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和就業(yè)形勢的嚴峻,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標準重新進行了定位,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作為高校對大學生的客觀評價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進高校的素質教育發(fā)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有利于用人單位選拔人才,但是關鍵在于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測評體系。本文對新形勢下如何解決我校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的問題進行了研究討論。
【關鍵詞】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問題;對策
Undergraduate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Li Ya-zhou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Anhui Bengbu 233000 )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nd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our society, the employer and social standards of talent have been re-position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s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importance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s,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to hel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elp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o help the employers favor the selection of personnel, but the key i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of students how to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evaluation were discuss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Problem; Countermeasure
隨著二十一世紀人才、科技競爭的加劇,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已成為一項戰(zhàn)略性任務。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迫使現在的高等教育必須遵循教育自身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主動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深入研究人才培養(yǎng)、大學生素質開發(fā)與提高的內在規(guī)律,高度重視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工作的理論研討與實踐探索,不斷總結成功經驗,形成適應現代教育的評價體系,順利完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根本任務[1]。
目前我國許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都走入一種“學生排斥、老師頭疼、社會懷疑”的尷尬境地[2]。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思想的更新,許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在某些方面逐漸顯現出一些問題與不足[3],導致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的積極作用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下面就我校的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的問題與對策進行簡單的討論。
一、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存在的問題[4]
1.量化考核內容不全面。由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某些要素很難量化,如對學生的政治表現和審美觀念的考核就不能簡單地用分數去評價,所以大學生綜合測評數據所覆蓋的范圍一直不是很全面,考核內容存在不確定性和不全面性。例如,學生干部平時的具體工作難以量化考核、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難以用具體的數據來評價等。這就導致大學生綜合測評的最終結果相對不夠準確。
2.量化考核設計有缺陷。大學生綜合測評的結果是以各個分項得分加權后得到的總分數來體現的。于是,有些學生采取投機取巧的方法,通過盲目地追求個別高分項達到提高自己的總體評分的目的。量化考核設計的缺陷導致的這種現象,將不利于大學生的整體提高和自我發(fā)展。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勢必會誤導學生,使大學生的成長背離了綜合測評的根本目的。
3.綜合測評的發(fā)展滯后。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大學生綜合測評應該結合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求,為大學生量身定制;還應該建立在人才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為大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現實是大學生綜合測評體系一旦確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基本是固定不變的,考核評判模式的僵化嚴重滯后了大學生綜合測評的發(fā)展。
4.綜合測評的操作不透明。對大學生綜合測評的最后得分,許多學生并不完全清楚“加分”“減分”到底來自何處。綜合測評操作的不透明以及各項得分的不明確性,導致許多學生會想盡一切辦法尋求加分的“來由”,從而引發(fā)了許多“關系分”“人情分”。這從根本上扭曲了大學生綜合測評的真正意義。
二、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應遵循的原則[1]
1.導向性原則。綜合測評是素質教育評價的重要指導思想,它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的全面素質的養(yǎng)成與發(fā)展起到導向作用。導向性原則主要體現在:一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新形勢下的培養(yǎng)目標及規(guī)格,引導大學生明確發(fā)展方向和達到的合格標準;二是各級指標體系的權重賦值上。
2.全面性原則。綜合測評指標內容的設計必須能夠客觀、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完整反映學生素質的全貌,既體現德、智、體素質,又體現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性并不是把所有影響素質養(yǎng)成的因素全部包括,而是對評價體系所涉及的內容進行科學篩選,突出影響和反映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關鍵性因素。測評結果,既是對學生素質的評價,又是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反映。
