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在未青春發(fā)育特發(fā)性身材矮小(ISS)患兒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治療過程中的變化及意義。 方法 觀察組50例ISS患兒行國產(chǎn)rhGH治療,采用酶聯(lián)免疫分析技術測定其治療前及治療7 d、1個月及6個月時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對照組為20例正常兒童。 結果 觀察組治療前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 < 0.01或P < 0.05);觀察組治療7 d時血清IGF-1、IGFBP-3水平高于治療前(P < 0.01);治療1個月時接近高峰。治療前血清IGF-1水平與治療6個月后的△GV、△HtSDSCA、△HtSDSBA呈負相關,治療1個月時的△IGF-1與治療6個月后的△GV、△HtSDSCA、△HtSDSBA呈正相關。 結論 血清IGF-1可以作為判斷和預測GH對未青春發(fā)育ISS兒童療效的指標。
[關鍵詞] 特發(fā)性矮??;未青春發(fā)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生長激素
[中圖分類號] R725.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33-0050-03
特發(fā)性身材矮?。╥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是指身高低于同種族、同性別、同年齡人群的平均身高-2SD或第3百分位以下,排除其他原因如慢性系統(tǒng)性、先天遺傳代謝性、器質性、染色體異?;驙I養(yǎng)等所致的生長障礙。2003年6月美國FDA內分泌代謝委員會批準使用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治療ISS患兒,目前已有較多ISS患兒接受GH治療,但由于ISS發(fā)病機制相當復雜,現(xiàn)有的臨床試驗對GH治療ISS的療效報道不一,且GH的費用較高,因此找到能夠判斷GH療效的早期指標成為當務之急。現(xiàn)有研究已經(jīng)表明,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可作為判斷GH治療GHD患兒療效的可靠而敏感的指標[1],而其在ISS兒童的GH治療中的意義至今少有報道。本文測定了未青春發(fā)育ISS兒童GH治療前、后不同時間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以探討其在ISS患兒GH治療療效判斷上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7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兒童生長發(fā)育中心就診的50例ISS患兒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5.0~9.9歲,平均(7.9±1.5)歲,符合如下標準:①采用我國2005年兒童身高標準[2],身高在同性別、同年齡健康兒童平均身高-2SD以下;②身材勻稱;③甲狀腺功能、肝腎心功能、血及尿常規(guī)均無異常;染色體檢查無異常;④心理正常,無明顯情感障礙,能正常攝食;⑤除外各種遺傳代謝病或營養(yǎng)不良,除外慢性器質性疾病及宮內發(fā)育遲緩;⑥采用可樂寧或精氨酸行GH激發(fā)試驗示峰值處于10 μg/L以上;⑦Tanner分期為Ⅰ期,男孩外生殖器G1期,女孩乳房B1期,尚未進入青春發(fā)育期。隨機抽取20例體檢的生長發(fā)育正常的兒童作為對照組,年齡5.0~12.6歲,平均(8.4±2.3)歲,男10例,女10例。兩組年齡及性別構成無顯著性差異。
1.2 研究方法
對所有觀察組患兒均給予國產(chǎn)rhGH治療,rhGH由長春金賽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劑量:0.15 IU/(kg·d),睡前30 min皮下注射,療程6個月。所有ISS患兒均于治療前及治療第7天、1個月及6個月時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不抗凝,待血液充分凝固后,3000 r/min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分析技術測定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試劑盒由美國DSL公司生產(chǎn)。對照組兒童亦采用上述方法測定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另外在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分別測定其身高、體重、骨齡(BA,采用Greulich-Pyle圖譜法),計算生長速度(GV)、按年齡的身高標準差積分(HtSDSCA)、按骨齡的身高標準差積分(HtSDSBA)。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資料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Kolmogorov-Smirnov檢驗和Shapiro-Wilk檢驗)及Levene方差齊性檢驗。治療前后各項參數(shù)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同時點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采用一般線性模型的重復度量方差分析,兩兩間采用對比檢驗;兩變量之間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治療后生長效應
