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小波和李承鵬都是當代中國具有人文關懷精神和最具批判精神,敢于說真話的作家。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和《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兩部作品充滿著智慧的力量,表現了他們對于日常生活、現實社會等領域的種種態(tài)度,同中存異。本文通過對兩部作品的比較解讀,以期對作品共同魅力有所揭示。
【關鍵詞】關注現實;批判與反?。焕硇耘c智慧;幽默與辛辣
當代頗具特立獨行意味的作家王小波,其雜文思想深邃,風格獨特,深具批判精神。文化界中另一位具有敏銳洞察社會與現實的“大眼”作家李承鵬,用獨特的視角、人文的情懷、幽默的語言風格描摹出轉型時期中國的喜怒哀樂。他們的作品呈現相似之處,但也各有側重和不同。
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與李承鵬的雜文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都旨在剖析中國復雜的社會生態(tài)和心態(tài),批判扭曲不公的社會現實,直面國人的奴性毒瘡。他們通過獨特的視野方式,在書中為讀者展現出一個真實的中國。
一、關注當下社會的現實主旨
《沉默的大多數》收錄了大部分關于對中國文學、藝術、科學、道德的認識,蘊含深刻的理性認知。不僅涉及社會道德倫理、文化論爭等問題;也有從日常生活中發(fā)掘的各種真知灼見,如科學與邪道、女權主義等;還有對社會科學研究的評論,涉及性問題、生育問題、同性戀問題等;還有創(chuàng)作談和文論,如寫作的動機、作者對小說藝術的看法、對影視的看法等;其中少量的書評,既有對文學經典的評論,也有對當代作家作品的一些看法;還包括對某些社會現象的評點以及一些域外生活雜感。王小波的雜文題材廣泛,立足當下,以現實為基準,關注社會和民生,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剖析,運用形象化的方法,闡發(fā)深刻的道理,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以當今社會中的時事熱點為話題,圍繞日常生活中人們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進行獨特的個人闡釋,如住房問題、交通管制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公平問題、信仰問題等;有對長期存在弊病的社會觀點和社會現象的辛辣批判,如愛國主義、集權主義、利己主義、社會制度、倫理道德、教育模式、貧富差距、婦女命運、價值觀念等;也有對影視節(jié)目的一些看法和對名人名家的評點等。李承鵬雜文中也顯示出強烈的現實性,其主旨多是對不良社會現象的揭示,對下層民眾的深切同情,以及對生命的吶喊和對人生的感悟。
二、從批判與反省到自由與尊嚴的思想繼承
王小波的雜文指出了大多數中國人的特點,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國人的生活模式。為什么總會有大多數人選擇沉默?他將目光敏銳的聚焦到這一社會現象上,并對此進行批判與反省。我們面對的不是簡單的語言的無聲,而是文化上的無聲。這是文化上的劣根性,需要給予反對和批判。“自從我成人以來,所見到的一切全是顛倒著的。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個沉默的大多數。既然精神原子彈在一顆又一顆地炸著,哪里有我們說話的份?但我輩現在開始說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國要有自由派,就從我輩開始?!蓖跣〔ǖ脑捴畜w現著作者不甘“沉默”,要走出“沉默”。自由是王小波雜文的基本精神。他堅決捍衛(wèi)個人的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寬容和人的良知,反對一切霸道的、教條主義的東西,排斥“思想監(jiān)獄”行為下產生的愚昧和盲從。如在《一只特立獨行的豬》中,作者通過輕松幽默的方式,敘述了一只傳奇豬的生活和命運,借此表達了對于自由的熱愛與崇尚,同時也批判了人性的貪婪和愚昧無知。
