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自行車制造商捷安特創(chuàng)建在臺中的鄉(xiāng)間,碧綠稻田四周環(huán)繞,從此地出發(fā),騎一小段路,就能聽到海浪的呼嘯之聲。然而,多年來,它的創(chuàng)始人劉金標卻從來沒有騎著單車享受過如此美景。只有當他要測試新出的車型時,才會騎上單車兜兩圈。
在商海中沉浮數(shù)十年之后,如今,捷安特成功變成了全球最大的自行車制造商。它的工廠遍布于中國臺灣、中國大陸和荷蘭,去年制造的自行車數(shù)多達630萬臺,總收入高達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9.5億)。該公司不僅銷售自主品牌自行車,還同時為國際品牌崔克(Trek)、斯卡特(Scott)和梅花(Colnago)代工。
79歲的劉金標每天還堅持在公司工作 10個小時。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40多年后,現(xiàn)在,他終于開始來享用它們了。每天的騎行讓他身材勻稱,皮膚也曬成了健康的棕褐色。在臺灣,騎單車成了一項熱潮,劉金標一頭剪短的銀發(fā),手腕上戴著個心率監(jiān)視器,已然成了這項運動的代言人。
“我希望臺灣成為自行車騎行之都,我有這個使命?!彼f。
自2007年開始,臺灣地區(qū)的自行車銷售量飛速增長。為了迎合大量單車騎行的需求,該地區(qū)的自行車道也加寬了。而且,臺灣最大的兩座城市——臺北和高雄都分別發(fā)起了自行車共享項目。
劉金標由一名小鎮(zhèn)匠人搖身一變成為行業(yè)巨人的進程,也映照了臺灣地區(qū)經(jīng)濟的巨大繁榮。一度是世界工廠的臺灣——為國外大牌公司代工自行車、手機還有電腦等產(chǎn)品,現(xiàn)在有了像捷安特、HTC、宏基這樣躋身世界前列的自主品牌。收獲這些成功之后,又有了新的問題,那就是,這些經(jīng)濟體是否能夠持續(xù)引領市場并不斷創(chuàng)新呢?
對于劉金標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即是不僅要致力于銷售更多的捷安特產(chǎn)品(盡管他騎自行車的行動是無疑能促進該公司產(chǎn)品的銷量),還要為如何讓自行車減少污染而努力,使市民們身體素質(zhì)更健康,也幫助城市更好地運轉(zhuǎn)?!皩λ墓緛碚f,這項公關做得無與倫比,但是他做這件事不僅是為了公關,”臺灣地區(qū)最大的電信公司“中華電信”前董事長賀陳旦這樣說道,他本人也是一位騎行人,“他是給大家做一個榜樣,那就是他這個年紀的人同樣可以加入這項運動?!?/p>
劉金標的改變,同許多像他一樣加入騎行隊伍的人一樣,有點意外地,都是受到2007年上映的一部電影《練習曲》的影響。這部紀錄片式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年輕人騎自行車環(huán)島(臺灣)旅行的故事。“對于某些事情,如果你現(xiàn)在不做,你以后可能都不會再做了。”這是電影中重復最多的一句話。
“我看了那部電影,然后就想,這句臺詞不就是在批評我,不是嗎?”劉金標這樣說道,“我當時已經(jīng)73歲了,我想如果我現(xiàn)在不騎,以后就再也沒機會騎了?!币虼耍邮芰穗娪袄锏奶魬?zhàn),計劃進行一次單車環(huán)島旅行。
為此,他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體能訓練,他承認這還不夠。從他2007年照的騎車照片看來,當時的他大腹便便,運動衫包不住游泳圈,愁眉緊鎖。“那次旅行真是要了命了,”他說,“我的背時而會痛,還有睡眠呼吸中止癥、高血壓等一系列的毛病,總之是老了?!痹诃h(huán)島過程中,他一度被汽車撞倒,有些許擦傷。但他堅持下來了,完成了為期15天的575英里(約合925公里)的行程。
他的經(jīng)商之路同樣走得堅決。從一所技術類高等院校畢業(yè)之后,他嘗試過好幾個職業(yè)——運輸業(yè)、化工業(yè)、食品進口還有硬件。到1972年,他決定聯(lián)合幾個朋友一起開自行車廠,當時他已經(jīng)38歲了,但還沉浸在前一項投資所遭受的損失里——他開的海邊鰻魚廠因臺風被毀。
