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發(fā)展是教育的核心。“以人為本”是初中課改的基本理念,要求初中新課程尊重初中生人生歷程的發(fā)展需要,尊重初中生的人格和尊嚴,尊重初中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fā)展需要。
【關鍵詞】和諧;效能
古人曾經說過:“不是錘的打擊, 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至完美。”教育在塑造和培養(yǎng)一個人的審美情操和價值觀時也需要如水般的“載歌載舞”,然而罰抄、罰站、罰跑卻充斥著我們每天的教學生活,我們對此已習以為常,有時甚至還把家長找來,借他們之手,打罵學生,美其名曰“家校聯合”。希冀一時的教育效果,癡心的認為這樣可以立竿見影,但這無疑會使師生間的關系惡化,對學生的后續(xù)教育開展將遭遇重重困難。美國教育家杜威曾經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簡單化無疑將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他與周圍的人、事物相處過程中無法補救的傷痕。所以師生間的和諧相處對提高教學效能是十分重要的,以下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不和諧之殤
緊張的師生關系不利于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學生在被動的情況下易產生敵對的叛逆心理。沒有一個被罰站的學生會在自尊受到傷害時來剖析自我、反省錯誤、認識是非,他有的只是滿腹的怨氣、委屈和自尊的覺醒。這樣的教學案例也很多,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時常能碰到一些如鐵桶般、滴水不進、冥頑不靈的學生,這時我們就會哀嘆教育并不是萬能的;也有一些被我們“簡單教育”培育出的對付老師的“高手”,我們又會抱怨教育的蒼白無力,恨鐵不成鋼便是我們能為自己開脫的唯一借口。例如2011屆初三(1)班的王同學,平時學習比較懶散,學習也不肯下工夫。有一次在課堂上,趁我背身在黑板上寫字時,便和鄰桌的同學嬉笑,完全游離于課堂之外,發(fā)現后我頓時心中不悅,脫口而出,“王同學,你在干什么?”語氣生硬,有斥責的味道?!皼]干什么?。 焙敛皇救?,“那你在笑什么?”語氣更加咄咄逼人,“我沒有笑啊”“你如果不想聽,可以出去?!被鹚幬对絹碓綕?。對話陷入僵局,當時師生雙方都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雙方都說了一些過激的話。正常的課堂秩序被打亂了,后來經班主任出面協調,才讓事情有了圓滿的結局。
師生之間的矛盾往往是在課堂上產生的,教師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不能冷靜而智慧地處理突發(fā)事件,不能不說是教育的遺憾。很顯然,老師處在交流的主動方,把握著交流的方向、發(fā)展的過程和最終的結果。但主動并不意味著強權、霸道,任何不顧學生自尊的交流都將會以失敗而告終,這是對教育、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輕率之舉。缺失和諧關系的教育是缺失人文關懷的,忽視個體差異的淫威教育。
二、和諧之美
“親其師,信其道”,在千年的古訓里,蘊涵著樸素,雋永的教育哲理?!敖逃且婚T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確切的說是一門與人相處的藝術。只有用一顆愛心和慧心,再融于多年的師生共同生活的磨礪才能參悟的教育真理。“親”讓師生之間的和諧默契透出溫馨,是平凡的教書日子里撲面的春風,滌蕩著我們日復一日美麗的工作。而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卻一貫強調專業(yè)技能,重視課堂教學的規(guī)范,呼喚課堂教學的互動,提倡個人專業(yè)進修,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最終往往忽略了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的概念,使平等的交流失去了支撐的平臺。教育教學是一個特殊的領域,具有人與人之間交往交流的顯著特征,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效能的關鍵。具體表現在:
1.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人際交往的需要
教師是一份與人打交道的工作,但我們往往會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和學生之間的相處問題,會導致“印象定人”,“一眼定終身”的偏差。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傳統思想“師道尊嚴”的影響,老師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是難以接近的。但凡有做學生經歷者,都會視老師為知識的化身,做人的楷模,懷有一種崇拜之情。這種“圣人”似的形象讓老師們的自我定位出現了多多少少的偏差,把自己放在了支配者的地位,交流的不平等也就自然而然的凸顯出來了,這無疑疏遠了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而老師本身在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對師生關系的錯誤甚至是扭曲的理解,是師生關系不和諧的主要原因。