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位出生顯貴、仕途順利的貴胄公子,納蘭性德卻在他的詞作中發(fā)出“愁似湘江日夜潮”的感嘆,而且三十一歲便與世長辭,令人同情惋惜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使得納蘭性德短暫的一生留下的詞作,大多流露出哀怨的真情。對于納蘭詞的研究,首先就應從詞人的思想入手,看到納蘭性德生命與情感的雙重悲劇對納蘭詞的影響。
【關鍵詞】納蘭性德;納蘭詞;悲劇性;至情
清代的詞壇,納蘭性德與陳維崧、朱彝尊并稱清詞三大家。從其詞作的藝術特色上看,他的語言淡雅質樸,不加雕琢,將濃厚的感傷情緒融入于清新婉麗的語言中,語出丹田,如出水芙蓉,形成特別的婉約之風。在納蘭詞中,悲情是他的最大特色,雖然納蘭一生生活圈子狹隘,社會閱歷不深,詞作內(nèi)容稍顯單薄,但作為一位滿州貴族,納蘭性德在詞學上的造詣不能不令人贊嘆,能得到王國維先生“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i的評價實屬不易。納蘭性德是一個性格純真之人,寫作方面亦主張論詞主情,詞情真,人亦情重,他短暫卻充滿悲劇性的一生,造就了他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成就了他充滿情韻的詞作。
一、納蘭性德的悲情
納蘭性德的父親明珠是康熙時期權傾一時的宰相,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生長在這樣一個顯赫的家庭,納蘭性德卻發(fā)出“不是人間富貴花”的感嘆,其原因我認為有三。
首先,從社會文化來看,清軍入關時,統(tǒng)治者們沒有想到,他們能輕易打敗明朝的火炮軍隊,但在江南水鄉(xiāng),卻遭到了江南女子、文弱書生的誓死抵抗,他們只能占領土地,但征服不了人心。在此后清朝數(shù)百年的歷史上,反清復明的仁人志士層出不窮。《清代通史》初版序中有道是“清主疑忌漢人,無所不至,史案誅夷,而野史絕;文字獄興,而文士詩文,不敢論時事。一世聰明才智之士,皆迫而納之于治古學,上不為巧宦,下不觸刑網(wǎng)?!痹谶@種背景下,社會考據(jù)之風大興,出現(xiàn)復古主義的苗頭。受此思想影響,納蘭性德主持編纂《通志堂經(jīng)解》,這是一部儒學匯編,儒學終其一生世界觀的形成,即使后來他受佛道思想浸染,也無改變其儒生本色。日后納蘭詞的創(chuàng)作中一掃元明以來浮艷頹靡之風,顯出深婉、真純的特點。
其次,思想上的沖突是納蘭性德人生悲劇性的一個重要來源,他“淡于榮利” ii “雖處貴盛,閑庭蕭寂,外無掃門望塵之渴,內(nèi)無裙屐絲管呼盧秉燭之游” iii,對他來說,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是枷鎖,是金籠。他本人只想入翰林院,在文學上展其才,卻偏卻做上侍衛(wèi)要職,在寫給友人張見陽的詞《踏莎行》中,他這樣寫道:“倚柳題箋,當花側帽,賞心應比驅弛好。錯教雙鬢受東風,看吹綠影成絲早。金殿寒鴉,玉階春草。小樓明月鎮(zhèn)長閑,人生何事緇塵老?!痹诖耸自~中,納蘭性德通過“賞心”和“驅馳”、“鎮(zhèn)長閑”與“緇塵老”的對比,表現(xiàn)也早生華發(fā)的惆悵,錯教的埋怨、仕途的奔波,便有其“就中冷暖和誰道”的慨嘆。
第三、就納蘭性德本人來說,他出身名門,卻自詡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康熙非常賞識納蘭性德,多次派他到科爾沁等地宣撫。但“宣撫”這種軍事活動恰恰是納蘭性德不愿看到的,戰(zhàn)爭對于他來說已是一件苦差,但皇命難違背。《南歌子·古戍》有云:“古戍饑鳥集荒城,野雉飛,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龍堆。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東風回首盡成非,不道興亡,命也豈人為?!币粋€“非”字,便是他反戰(zhàn)情緒的最好體現(xiàn)。
不難看出,納蘭性德是一個以情至上的人,至情使他與所處的上流社會格格不入。所以納蘭性德身處富貴,但卻別有根芽,他的身和心始終處在矛盾之中,在他眼中,繁雜的世事,利益的爭奪,不過是場廝殺,他忠于君卻又孝于家庭,他看淡官場卻又浮沉于官海,向往和平卻又要戰(zhàn)于疆場。種種糾結種種矛盾纏繞于他,成為他人生悲劇的根源,悲劇美也隨即成為他的詞中的主要音旋。
二、納蘭性德的愁情
