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層次教學是當代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本文分析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缺陷和分層次教學的優(yōu)勢,提出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分層次教學
1、分層次教學概念界定
分層次教學是指從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速度、興趣愛好、能力傾向、個人經驗等實際出發(f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設計課程內容、控制教學進度、轉變教學方式、建立評估體系,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大可能的發(fā)展。分層次教學的一個重要核心就是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貫徹素質教育。分層次教學在體育中的應用實施則是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等工作,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獲得最大化地提高。
2、分層次教學的意義和依據(jù)
2.1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缺陷。傳統(tǒng)體育教學方式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區(qū)別和針對性,沒有做到因材施教。由于對學生個體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等方面的差異關注不夠,采取統(tǒng)一的體育教學方法,嚴重挫傷學生進行體育技能學習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于一些由于運動水平與其他學生存在較大差異的學生,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會給他們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對體育學習產生厭惡甚至畏難情緒,無法激發(fā)其潛能,從而無法培養(yǎng)這部分學生的體育興趣,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更加不能達到幫助學生終身鍛煉,增強體質的高校體育教學目標。
2.2分層次教學法的優(yōu)勢
2.2.1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的安排,同步教學中滲透異步教學。分層次教學在教學方式上的優(yōu)勢是,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安排多種多樣,可以盡可能給學生自主學習和鍛煉的空間,激發(fā)學生體育自主學習熱情。比如在體育技能的基礎內容的教學上,如足球的傳、運等,可以采取統(tǒng)一授課的方式,在技能提升上,可以采用集體練習、結對練習、群體競賽游戲等,如足球友誼賽,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增強自信、自尊。
2.2.2增加學生的學習鍛煉機會和質量,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分層次教學更有利于做到難易有別,重點突出。在授課內容和教學時間的設計上,根據(jù)課程內容本身的難易程度和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突出課程重難點,合理分配教學和練習時間,盡量給予每個學生學習發(fā)展的機會。對于身體素質較好、運動水平較強的學生,充分給與他們發(fā)展的空間,對于身體素質較差、運動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要注重消除其由于運動水平差異而產生的心理上的畏難情緒,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對其進一步的運動技能的學習和培養(yǎng)。
2.2.3有效地實施個別指導。分層次教學需要實施有效地個別指導,這是因材施教的基礎,是層次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個別指導的實施形式上,要注意課內與課外結合,個別與集體結合,講解與自學結合“三個結合”。
3、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的策略
3.1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分層次教育與傳統(tǒng)教學一樣都要有確定的教學目標,但不同的是,分層次教學更要做到總體目標一致,階段要求不同。總體目標方面,即要使學生能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基本技術。階段要求上,如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的深度、對知識的理解層次、教學練習設計等,需要教師靈活掌控,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況、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個體心理傾向等方面的差異,分層次進行設定。如根據(jù)以上指標,可以將學生分為A、B、C、D四個層次,那么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就要分別制定不同的發(fā)展等級和目標,以此確定具體教學要求和標準。如A等級是創(chuàng)新性目標、B等級是發(fā)展性目標、C等級是基本性目標等,依次降低要求。此外,分層式參照具體課程內容進行設定的,當體育課程內容發(fā)生變化時,需要教師根據(jù)新的課程內容和學生在此課程上的運動技能水平等,設定針對本課程的層級和發(fā)展目標。
3.2動態(tài)地把握學生層次。在學生的層次設定上,一種較為容易操作和直接的方法是按照學生上學年的體育成績進行分層。但是,這種分層方法和標準顯得靜態(tài)、孤立和片面,沒有充分考慮體育教學內容的變化帶來的教學組織形式、場地器材、學生情況(如運動能力、天賦、興趣)等方面的新情況,導致分層無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就失去了分層次教學的意義。所以,要以一種動態(tài)、發(fā)展的眼光來進行分層。在根據(jù)上學年的體育成績進行大致分層后,教師還要將上學年的成績與學生今年的體育成績進行對比,同時參考學生平時表現(xiàn)出的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對層次變化情況的動態(tài)掌控,以增強分層次教學的針對性。
3.3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法無定法,在體育教學中需要也是如此。分層次教學由于其針對性,更是如此。在教學方法上,分層次教學強調低起點和多層次。教學方法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各個層次的學生,對于體育技能掌握較好,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可以充分給予其發(fā)展空間,讓其進行一些技術性較強、難度較高的體育項目的誘導性和輔助性練習,使其在練習中學會新知識和新技能。對于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要重在培養(yǎng)起基本技能,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教師可以通過示范、分解練習,層層遞進,提高學生對基本技能的熟練程度。對于有心理障礙或者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要表現(xiàn)出更多的耐性,重在培養(yǎng)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較為簡單、趣味性較強的項目,以組隊方式帶領學生進行體育訓練。
3.4有效地實施個別指導。個別指導既是分層次教學的優(yōu)勢,也是分層次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重在三個結合:集體與個別結合,講解與自學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集體與個別結合是指基本內容統(tǒng)一教授,個別問題單獨講解,盡量少占用學生活動時間。講解與自學結合是指,教師要盡量在講解關鍵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思考,個人練習。課內與課外結合是指,課上沒有及時糾正鞏固的內容,要在課外以其他形式延伸補充,如一些體育比賽。
3.5全面地考核評定成績。成績是學生體育學習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下一步的分層教學和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熱情與信心。所以,教師要建立一套全面的考核機制,對學生做出合理真實的評價,使學生能看到自己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幫助其找到自己的特長,培養(yǎng)自信,確定發(fā)展方向。
4、結論
分層次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踐,需要教師合理規(guī)劃教學目標,確立教學原則,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并對學生進行動態(tài)分層,這是當代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的基本要求,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焦廣識,李英玲.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次教學——以軟式排球為例[J].科技資訊,2011(10).
[2]陶磊.分層次教學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07).
[3]劉燦模.分層次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和田師范??茖W院學報,2010(02).
[4]項麗娟.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的探討[J].科學時代,2009(02).
[5]路明,楊太興,馮遠勝.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分層次教學模式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1(03).
[6]陳洪魁,樂曉卉.分層次教學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