解鈴還需系鈴人,教師應該主動走下神壇,走近學生,做一個聆聽者。例如在2012屆初三(4)班有一個叫楊同學的學生。在剛接班時,覺得這個學生是個個性鮮明、聰明好動的好學生,化學學習和動手能力也都相當不錯,而且好表現,所以在這么多的學生中,第一個認識的就是他。但問題卻接踵而至,一旦新鮮勁過后,他的缺點就暴露無疑。首先是上課不專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次是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更不能讓人容忍的是有時還頂撞老師。由于前面在王同學身上吸取了一定的教訓,認識到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先對他進行了耐心的教育,對他的缺點先暫時容忍,并用一種朋友的心態(tài)來處理和他之間的關系,笑臉相迎、耐心說服、冷處理,同時對班里其他同學在學習上更是關愛有加,使他心底里想要得到比其他同學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在一段時間的交往后,沒有被破壞的師生關系奠定了我對他下一階段教育的基礎,雖然時有問題出現,但卻能在我的及時督促和耐心的教育下,轉變學習態(tài)度,這使我充分認識到與學生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情感的需要
溫馨的人際關系是個體之間有效溝通的要素。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即使是孤僻性格的人,他內心里交往的渴望也是很強烈的,但交往的障礙常常讓他們畏懼萬分,日積月累導致了一些心理壓力和心理偏差,出現不自信,憂郁的一面。而老師又是學生成長初期最主要的交往對象,交往的和諧與否直接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力發(fā)展和心智的健全。但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教學任務繁重,使教師往往只注重成績,而忽視與學生的交流,或錯誤的認為: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話、一頓訓斥就是交流。很多時候我們會忽視一批學習成績好、遵規(guī)守紀的學生,“不用操心”使我們忽略了與他們的交流。有時學生也會問你一個學科上的問題,也許私下里他已經下了千萬遍的決心,克服了自己重重的心理障礙走到了你的面前,其實他內心最渴望的是走近你,讓自己進入你的視線。如果這時你能和他聊一聊生活上或學習上的話題,表示一下對他的關心,這將會對他今后的學習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乃至在他今后的一生中都會保留一份對老師的溫情,而這種溫情會散發(fā)和傳播到他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去,培養(yǎng)了他良好的生活觀和世界觀。
3.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走進學生心靈的窗口
教育的最高境界其實是能和學生在心底里不分彼此、相互學習、共同探索和研究。我們常說“蹲下來看學生”,這僅僅降低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社會身份引起的落差,是一種表面的親近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主動去搭建平臺,因為我們處于交流平臺的上方,當學生像小動物一樣,在你的多次鼓勵下慢慢靠近你時,信任、平等、和諧的交流狀態(tài)就形成了。學生的心聲自然會向我們流露,心扉自然會向我們敞開。走近學生的心靈,教育者才能稱得上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4.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推進民主教學
教育教學中的民主是什么?是對學生的尊重,是融于大愛的寬容,是充分的信任學生?!耙匀藶楸尽笔切抡n程的宗旨,學習過程并不是單純的認知過程,而是完整的人的存在過程。教學中鼓勵學生的質疑、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我們對知識的態(tài)度不再是灌輸、教化,而是共同學習、討論,各抒己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結語
教育的機智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有效方式。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不論教育家怎樣地研究教育學理論,如果他缺乏教育的機智,就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他還說過:“教育機智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轉化師生矛盾的技巧?!倍嘁恍C智,少一些簡單是教育者的不懈追求,不要讓簡單使我們蛻化成體力勞動者。教育是水,需要澎湃的激情、需要穿石的韌勁。教育是探索,是啟蒙。教育不是灌輸,不是束縛,不是鉗制。它需要釋懷,需要解放?!八嚢V者技必良,書癡者文必工。”深信廣大的熱愛教育的工作者們一定會用癡心和愛心鑄就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八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