從表1可知,50例ISS患兒經(jīng)6個月rhGH治療后GV、HtSDSCA、HtSDSBA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均<0.01),而BA/CA變化不明顯(P > 0.05)。治療期間及治療6個月結束時50例患兒均未進入青春發(fā)育。
2.2 觀察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變化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前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 < 0.01或P < 0.05),見表2。治療7 d、治療1個月和治療6個月時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 < 0.01);治療1個月和治療6個月時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高于治療7 d時(P < 0.01);治療1個月與治療6個月時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3 觀察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與生長指標的關系
3 討論
ISS一般是指暫無可認知的原因所致的身材矮小,也可稱為正常矮小或非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其共同特點是在整個生長時期出現(xiàn)生長遲緩,因此在自然生長下大部分ISS兒童的最終成人身高將低于遺傳靶身高,甚至未能達到正常平均身高;其相關問題已得到諸多兒科內分泌專業(yè)醫(yī)師的密切關注。由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兒童的生長遲緩主要表現(xiàn)為骨骼生長發(fā)育異常,而骨骼生長影響因素頗多,主要由甲狀腺軸、性腺軸和GH-IGF-1軸調控,尤其是GH-IGF-1軸,在兒童生長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近年來國內外均有研究報道ISS患兒血GHBP水平及IGF-1水平低下[3-5]。ISS兒童存在IGF-1不足為ISS兒童的GH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但由于ISS病因各不相同,對ISS兒童采用GH治療存在明顯多樣性[6]。目前國內外研究中有關ISS的GH療效以肯定的意見居多[7-9]。本研究中未青春發(fā)育的ISS兒童GH治療6個月后GV、HtSDSCA、HtSDSBA均得到明顯改善,BA/CA改變不明顯,亦無任何兒童治療結束時提前進入青春發(fā)育,因此可以認為其療效肯定。
ISS兒童在GH治療后GV加快,HtSDS改善,這可能是由于治療后超生理濃度的GH加強了對受體的刺激,促進肝臟IGF-1的合成,從而導致骨軟骨細胞發(fā)育和生長。我們的資料顯示未青春發(fā)育ISS兒童在GH治療7 d時即出現(xiàn)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顯升高,治療1個月時其水平明顯高于治療7 d時,而治療6個月時與治療1個月時的差異并不明顯;由此可見,未青春發(fā)育期ISS兒童接受一定劑量的GH治療時,血清IGF-1、IGFBP-3水平將逐漸升高,且在1個月時達到高峰,而后更長時間的治療可維持此高水平。
目前已有較多關于rhGH治療GHD患兒的研究,大都認為血清IGF-1、IGFBP-3水平的變化對判斷GH治療的療效相對可靠、敏感。謝理玲等[1]觀察到GHD患兒在GH治療6個月時血IGF-1的濃度變化與GV呈顯著正相關,在預測rhGH治療GHD療效方面有實用價值。李堂等[10]的研究發(fā)現(xiàn)GHD患兒在rhGH治療前的血清IGF-1水平與治療6個月及1年時的血清IGF-1水平呈顯著負相關,治療3個月時IGFBP-3水平變化與治療6個月及1年時IGFBP-3水平呈顯著正相關,從而認為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可以預測rhGH治療GHD的療效。由于兒童ISS病因各異,GH治療兒童ISS的結果亦不盡相同。Ranke等[11]對309例GHD和非GHD生長障礙患兒使用GH治療至少1年的資料進行匯總分析,發(fā)現(xiàn)GHD和非GHD組的基礎血清IGF-1水平和治療第一年的身高SDS變化呈顯著負相關。Leschek等[12]的研究得出了一個身高增長模型,表現(xiàn)為較低的基礎身高SDS、較低的基礎IGF-1水平、較低的治療前生長速率和骨齡明顯落后的兒童,其身高在GH治療過程中增長更多;Kamp等[13]對尚未治療的青春期前ISS患者隨機給予小劑量、中等劑量或高劑量[(17~68)μg/(kg·d)]的GH治療,并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高劑量GH治療后IGF-1的變化與第一年生長反應呈顯著正相關。本研究顯示未青春發(fā)育ISS兒童行GH治療前的血清IGF-1水平、治療1個月時的血清IGF-1水平變化值均與治療6個月時的生長指標△GV、△HtSDSCA和△HtSDSBA呈顯著負相關,GH治療7 d時的血清IGF-1水平變化值與治療6個月時的△HtSDSCA亦呈顯著正相關,由此我們認為GH治療前的血清IGF-1水平、治療7 d及治療1個月時的血清IGF-1水平變化值均有助于未青春發(fā)育ISS兒童GH治療的療效判斷。雖然在GH治療過程中,ISS兒童的血清IGFBP-3水平亦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但治療前的血清IGFBP-3水平、治療7 d及治療1個月時的IGFBP-3水平變化值與治療6個月時的生長指標△GV、△HtSDSCA及△HtSDSBA均無顯著相關,說明血清IGFBP-3水平及其動態(tài)變化對判斷GH治療的療效并無特殊價值。
