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突出社會問題,在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形勢亦不容樂觀。家庭和學校教育是青少年完成社會化的有效途徑之一,良好的家庭學校教育有助于青少年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的形成,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以及基本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但是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在家庭學校教育上出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影響了青少年的社會化。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社會化中的作用,本文著重從家庭及學校教育的缺陷以及社會對青少年違法犯罪造成的影響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提出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對策。
【關(guān)鍵詞】家庭學校教育;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和解決
中國未成年人約有3.67億,占總?cè)丝诘?8%。中國政府出臺的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guān)法律政策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中規(guī)定了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機關(guān)等在保護未成年人中的法律責任,以及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不良行為的教育、矯治和自我防范。i
一、從家庭教育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ii
家庭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養(yǎng)育、教導和關(guān)愛,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guān)重要。然而隨著物質(zhì)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內(nèi)容的不斷改善,現(xiàn)代家庭在經(jīng)受各種誘惑的同時,也逐漸在發(fā)生變異。這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chǎn)生了重大的沖擊,各種心理“畸形”的孩子應運而生。導致家庭教育缺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家庭殘缺。良好的家庭能夠讓青少年體會到親情可貴,增強他們對社會的信任。如果家庭結(jié)構(gòu)破裂,父母感情失和,或者放棄對子女的撫養(yǎng)義務(wù),使孩子得不到愛和家庭教育,那么心靈也是不鍵全的,很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由于缺少家庭的溫暖,青少年便在社會上去尋找朋友的慰藉,從而最容易成為違法犯罪團伙獵取的對象。
2.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過分溺愛子女是最常見的現(xiàn)象,父母對子女嬌生慣養(yǎng)、袒護包庇致使孩子性格脆弱無法接受任何挫折,形成任性、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個性。對子女放任不管也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另一原因,還有就是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使孩子壓力增重造成反效果。
3.家庭貧困。由于父母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又無掙錢致富的技能,謀生變得非常艱難,更不要說照顧孩子為他們的教育操心了。另外,城市下崗職工和經(jīng)濟落后的農(nóng)村貧困家庭的孩子中途輟學的占大多數(shù),這類家庭中的青少年很容易過早的涉足社會,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文化教育,導致很多人誤入歧途。
二、從學校教育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
在許多人心中,學校是一片凈土。然而,大部分學校的教育都存在著誤區(qū)和盲區(qū),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形式:一是教育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學率,隨意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二是學校管理不善,對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能進行及時的幫教處理,導致問題沉積;三是教育方式的錯誤,直接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極端心理。少數(shù)教師對違紀學生缺乏耐心的說服教育,施用體罰和變相體罰手段,致使學生畏懼、逃學,流入社會違法犯罪。
三、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預防iii
從一方面來說一個國家的興衰取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認為要想真正預防青少年犯罪,我認為主要從家庭和學校的微觀環(huán)境方面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索。
(一)注重家庭教育,建立良性家庭預防機制。
首先,講究科學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是家庭預防機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形式。許多研究資料表明,青少年犯罪與家庭教育不當密切相關(guān)。一些青少年正是由于家庭中受的教育有缺陷,使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在外界誘因的刺激下,陷入了犯罪的泥潭。因而強化家庭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徑。第一,教育內(nèi)容要全面。既要注意智力培養(yǎng)、能力訓練,又要注意社會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第二,教育方法要得當。只有采用“愛而不溺、嚴而不格、一貫要求”的教育方法,才能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第三,把握教育時機。從年齡特征出發(fā),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活生生的素材為內(nèi)容,采用適當?shù)姆椒?,在恰當?shù)臅r間里進行啟發(fā)誘導。
其次,樹立良好的家庭榜樣。美國犯罪學家奈伊指出,一個人沒有天生的是非觀念,是非觀念的形成要依靠后天的學習。對于少年兒童來說,家長是其最親近、最信賴的人,是其言行的楷模。父母的生活態(tài)度、興趣愛好、習慣及性格特征,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可以說,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子女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則,不僅可以增強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還能像面鏡子促使子女經(jīng)常對照自己、檢查自己,矯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再次,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是有形和無形、有聲和無聲的綜合,有形指父母的言傳身教,無形則是家庭氣氛的熏陶。家庭氣氛對孩子影響雖然不像父母言傳身教那樣直接有力,但它潛移默化的滲透性給青少年品德發(fā)展帶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父母應盡力營造起寬松和諧、愉快、幽默的家庭氣氛,促使子女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最后,強化家庭的管理與約束。青少年時期既是他們身體發(fā)展的高峰期,又是他們?nèi)松^、價值觀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為了促使青少年成為社會合格公民,家庭必須對子女嚴加管理和約束。首先,密切注意子女的思想意識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思想上有癥結(jié),行為上有偏差,應當立即排解、糾正。其次,注意周圍環(huán)境,諸如鄰里、街道、學校等的治安狀況,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再次,注意子女的交友情況,父母應該了解子女所交朋友的思想品德情況,只要發(fā)現(xiàn)其中有品德不良、行為不軌者應該立即責令子女與其斷絕來往,警惕那些可能引起犯罪的外來觀念滲入到青少年的思想之中,盡量把犯罪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二)學校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課堂iv
首先要從德育抓起,使學生在德、智、體三方面都能得到發(fā)展。發(fā)揮學校的重點教育作用,首先要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zhì),使教師具備優(yōu)秀的品德和素養(yǎng)。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應當要求每一位任課教師都要把德育安排進自己的教學計劃,形成舉校上下人人都重視學生德育的普遍風氣。
其次,配合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強化普法意識,加大學校的法制教育比重。法治教育與德治教育要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二者缺一不可,要預防青少年犯罪,必須將法治教育融入對青少年的素質(zhì)教育之中,讓青少年掌握基本法律知識,具備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遵紀守法,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quán)益不受侵害,預防違法,遠離犯罪。
最后,控制犯罪邊緣——青少年這是預防犯罪的關(guān)鍵。結(jié)合法治教育,學校還要重點作好“雙差生”(學習成績差、行為表現(xiàn)差)的教育工作,首先要在學校大力做好他們的心理轉(zhuǎn)化工作: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言傳身教,使其逐漸恢復自信,重新認識自我,自覺、自愿的摒棄不良的觀念與惡習。與此同時,學校的管理與監(jiān)督作用也不能放松。對一般學生的心理變化也要注意,保持對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高度敏感性,力爭把一些危險傾向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注釋:
i蔣月.婚姻家庭法前沿導論[M].科學出版社,2007.
ii《青少年研究》,楊曉梅 1999年第7期
iii《青少年犯罪預防、控制問題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
iv引用自中央綜治委出臺關(guān)于深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意見
【參考文獻】
[1]蔣月.婚姻家庭法前沿導論[M].科學出版社,2007.
[2]《青少年研究》,楊曉梅 1999年第7期
[3]康惠農(nóng),王漢林.青少年犯罪預防、控制問題研究[J].青少年犯罪研究,1999(11-12).
[4]中央綜治委出臺關(guān)于深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