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真價實,正宗伍迪·艾倫出品,一部我們望眼欲穿、視為天經(jīng)地義,然后擔心以后再也看不到的電影。經(jīng)過所有那些錯亂的午夜、永不復返和半吊子的歐式精神游戲之后,艾倫終于拿出一部佳作,極度令人滿意和引人入勝,而且恰如其分地放置在美國的賽馬場上:也就是說,分別在舊金山和紐約取景。
凱特·布蘭切特成功地出演了精彩絕倫的主角茉莉,一位在艱難時勢中陷入困惑并落入下層的上流社會人士。跟她搭戲的有亞歷克·鮑德溫、阿爾登·埃倫瑞奇、邁克爾·斯圖巴、彼得·薩斯加德和莎莉·霍金斯。這是一個絕佳的陣容:一份調配均衡、苦樂參半的雞尾酒。全片場景編排和講故事手法非常從容,語調控制恰當,情節(jié)劇和肥皂劇的元素得到了很好的組織,絲毫沒有刻意為之的逗樂,艾倫讓全片從頭到尾透露出一絲精致而憂傷的戲劇氣息。
如果《藍色茉莉》不是一部遲到的杰作的話,也稱得上是一次遲到的凱旋。伍迪·艾倫在布蘭切特身上發(fā)掘出一位足以跟《丹尼玫瑰》(Broadway Danny Rose,1984)中的米亞·法羅相媲美的女演員。她給這部小調戲通上了電。它有深度、有悲情,還有一種梅開二度式的成熟。
茉莉是憂傷的:也就是說,她深深地陷入了壓抑。“藍色的茉莉”或許也是一種暗指,影射著她初次遇到后來成為她丈夫的富商時聽到的那首曲子的名字,《藍色的月亮》。茉莉曾經(jīng)是帕克大道的公主,嫁給了英俊的曼哈頓金融家哈爾,而后者卻與馬多夫金融詐騙案有關。
茉莉的婚姻和財產(chǎn)顯然都遭遇了可怕的危機。身無分文,孑然一身,她前往舊金山去投奔她已經(jīng)離婚的姐姐金杰爾,與她同住在一間逼仄的公寓里。出于難平的傲氣,加上對她想象當中自身貴族魅力的自信,茉莉試圖向金杰爾的感情生活提供一些宏大的建議,令金杰爾固定的男友氣到抓狂,與此同時茉莉本人又陷入與一位牙醫(yī)和一位前途遠大的國會議員的情感糾葛當中。她沉溺于酒和處方藥物,并慢慢開始自言自語,甚至逐漸演變成抓住不幸在她身邊的任何人對其發(fā)表長篇獨白。她變成了一個悲劇式的反社會者,她的孤寂到影片最后時刻才變得明顯起來。
作為養(yǎng)女,茉莉曾經(jīng)狂熱而絕望地試圖讓擁有財富和地位的時刻變得持久,甚至踩過懸崖邊緣也依舊奔跑不息。一遍又一遍地,她重復著“往前走”和“把過去留在身后”的魔咒。然而,取消過去就意味著,既要否認她對哈爾的生意實際上完全是知情的,又得否認她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有罪的。以艾倫之聰明,這種模棱兩可的狀況在片中得到了很好的維系。
《藍色茉莉》是一則優(yōu)雅、機智而又復雜的寓言故事,一直能追溯到伊迪絲·華頓、菲茨杰拉德和田納西·威廉姆斯所代表的美國文學傳統(tǒng),同樣也是艾倫本人那種富有同情心的人性戲劇傳統(tǒng)的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