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充滿興趣的學習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全神貫注、積極思考。
一、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恰當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使教學跌宕起伏、錯落有致,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條件中去,使學生產生想象,對問題有一種欲答不能、欲罷不忍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自然地獲得知識、能力。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提出一些與所學知識有關的富有啟發(fā)性的情景問題,把學生引入恰當的情景之中,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法既能促使學生探索,又能將思維引向深入,如在學習“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時,有的老師直接按照自己的思路把知識教給學生后就安排練習,學生只是機械地記憶,似懂非懂,不能融會貫通,甚至有些學生不理解,一提到這部分知識就感到頭疼。但如果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操作,去探究、去發(fā)現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性質的話,學生就會感到很輕松,并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尤其是對那些巧妙的應用實例,更要不失時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這種做法,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感知程度,而且能縮短他們的認知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之間的差距,從而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引入實驗,動手操作,促進興趣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于促進興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并需要學生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傊褪鞘箤W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先請學生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拼成一個學過的圖形。學生很感興趣,積極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長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還有的拼成了平行四邊形等。然后讓他們觀察拼成的圖形與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積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教師拼、擺,聽教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潛能。
三、巧設懸念,以“奇”促疑,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師每節(jié)課引入時要巧設提問,力求做到新穎、奇特,具有新鮮感。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扣住學生的心弦,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方時,先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張厚度為0.05毫米且足夠大的紙對折二十五次后大約有多高?”當學生討論未果后,教師告訴了他們結果是1678米時學生驚奇的瞪大了眼睛,教師說:“學了今天的內容,你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边@樣,通過設疑引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把知識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吸收,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學生對學習乘方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學習起來更加投入,這節(jié)課效果自然很好。所以教師的教法,貴在啟導。精彩的導入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四、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電腦的普及,多媒體技術已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在數學教學中得到更多的應用,給數學教育現代化帶來了新技術、新觀念和新方法。多媒體技術能充分利用聲光電刺激學生的感官,相比常規(guī)教育手段生動、新穎、形象、直觀,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一些優(yōu)美的中心對稱圖案和常見的圖形,通過旋轉、連接等操作,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受它們的共性,從而得出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性質,化難為易,形象貼切,更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化解了知識中的難點,把抽象難懂的問題形象具體化,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數學教學應該面向現代化,利用各種先進的教育手段在課程設置、教材的載體、編制方法和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使數學教育適應二十一世紀的要求,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五、注重因人施教,讓學生有個性
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不同氣質的學生因人施教,對“興奮型”學生可采用“以忙制動”“以動制動”等方法。根據他們反應快,愿意表達自己看法的特點,多提問,多讓他們發(fā)表意見,多讓他們操作、演示。讓善于思考又不愛發(fā)言的“抑郁型”學生發(fā)表不同看法;讓積極發(fā)言又常丟三拉四的“活潑型”學生講清算理,分析算式;讓機靈沉著又穩(wěn)重內向的“安靜型”學生說一說別人講得對不對,并加以補充等等。這樣圍繞教學內容和要求,根據學生氣質差異因人施教,既有統一要求,又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使他們的長處得到充分發(fā)揮。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