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筆記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小學的一些學科中,學生很少記課堂筆記,特別是小學科學,為此,筆者著手這方面的研究,以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一、小學科學課堂筆記的重要性
課堂筆記是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對聽課進行鞏固的文字表現(xiàn)形式,同時也是進行復習的工具。研究表明:聽課后馬上測試,學生一般能記住10分鐘講課內(nèi)容的一半,如果48小時后測試,則只能記住其中的20%。如果我們把聽課的內(nèi)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記憶的課堂筆記,則恰恰可以彌補聽過容易遺忘的不足。因此,記筆記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學科學課堂筆記的現(xiàn)狀
課堂筆記在小學階段是不被人所重視的,主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有關(guān)。在小學的一、二年級,學生識字少,寫字能力更是有限,所以根本不可能讓學生記課堂筆記。但到了三、四年級,學生識字量大增,會寫的字和寫字的速度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這給在三、四年級開展簡單的記課堂筆記,提供了基礎(chǔ)。到了五、六年級,學生的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更要培養(yǎng)學生進行課堂筆記。但是現(xiàn)階段,小學階段學生做筆記的情況卻不容樂觀。據(jù)統(tǒng)計:小學六年級學生中,只有22%的學生能堅持記課堂筆記,54%的學生記筆記很隨意,剩余的人基本不記筆記。
三、小學科學課堂筆記的方法和內(nèi)容
(一)小學科學筆記的方法
課堂筆記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對聽課進行鞏固的文字表現(xiàn)形式,同時也是進行復習的工具,正是課堂筆記把復習和課堂連接了起來。那么如何來做課堂筆記呢?
在做課堂筆記的方法上,我們應(yīng)該因人而異。從縱向看,我們各年級學生智力發(fā)展水平是不一樣的。三、四年級,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還較差,所以課堂筆記以教師的引導為主,即教師多提示學生該記錄哪些東西,該怎么記;五、六年級的學生動手筆記的能力已比較強,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在已記錄的課堂重點之外,自主去選擇自己該記錄些什么東西。從橫向來看,各個班級中,每位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發(fā)展情況也是不一樣的,這個就更加的復雜了,需要我們教師能耐心地觀察,并且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具體可以讓學生統(tǒng)一使用的方法上,可以有以下幾條:(1)不要記得太緊太密,每頁右邊留下約1/3的空白處,以便日后補充、修改;(2)用詞用語要簡潔濃縮,常用詞語可用代號;(3)注意聽課與看書結(jié)合,有些內(nèi)容可直接在書上批注。(4)用不同的顏色的筆,比如你用藍色和紅色,一般的用藍色筆寫,重要的內(nèi)容如概念,用紅色筆寫,這樣便于以后復習只需看一下提綱然后進行聯(lián)想。
(二)小學科學筆記的內(nèi)容
1.記板書:在科學課上,教師的板書一般反映了授課內(nèi)容的重點,因而比較重要,故應(yīng)記在筆記本上。
2.記問題:將課堂上未聽懂的問題及時記下來,便于課后請教同學或老師,把問題弄懂弄通。
3.記疑點: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nèi)容有疑問,應(yīng)及時記下,這類疑點,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錯誤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師講課疏忽造成的,記下來后,便于課后與老師商榷。
4.記總結(jié):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后總結(jié),這對于濃縮一堂課的內(nèi)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掌握基本概念,尋找存在的問題,找到規(guī)律,融會貫通課堂內(nèi)容都很有作用。
四、小學科學課堂筆記的使用
記筆記并不是為記而記,而是為了使用才記的。有的人記了筆記后就擱在一邊,從來不用,這樣筆記就沒多大用途了。
(一)課后要結(jié)合課后復習做好筆記整理工作。補充筆記中的省略部分,將簡化符號復原,對重點部分要核實,未聽懂部分弄懂,使筆記進一步條理化、系統(tǒng)化。
(二)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對著筆記本在腦海中回憶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課內(nèi)容,包括每一個細節(jié),實在想不起來再看課堂筆記。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減緩對知識的遺忘。
(三)經(jīng)過一段時間新課的學習,自己的認識水平提高了,對問題的認識深刻了,再去溫習筆記可以糾正過去筆記中的錯誤,可以補充新的認識,使記筆記的水平不斷提高。
課堂筆記是我們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可以實施,也容易實施的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它能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yīng)該要求學生做課堂筆記,并且做好監(jiān)督,讓它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