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游戲到電影,科幻題材的小說深受億萬人的喜愛,并在我們的時代變得更加多樣化——別的文學類型能做到這一點嗎?
據(jù)說閱讀科幻小說的黃金年齡是12歲。在這青春期的頂點,人的好奇心會達到巔峰值。但是,這個文類在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應(yīng)該上溯到1930年代至1950年代晚期。從它廁身通俗雜志(1920年代的大眾娛樂形式)的卑微源頭出發(fā),黃金時代的科幻小說閃耀著光芒,在全球各地朝著那些擺滿皇皇巨著的書架發(fā)起進攻。
黃金時代的科幻小說喚起關(guān)于未來的驚人想象,對很多人而言,這些想象至今仍是科幻小說本身的縮影。巨大的銀河系帝國之間進行著持續(xù)千年的戰(zhàn)爭。來自其他星球的異型入侵者。運用超級科學反擊人類所面臨的威脅。而居于其核心的,是英勇的人們,以他們極具理性和邏輯性的處理問題的能力勇敢地拯救世界。當然,還有海量的大型推進式導(dǎo)彈。
最近,弗雷德里克·波爾(Fredrik Pohl)的逝世,如尼爾·蓋曼所說,標志著科幻小說黃金時代最后一位偉大作家的離去。很多參與打造黃金時代的作家們?nèi)缃褚验L久被人們遺忘,但還是有一些會被忠實擁躉們銘記于心:羅伯特·海因萊茵(Robert Heinlein),亞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克利福德·西馬克(Clifford Simak),阿爾弗雷德·范·沃格特(Alfred Van Vogt)??苹眯≌f在文學技巧方面的欠缺,他們憑借靈光閃現(xiàn)的想象力以及首字母的精巧運用加以彌補。他們攜手創(chuàng)造出的這一文類幾乎稱得上是上個世紀最具影響的文學運動。
其他哪種文學類型能像科幻小說這樣對大眾文化,進而對大眾的心靈產(chǎn)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從好萊塢大片到《光暈》(Halo)、《質(zhì)量效應(yīng)》(Mass Effect)、《生化奇兵》(Bioshock)這類廣受歡迎的視頻游戲,科幻已經(jīng)成為當今一代人生活中的常數(shù)。與之對照,現(xiàn)代主義、迷惘的一代或是垮掉的一代又對今天資本主義商業(yè)化的主流文化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持久影響呢?
盡管如此,科幻小說還是大體上被我們的文化精英所漠視。最近的布克獎入圍名單有很多改進之處,但是科幻小說仍然被整體排除在考慮范圍之外。英國大學的英文系開展的研究項目囊括整個二十世紀和當代的文學,但是作為一條明確的學科規(guī)定,科幻小說依然遭到回避?;蛟S正因為科幻小說是如此流行,以至于精英們看不到它的價值?
另外,科幻小說本身的價值或許也有點問題。盡管我們會熱愛它帶領(lǐng)我們進入幻想的能力,但是黃金時代科幻小說的保守價值觀卻與那些前衛(wèi)的文學運動形成鮮明的對比。資深科幻批評家保羅·金凱德(Paul Kincaid)在他2008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令人信服地論證稱,科幻小說本質(zhì)上是一種右翼文學類型。針對這一文類中性別與種族再現(xiàn)問題的爭論仍在持續(xù),考慮到科幻小說黃金時代早期的作家?guī)缀鹾翢o例外都是白人男性,其中凸顯出來的問題也許不會讓人感到吃驚。
然而,科幻小說在其黃金年代之后畢竟又持續(xù)了幾十年。一系列藝術(shù)運動,包括1960年代的新浪潮、1980年代的賽博朋克和2000年之后的“新怪譚”,已經(jīng)以一種怪異而極端的方式改造了這一文類。而勞倫·伯克斯(Lauren Beukes)、查爾斯·斯特羅斯(Charles Stross)、瑪?shù)铝铡ぐ⑹藏悾∕adeline Ashby)、G·維露·威爾森(G Willow Wilson)、查那·梅爾維爾(China Mieville)以及正在成長當中的一群年輕作家的科幻作品在黃金年代的那些早期作家看來,很可能都不應(yīng)被歸入科幻小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即便這批作家會對黃金年代的價值和地位發(fā)起挑戰(zhàn),他們也絕不會否認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