“最初的四年里我們沒有任何訂單,”他說,“臺灣產(chǎn)品的形象非常不好。”
在他的孩童時代,臺灣曾被日本占領,從而他也學得一些日語。因此他遠赴日本了解當時一流的自行車制造業(yè)。到了1977年,捷安特迎來了一項突破性進展,當時捷安特的CEO羅祥安和美國施文自行車(Schwinn)達成協(xié)議,開始為這個美國標志性品牌代工生產(chǎn)。
施文很快變成了捷安特最大的優(yōu)勢,同樣也是軟肋,在石油危機期間,美國自行車銷量飆升,1980年,施文芝加哥工廠工人舉行了罷工,之后,捷安特成了施文的主要供應商。到80年代中期,捷安特為施文生產(chǎn)的自行車占據(jù)施文總量的三分之二。
后來施文決定尋找新的資源,1987年,它和中華自行車公司簽訂合同,后者在深圳為施文生產(chǎn)自行車。“我們感到很恐懼?!眲⒔饦苏f。捷安特的生存很大程度地依賴施文的訂單,為施文代工所帶來的收入占到了捷安特的75%,一旦失去施文,捷安特的生存堪憂。
捷安特開始專注于塑造自己的品牌,它在歐洲和美國分別建立運營機構。慢慢地,捷安特牌自行車的銷量開始增長。與此同時,施文卻開始走下坡路,最終在1992年走向了破產(chǎn)。行業(yè)咨詢顧問杰·湯利(Jay Townley)表示,施文從未能依靠在中華自行車公司的投資降低生產(chǎn)成本。湯利曾經(jīng)是施文的高管,后來在捷安特美國分部任職。
湯利在20世紀80年代就認識劉金標,他說在那個年代,絕大多數(shù)的自行車行業(yè)高管都對“健康”沒有太大興趣?!叭巳硕汲闊煟巳硕己染?,”他說道,“有幾個會去騎車的,但跟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騎行人不一樣。”他還透露劉金標先生更為人所知的是喜歡去舞廳跳舞。
現(xiàn)在,劉先生真正專注到他的自行車上了。他每天早上都繞著位于臺中的捷安特總部騎25英里(約40公里)。碰到雨天或者有緊急工作分不開身,讓他不能按計劃騎車的時候,他會覺得特別沮喪。他說:“我不能停下來。”
2009年,在繼環(huán)島旅行之后,劉金標在中國內(nèi)地又開始了一段騎行旅程,這一次是從北京騎到上海,總里程為1000英里左右(約1609公里)。這是一個合乎邏輯的行動,捷安特現(xiàn)在更大程度上根植于內(nèi)地了,在大陸地區(qū),捷安特已經(jīng)有了6個生產(chǎn)基地。中國大陸主宰著全球自行車的生產(chǎn),但中國大陸出口的自行車中,大約80%是由臺灣企業(yè)擁有或經(jīng)營的工廠生產(chǎn)的,行業(yè)分析師這樣說道。
近幾十年來,中國大陸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群大大減少,另一方面,休閑自行車使用量正在增加,并且,中國逐漸成為休閑自行車的主要市場。在中國大陸,捷安特是最受歡迎的自行車品牌之一,這歸功于捷安特的高端定位——高質(zhì)量、高定價。
休閑騎行正在中國大陸興起,然而在臺灣,它已十分流行,2000年以來,該地區(qū)自行車的年均銷售量保持在60萬臺左右,到2008年這一數(shù)字暴漲到130萬?,F(xiàn)在,臺灣人每年要買90萬臺自行車。
劉金標認為,臺北的汽車和摩托車塞滿了街道,這是使臺灣成為“騎行之島”的最大障礙。臺北市的官員們正在拓寬自行車道,同時推廣他們的自行車分享項目,努力塑造休閑騎行之都的形象,從而吸引更多人。從去年9月到今年5月,“微笑單車”(YouBikes)的月使用量翻了六倍,增加到了79萬人次以上。該計劃使用的是捷安特三速自行車,租金每小時不到1美元。
劉金標知道自己有能力吸引更多的人來騎行。明年他就80歲了,他計劃重走單車環(huán)島之路,重溫2007年的單車之旅?!拔蚁胱屓藗兛吹剑椰F(xiàn)在比開始騎的時候更強壯結實了,”他說,“到時候,如果我比73歲時更精神了,這將是個大新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