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古漢語的去聲
通過上面的分析,中古漢語的平聲、入聲、上聲全部是以隴東方言的相應調值來代表的,也就完全有理由繼續(xù)以隴東方言的去聲調值代表中古漢語的去聲調值,即中古漢語去聲的模擬調值為□55。
概括起來,中古漢語聲調概貌如下:
平聲□35 上聲□53 去聲□55 入聲□42
至此,我們初步完成了模擬中古漢語四聲調值的工作,其間可能還會有一些疏漏甚至錯誤,畢竟幾千年過去了,無有錄音證據留下來,我們只能間接地推斷,難度可想而知。但從語言有繼承性來分析,應該不會相差太遠。
四、古漢語的調值與五音
著名秦腔劇作家、戲曲理論家范紫東先生所著《樂學通論》中關于音樂“五聲”的論述:
“聲者,樂之所自出也,無聲則無樂矣。故言樂者須先審聲。審聲者,審其聲之高低也,高者古謂之清聲,低者古謂之濁聲。樂中以聲之高低為最要,至于聲之大小,無甚關系焉。
音樂中主要之聲有五,古人按樂聲之清濁(即高低)酌量字音之輕重(即平仄),乃以字音配合樂聲,審定了五個字,以為五聲之母。茲詳注五字之讀音,依清濁程序,開列于下:
㈠ 宮 音弓,陰平聲,聲最濁。
㈡ 商 音觴,陽平聲,聲次濁。
㈢ 角 音覺,入聲,聲半濁、半清。
㈣ 徵 音止,上聲,聲次清。
㈤ 羽 音御,去聲,聲最清。
此宮、商、角、徵、羽五字之讀音,絲毫不敢含糊。五字之讀音,如果正確,又能徹底了解,則審此五字之音,即可知五聲之清濁矣。且五聲之序,由濁而清(即由低而高),而五字之音,亦由輕而重(即由平而仄),故宮、商、角、徵、羽五字之次第,亦絲毫不敢紊亂。古人定此五字時,對于樂聲與字音,兩相照應,備極精微,蓋煞費苦心焉。
宮字普通讀為陰平,聲頗正確,可毋庸置論。
商字之音,諸韻書皆作“式陽切”,其為陽平可知。在文字中,轉音讀為陰平雖無甚關系,而在音樂中,則大有區(qū)別。故五聲之商字,必須遵古音,讀為陽平也。
徵字作別義用者,皆讀征(陰平聲),而在五聲中用字,則必讀上聲,讀若止。
羽字,諸韻書有上、去二聲,而在五聲中用之,則必讀去聲,讀若御。
角聲,亦稱中聲,樂記解云:“宮濁而羽清,角聲居宮羽之中,半清半濁,故云:以其清濁中也。
昔人每以音樂之五聲,配合字音之四聲(平、上、去、入),其實平聲分陰陽,則字音亦有五聲,與樂聲恰相照應?!?/p>
范氏之論,十分精當,與本文觀點若合符節(jié)。用隴東方言來讀樂聲之五字,聲調為:
宮 ɡonɡ31 商 shanɡ35 角 jue42 徵 zhi53 羽 yu55
此五字相當于現代簡譜的1、2、3、5、6(參《現代漢語詞典》1222頁)。
這里還有一點巧合:范先生是關中人(陜西乾縣人),關中方言與隴東方言有“親緣關系”,而范先生除了對戲曲音樂理論頗有造詣外,亦曾有音韻學著作《關西方言鉤沉》問世,因此所謂“字音與樂聲恰相照應”絕非偶然幸致。
第六節(jié) 隴東方言的古入聲字
一、隴東方言與關中方言
關中話即關中方言,許多人以為關中方言=西安方言,其實不然。關中方言現分為陜西東府方言(西安、渭南、銅川、陜南及咸陽大部)和陜西西府方言(寶雞及咸陽西部地區(qū))。
關中話是中國西北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屬于中原官話的分支,代表話為西安方言,主要集中在關中一帶,東起河南靈寶,西到甘肅天水一帶,北接延安,南伸秦嶺北麓,總人口大約五千萬余。關中方言分為關中方言東府話和關中方言西府話。東府話包括西安市、銅川市、咸陽市、渭南市、商洛市下屬商州—洛南—丹鳳—山陽、陜北的宜川—黃龍—洛川—宜君—黃陵—富縣、山西運城—臨汾、河南靈寶一帶。西府話包括寶雞市、甘肅天水市、慶陽市、平涼市和寧夏固原市(西海固)。
二、古入聲
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聲,現代普通話和許多地點方言已無入聲,在讀古詩詞時遇到古入聲字,就很難讀準其韻母和調值,結果容易得出某些古詩詞是不押韻的結論。古詩詞是否押韻,主要在于古今韻的異同。
古漢語中的入聲字,今隴東方言中有將近80%派入陰平,其調值是□31,與現代某些地點方言的入聲調值基本一致。另外,隋陸法言云:“梁益則平聲似去,秦隴則去聲為入?!庇捎诠湃肼曌旨s有60%派入普通話的去聲,那么從入聲字的歸屬來看,北京方言的去聲和隴東方言的陰平就聯系在了一起,并且聲調的趨勢也相近:普通話去聲□51,隴東方言陰平□31,所以陸法言的“去聲為入”可能指秦隴方言以其他方言的去聲調值為其入聲調值。
古漢語有入聲,中古漢語的入聲模擬調值是□42,那么,中古隴東方言的入聲是怎樣分派的?常見古入聲字,在古中原官話中有60%以上派入了去聲,但在古隴東方言中,約80%派入了陰平。
(一)常見古入聲字在普通話和今隴東方言中分派情形
1.古入聲字在普通話和今隴東方言中讀同調者:
陰平:一七八捏剝逼憋潑撲拍瞥搭滴督爹塌禿貼托脫拉垃胳割刮郭磕窟哭激擊積掬夾揭接屈漆戚掐缺歇織汁插出拆戳殺叔刷說擦揖挖押鴉壓約
陽平:拔別乏伐閥罰筏伏敵笛滌狄毒獨讀碟迭疊奪合滑活及極急疾集局嚼習席匣狹俠峽狎協學穴鍘賊直值植侄翟濁鐲雜砸族舌十拾食石實勺芍熟俗
上聲:卡抹辱撒蜀寡劈給恥舍斫數棄
去聲:畫劃嚇泄副筑牧述易亦抑翼驛億憶厲櫪育域欲御劇肉柵數個躍續(xù)
2.古入聲字在普通話和今隴東方言中不讀同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