納蘭詞無論是愛情詞、塞上詞還是贈別詞,都出自其心中真情?!俺睢笔羌{蘭詞的文心,也是由于他本身思想觀念使然。他特有的愁思和人生的悲劇性在詞中多有體現(xiàn)。納蘭詞的一個重要主題是愛情,多為悼念亡妻所作。納蘭性德20歲娶御史盧光祖之女為妻,婚后夫妻恩愛有加,但只過了三年,盧氏便因病身亡,盡管后來納蘭性德再續(xù)娶幾房,仍不能忘懷亡妻,以月抒懷為很多詞人所用,納蘭詞中“月”的意象也很多,《蝶戀花》中他悼念其妻寫道:“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huán),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贝嗽~上闕寫天上月,托情于月,若妻真是天上的月亮,他不怕寒冷也要送去溫暖,下闕寫人間燕與蝶,燕與蝶舊成雙成對,自己卻是愁未歇。早年喪妻之痛更使納蘭性德的情感抹上了厚重的悲傷色彩,他的愛情詞呈現(xiàn)出深深的哀怨凄涼。
康熙二十一年,納蘭性德隨康熙到福陵、永陵、昭陵等地告祭,途經(jīng)山海關,寫下了很多有關山海關山川風物的詞,開創(chuàng)了詞人描寫山海關的先河。塞上詞因此成了納蘭詞的另一重要主題。最有氣勢的當數(shù)《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賬燈。風一更,雪一更。恬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鼻f里的路,納蘭性德只用“山、水”二字概括,“夜深千帳燈”更被王國維盛贊為“千古壯觀”,個中愁苦之唱不寫戍關戰(zhàn)士的思鄉(xiāng)情,不寫犯人不能回鄉(xiāng)的凄苦,而用在山、水、風、雪這些壯麗景色中融入絲絲鄉(xiāng)愁,此詞用景托情,形成納蘭詞獨有的特色,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納蘭性德是個重情重義之人,他的詞最能表達其心聲,從他的贈別詞中亦能體現(xiàn)出他對朋友的仗義與真誠,納蘭性德好交友,特別好與文人交朋友,他敬重并珍惜他們的才華和品格,當時名噪一時的文人多與他相交。作為一個滿州貴族,他和眾多漢族文人相交,還要不讓康熙猜忌,情感上定有不小的壓力,這種惆悵與愁思之情亦在其詞中體現(xiàn)。一如《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唯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痛飲狂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與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朝千劫在,身后緣,恐結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贝嗽~道盡朋友間的惺惺相惜,其做人的準則,高貴的人格亦在詞里體現(xiàn)。
結 語
短短31年的生命過往,留下的都是真情的詞,情真是納蘭詞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他的詞作造詣之所在,他主張作詞應有才情,反對模仿,清新的語言,真切的情感是納蘭詞的靈魂,納蘭性德的傳奇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但他又堪稱“第一等有情人”,他擁有著最美好的親情、愛情、友情、君臣之情,這些情感都揉融在他的詞作當中,后人評其詞“以情勝”一點沒錯,直到今天,他仍然是詞壇奇葩。他的情感意識仍然值得我們研究,他所表現(xiàn)出的追求精神自由,摒棄富貴的思想境界仍值得我們推崇。
注釋:
i王國維.人間詞話[M].群言出版社,1995:45.
ii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五,轉引自張秉戍.納蘭詞箋注[M].北京出版社,1996:583.
iii蕭一山.清代通史[M].商務印書館,1927:1頁序.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M].群言出版社,1995.
[2]張秉戍.納蘭詞箋注[M].北京出版社,1996.
[3]蕭一山.清代通史[M].商務印書館,1927.
[4]納蘭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納蘭性德.飲水詞[M].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
[6]趙迅.納蘭成德家族墓志通考[M].文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