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高度統(tǒng)一的學科,收入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篇篇都是經(jīng)典,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和作者四者有效的對話,能引領(lǐng)學生有效走進教材,感悟經(jīng)典。語文教師如何搭建平臺,讓學生通過閱讀教學獲得語文學習的策略,積累語言,感悟文本情感,內(nèi)化習作能力?本文結(jié)合課堂教學闡述了初中閱讀教學策的探究。
一、以讀為主,獲得獨特理解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感知世界、獲得文本思想的重要渠道,在語文學習中,讀占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學生走近文本、走近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金鑰匙。初中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文本強大的生命力。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苯處熞J識到讀的地位和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讀書的機會和氛圍,從而讓學生愛上閱讀。語文教學中的反復閱讀讀也要講究策略,杜絕一切以“讀”為借口的放任式閱讀,只有讓學生抓住文本特點,結(jié)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體驗,引導學生深入課文,才能讓學生在一次次的閱讀中獲得文本情感共鳴與升華。在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時,教師要將閱讀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個性化閱讀,同時在深入閱讀過程中,獲得對作品的個性化理解??梢哉f,初中教材收入了能反應各個時代的作品,將歷史以作家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讀語文一定要讓學生深入作品的寫作背景,感知作者那或愛或恨,或歡喜或無奈地情懷。
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一課時,本文以其樸實的文風,細膩的情感,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可以說這篇文章是現(xiàn)代散文的典范。如何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感受到這篇散文蘊含的文字美和作者對父親復雜的情感?我以“背影”為切入點,在學生預習基礎(chǔ)之上和學生談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能表現(xiàn)“背影”的相關(guān)段落進行討論,讓學生在尋找答案過程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父親送我時的復雜心情和我的內(nèi)心感受。有效地引導,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在反復閱讀過程中抓住了文章的主線,體會了四次背影的蘊含著作者的情感。
二、抓住關(guān)鍵字句,感悟文本情感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和作者四者之間心靈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基本的語言積累、掌握文章結(jié)構(gòu)和習得文章表達,同時還要讓學生感受作品所處的年代、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語言是最微妙的,它能將人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文字強烈地表達給讀者,讓讀者受到心靈的震撼。初中語文課文有些雖然離當今時代已久遠,但是,我們在閱讀時,還能感受到作品溫度,先人們的吶喊,一個個活活生生的人物透過文本傳遞到每位讀者。
如在學習《我的母親》一課,本文節(jié)選自《胡適自傳》,它的體裁是傳記,堪稱文學的傳記。這篇文章內(nèi)容翔實,包含著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情感,既寫了母親含辛茹苦培養(yǎng)我成才的追求,又寫出作為后母在復雜的大家庭維持關(guān)系的不容易,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敬意和綿綿無盡的懷念,扣人心弦,深深地打動著每個讀者。如何讓學生以情感主線,抓住關(guān)鍵字句細細品讀,獲得對作品的獨特理解?在閱讀教學時,教師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渲染氣氛,當學生進入文本的情境并初步理解課文后,如何通過以點帶面引導學生獲得有效的閱讀策略?我讓學生抓住“課文寫了母親的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么品性?”學生通過品讀,找出如“叫我早起,聆聽教誨,“催”去上學?!薄靶履曛H,債主來要債,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受了兩個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等來理解母親的品性。這樣一位偉大母親的形象在學生的腦中浮現(xiàn)了,關(guān)鍵字句能為學生快速切入課文情感,進而感知全文起到“牽一發(fā)而動身”的功效。
三、整體感知,內(nèi)化習作能力
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感悟作者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本領(lǐng),學會文章的寫作結(jié)構(gòu),獲得習作能力的內(nèi)化。初中是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關(guān)鍵時期,真正的語文課堂應該讓學生通過閱讀教學課堂,深入理解作者如何將文本的情感通過語言形式表達出來,理解文學作品所傳遞的時代吶喊。語文課堂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在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過程中,獲得語言實踐運用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課時,如何讓學生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如何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準確描寫?如何學習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如何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這些寫作能力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篇散文之所以寫得很動人,同作者善于運用各種語言技巧有很大關(guān)系。例如:把濟南比做嬰兒,把城外山景比做出于“唐代名手畫的水墨畫”,那么清新明麗,這兩個比喻都很精彩。作者還融生命與感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來,生動而逼真,這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又如在詞語選用方面,作者也是十分講究,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句不僅用了擬人的方法,而且“曬”、“睡”、“醒”三個動詞準確地勾畫出濟南溫晴的氣候特征。閱讀教學一定抓住文本的精彩之處,引導學生細細品析、感悟,從而獲得習作表達能力的內(nèi)化。
總之,語文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實際,通過閱讀教學為學生和教材搭起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語言,品悟文本情感,內(nèi)化習作表達,從而愛上閱讀、愛上語文。
(作者單位:浙江省慈溪市上林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