李承鵬在《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序言中指出,“有些東西,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只不過我們曾經丟失,或假裝丟失了……這其實是尊嚴?!彼麑@個民族充滿希望,所以始終不停下批評與反省的筆;他愛這個世界,愛這個國,所以他的批評與反省充滿溫情;他為尊嚴寫作,智力的尊嚴、記憶的尊嚴、親情的尊嚴、表達的尊嚴、生育的尊嚴……活的尊嚴以及死去的尊嚴。他不相信一群沒有尊嚴的國民,能建起一個強大的國家;個人有尊嚴,國家才美麗,他用幽默、辛辣而溫情的筆觸詮釋全世界都知道的道理。王小波在《個人尊嚴》中也提過:“對時事做出價值判斷時,應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個方面是國家或者社會的尊嚴,這像是時事的經線;另一方面是個人的尊嚴,這像是時事的緯線。在國內,一條緯線就像是沒有,連尊嚴這個字眼也感到陌生?!蓖跣〔ㄔ谠S多篇章中提出,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缺少個人尊嚴,忽視個人尊嚴。如環(huán)境臟亂問題、火車擁擠問題、社會秩序問題等。他從生活的點滴細小處著手,用細膩生動的事例反映出中國人普遍存在的尊嚴缺失問題,指明人們居住環(huán)境、飲食衛(wèi)生、生活條件和人際關系上都與個人尊嚴間的密切聯系。李承鵬繼承了王小波的衣缽,將其思想在作品中貫穿與發(fā)展。
三、充滿理性與智慧的藝術魅力
王小波的作品語言風格嚴肅直白卻不失幽默;雜文譏誚反諷,辛辣但不失正統(tǒng),看似調侃但不失理性與智慧。他用詼諧的語言表達嚴肅的主題,從而揭示更深層的道理。如在《沉默的大多數》中,王小波對當時革命和解放的種種謊言進行幽默化處理,“從我懂事的年齡,就常聽人們說:我們這一代,生于一個神圣的時代,多么幸福;而且肩負著解放天下三分之二受苦人的神圣使命等等;在甜蜜之余也有一點懷疑:這么多美事怎么都叫我趕上了。再說,含蓄是我們的家教。”
李承鵬的文字瀟灑而不失智慧,幽默而充滿辯證,針砭時弊敢于言表。他常常選取現實生活中的某一件小事、一個故事,或一個有代表性的論點、一兩句關鍵性的話語、一句俗語或諺語進行具體分析,引申出一個道理給人以啟發(fā)和教育。在那看似輕松幽默的口吻下,常帶給讀者一種意想不到的心靈沖擊和震撼。如食品安全問題,“在祖國,你嚼的是饅頭,吸收的是染料,涮的是火鍋,吞的是工業(yè)石蠟……喝的是牛奶,附送了黃曲霉素和三聚氰胺,得謹記,這一生一世,我們都是神農的后裔?!毙蜗蠖鷦拥臄⑹?,幽默而風趣的表述,使得作品充滿無盡趣味,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
四、幽默辛辣的文化批判與尖銳潑辣的現實批判
兩位作家的雜文看似幽默風趣,實質辛辣深刻,他們用批判的方式來反映最真實的事物和其本質;用看似不正經的個性去批評、評說、贊美,從而展示他們理性的思維和智慧的頭腦。
《沉默的大多數》有種深刻的力量,這源自他對人性的陰暗面有著清醒的認識和犀利的批判。王小波的人性追問和反思正是當下人們獲得心靈自由的一條路徑。他著重從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剖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陋習,用幽默語言做出辛辣的諷刺,指出民族“無聲的沉默”的一種文化特點和生存的不自由狀態(tài)。
與王小波相比,李承鵬的評論更為尖銳潑辣,側重對現實的批判,猶如一把鋒利的匕首直刺心房。如通過一個網絡上的帖子而引發(fā)了對于婦女命運的看法??此圃溨C的口吻表述下蘊藏著作者的辛辣批判:“反面看是領導在強奸,正面看其實領導在堅強”?!镀孥E》一文中也直言批判:“很好奇為何每逢重大災難,血庫就缺血。而群眾第一時間就跑去獻血,一個連血都沒有的國家卻要求人民有血性,這是一個奇跡?!崩畛轩i在禁忌叢生的地方創(chuàng)造了最有戰(zhàn)斗力并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文體,也讓閱讀充滿快感和樂趣。
五、結語
王小波的文學修養(yǎng)、才能和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極其珍貴的。他創(chuàng)造的作品價值不僅沒有因他的離去而失色,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愈顯愈現。他的文學作品之美像一道強光,透過時間與空間的阻隔,啟迪了廣大青年的心靈。在繼承和延續(xù)王小波幽默反諷的創(chuàng)作風格上,李承鵬在敘述評論中更加直白和潑辣,如同草原上的一把野火,點燃了空寂的天空,使人再也無法抽離一個有了他的世界。兩部凝聚著智慧與力量的作品,打破了思想禁錮的枷鎖,讓人們在違背常識、真相遮蔽的社會生活中重新學會思考、辨別真?zhèn)?、睜眼看世界?/p>
【參考文獻】
[1]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李承鵬.全世界人民都知道[M].新星出版社,2013.
[3]張廉亞.從《沉默的大多數》看王小波倫理思想[J].學理論,2010(7).
[4]焦仕剛.文化的有聲與無聲——讀《沉默的大多數》[J].現代語文,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