3.可操作性原則。是指測評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要加以量化,便于考核評定,各項指標不是并列的,它們對測評分數影響也不盡相同。為了不使測評失真,應根據各項指標在測評中的地位和作用,應用數理統(tǒng)計原理,合理確定量標與權值。評價體系的設計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切實可行。這就要求評價對象之間或評價對象與標準之間的要有比較,而且評價體系力求簡化,對評價信息的統(tǒng)計方法要簡易,便于操作。
三、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指標的內容 [5]
1.思想道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最根本的素質,評價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情況、思想道德的基本表現、責任感、敬業(yè)精神、團隊協(xié)作精神、各種獎懲情況等等。
2.專業(yè)素質。專業(yè)素質是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評價學生專業(yè)素質,要注意以下兩個轉變:一是由單一專業(yè)知識教育向相鄰、相關和文理交叉知識的轉變;二是要注意學生由掌握知識水平向能力水平的轉變。評價內容主義包括:學習能力、專業(yè)課和選修課成績、專業(yè)技能、計算機和外語能力等。
3.科學素質。科學素質是大學生的重要素質。要了解學生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科技創(chuàng)新和實踐動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思想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評價內容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接受科技培訓、參加科研、科技競賽、發(fā)表科技論文情況,以及獲得科技類獲獎證書狀況等。
4.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是大學生的必要素質。是指學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fā)展程度。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具備必要的人文知識,理解人文思想,掌握必要的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5.身心素質
身心素質是大學生的重要素質,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身體健康狀況、體育達標狀況,課外體育活動狀況、參加院系運動會、體育類社團、體育類競賽情況,心理適應能力、耐挫能力、協(xié)調能力等。
6.其他素質。主要包括社會實踐、能力類競賽、勤工助學、志愿者活動情況、參加社會工作等。并且根據本學校的特點,分專業(yè)制定不同的評價指標。例如,偏向文科類的專業(yè),學習成績占的比例相對要少一些,參加社會實踐、集體活動、文體比賽、擔任班級干部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評價要多一些;偏向理工科的專業(yè),學習成績比例提高,德育和文體方面要以鉆研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的評價為主。其次,評價體系可以根據不同年級設置不同的標準。例如大一學生的評價內容要以適應大學生活、積極參加學校活動為引導方向,大二、大三要以學習專業(yè)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為引導方向,大四要以社會實踐、職業(yè)目標確立為引導方向。不同年級的評價內容不同,才能使綜合測評的成績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另外,針對特殊的專業(yè)要設置個性化的評價體系,例如文藝類的專業(yè)、體育類的專業(yè)、外語類等專業(yè),各有其專業(yè)學習的特殊性,要根據其學習特點和未來的就業(yè)需求,設置不同于大眾專業(yè)的特殊評價體系。
四、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的操作原則[6]
綜合測評工作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它關系到每個學生的切身利益和基本評價,所以廣大學生非常重視。這就要求綜合測評的操作必須嚴肅認真,客觀公正。為此,在測評操作過程中要著重抓住“透”“準”兩字,嚴格程序,嚴格審查。
1.“透”即透明度。一是測評辦法公平,測評文件人手一冊,測評標準和要求人人掌握;二是各項考核材料公開,人人皆知;三是班級學生全部參加,既是測評者又是被測評者;四是負責統(tǒng)計的班級測評小組由學生民主選舉產生;五是測評結果公開,各院系在審核后以班級為單位,按學生測評后的總積分為序,張榜公布,接受監(jiān)督。
2.“準”即準確度。各院系、班級以及學生處、團委和學生會都要將平時的活動情況、檢查情況、考勤情況準確記錄在冊,作為測評和審核的依據。各班級的測評過程必須接受監(jiān)督,測評結果要層層審核,以保證綜合測評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實踐證明,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作為高校對大學生的評價制度,在促進高校的素質教育發(fā)展、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我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立足于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質量需求的不斷變化,結合本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計劃、培養(yǎng)特色等,不斷研究、改革、完善大學生評價制度,建立真正科學、規(guī)范、合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在測評工作中做到透明、客觀,使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工作保持長久的生命力,使大學生在就業(y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7]。
【參考文獻】
[1]張瓊.試述大學生素質綜合測評[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1):79-83.
[2]吳俊清.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若干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
[3]許二平,姬旺華.對高校現行的大學生綜合測評制度的調查分析[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20(1):67-69.
[4]陳健.淺議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1(4):43-45.
[5]韋丹寧,姜珊珊,宮龍江,等.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幾點思考[J].理論觀察,2013(8):129-130.
[6]畢明福.學生素質綜合測評方法探微[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5):82-83.
[7]熊懿.新形勢下如何發(fā)揮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作用[J].考試周刊,2009(29):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