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就如拉康所言,任何人都無法回到實在界當中,除非死亡。當女性認識到只有通過死亡才能回到實在界時,她們產(chǎn)生了一種幻滅感。這種幻滅感帶給她們失望的同時也讓她們思考自己所處的困境。
拉康的主體在想象界的實現(xiàn)自我虛幻的認同,在象征界被父親名字言說和界定,渴望回到實在界而不得的過程。伯納爾姐妹在經(jīng)歷身份追尋過程中遭受到的自我異化,父法和男性語言的命名和界定,最后最能靠幻想和夢回到完滿的實在界,回到那個沒有破碎的完整的自我,因此,女性只能尋找到自己的話語,用女性的語言來書寫自身,才能解決女性現(xiàn)存的困境。
【參考文獻】
[1] C.A.Hankin. \"Katherine Mansfield and Her Confessional Stories\"Critical Essays on Katherine Mansfield[C.] Rhoda B. Nathan. G.K.HallCo. NewYork.1993.
[2] Katherine Mansfield.“Prelude.”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Mansfield. [M]
Her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2006.
[3] Kate Fullbrook . Katherine Mansfield.[M] Kent: Mackays of Chatham Ltd, 1986.
[4]Katherine Mansfield.“At the Bay.”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Mansfield. [M]Her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2006.
[5]雷月梅.《序曲》琳達人格分裂的主體探析[J].外國文學,2008(3):123.
[6]Dylan Evans. An In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sychoanalysis.[M] East Sussex: Brunner-Routledge,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