綜上所述,在未青春發(fā)育ISS兒童的GH治療中,動態(tài)監(jiān)測血清IGF-1水平,對判斷和預測其療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謝理玲,柯江維,楊玉,等. 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在矮小癥兒童診斷和療效判斷中的價值[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20):1604-1606.
[2] 李輝,季成葉,宗心南,等. 中國0~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的標準化生長曲線[J]. 中華兒科雜志,2009,47(7):487-492.
[3] Davila N,Moreira-Andres M,Alcaniz J,et al. Serum growth hormone-binding protein is decreased in prepubertal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 J Endocrinol Invest,1996,19(6):348-352.
[4] Johnston LB,Pashankar F,Camacho-Hubner C,et al. Analysis of the intracellular signalling domain of the human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 Clin Endocrinol (Oxf),2000, 52(4):463-469.
[5] 張艷玲. 特發(fā)性身材矮小兒童血清胰島素生長因子-1的測定及臨床意義[J]. 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1):2298-3000.
[6] Goddard AD,Dowd P,Chernausek S,et al. Partial growth-hormone insensitivity: the role of growth-hormone receptor mutations in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 J Pediatr,1997,131(S1 Pt 2):S51-S55.
[7] Hintz RL,Attie KM,Baptista J,et al. Effect of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on adult height of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Genentech Collaborative Group[J]. N Engl J Med,1999,340(7):502-507.
[8] 吳瑾,向承發(fā),雷明雨,等. 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特發(fā)性矮小癥療效分析[J]. 華西醫(yī)學,2009,24(4):856-857.
[9] Finkelstein BS,Imperiale TF,Speroff T,et al. Effect of growth hormone therapy on height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a meta-analysis[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2,156(3):230-240.
[10] 李堂,張穎,陳志紅,等. IGF-1、IGFBP-3在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診斷和療效判斷中的應用[J]. 山東醫(yī)藥,2006,46(23):15-17.
[11] Ranke MB,Schweizer R,Elmlinger MW,et al. Relevance of IGF-I, IGFBP-3, and IGFBP-2 measurements during GH treatment of GH-deficient and non-GH-deficient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Horm Res,2001,55(3):115-124.
[12] Leschek EW,Rose SR,Yanovski JA,et al. Effect of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on adult height in peripubertal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7):3140-3148.
[13] Kamp GA,Ouwens DM,Hoogerbrugge CM,et al. Skin fibroblasts of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show an increased mitogenic response to IGF-I and secrete more IGFBP-3[J]. Clin Endocrinol (Oxf),2002,56(4):439-447.
(收稿日期: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