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擇偶復制及其影響因素。擇偶復制是指在個體的擇偶過程中,個體的選擇會受到同性別的其他個體的影響,而做出相同或相似的選擇的現(xiàn)象。主要影響因素涉及性經(jīng)驗、吸引力、性策略、自我相似性面孔等。并展望了擇偶復制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擇偶 擇偶復制 親代投資能力
擇偶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行為,它決定了個體進行決策之后將與一個什么樣的伙伴長期生活并繁衍下一代。Buss(1985)將擇偶定義為“個體從雙方生理、心理特征、認知層面建立起來的對相似性的情感反應”。
一、什么是擇偶復制
擇偶復制,是指在個體的擇偶過程中,個體的選擇會受到同性別的其他個體的影響,而做出相同或相似的選擇的現(xiàn)象(Dugatkin,1992,2000),個體傾向于復制同性別他人的選擇。最早的擇偶復制現(xiàn)象是Dugatkin和Godin(1992)在魚類配偶選擇行為中發(fā)現(xiàn)的。實驗中,被試雌性孔雀魚對榜樣雌孔雀魚的擇偶行為進行了復制現(xiàn)象,被試雌性孔雀魚在兩條雄性孔雀魚之中選擇了榜樣雌孔雀魚曾與之逗留過的那只。此種行為在White和Galef(1999)的鳥類擇偶研究中同樣被發(fā)現(xiàn)。
擇偶復制的本質(zhì)是一種適應性的性選擇策略(莊錦英,陳璟等,2012)。從進化角度講,相對于擇偶行為后的夫妻兩個人的生活,基因的傳承是更加重要的潛在考慮因素。但是,僅從其外表體貌這種明顯特征來看,很難判斷異性對方的基因是優(yōu)是劣,親代投資等能力的信息難以從此直接獲得,而此時,同性他人的選擇給個體提供了做決策的信息與暗示,個體容易做出的與他人相同或相似的選擇,這樣做經(jīng)濟且更加安全。所以,擇偶復制是在解決配偶選擇過程中因為潛在配偶信息不足導致選擇困難的一種適應性策略。
二、擇偶復制的影響因素
擇偶復制的影響因素可以從被試自身,同性別他人和潛在配偶三個角度進行考察。
(一)被試自身因素
1.年齡與性經(jīng)驗
在Waynforth(2007)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性伴侶的數(shù)量和擇偶復制行為二者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即有性經(jīng)驗越少的女性越容易產(chǎn)生擇偶復制行為。Dugatkin的實驗發(fā)現(xiàn)年齡因素與擇偶復制有正相關。對此,研究者們認為,年齡與性經(jīng)驗有正性相關。通常來說,年齡越小,性經(jīng)驗偏少,對配偶的選擇缺乏自信,而擇偶復制可以減少風險。
2被試的吸引力
在王佳(2011)的實驗中,將被試的吸引力分為高中低三個組,結果低吸引力和中吸引力組的男女被試比高吸引力組的被試產(chǎn)生更多的擇偶復制行為。但發(fā)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中低吸引力組的被試經(jīng)歷過的戀愛次數(shù)少,缺乏性經(jīng)驗,缺乏自信,更易傾向于參照同性他人的選擇。而高吸引力組的被試經(jīng)歷過更多的戀愛和性經(jīng)驗,更有自信,更可以做出獨立的判斷與選擇。
3.性策略
Buss and Schmitt(1993) 提出的性策略理論中指出,在進化過程中,兩性為了能夠更成功的進行繁衍生育,進化出了兩種性策略:短期性策略與長期性策略。短期性策略是指不以建立長期關系為基礎,通常表現(xiàn)為“一夜情”;長期策略是以建立長時間的、持久的婚姻關系為基礎的配偶選擇的策略。Waynforth(2007)認為,基于個體的不同性策略的選擇,擇偶復制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顯著差異。采取短期性策略的男性和女性的擇偶標準都是外表出眾,而期望有長期雙方關系的女性重視的是男性的社會地位、親代投資能力,男性的要求是配偶擁有漂亮的面孔與年輕健康的身體(Gangestad Simpson,2000)。傾向于短期性策略的個體,憑借可觀察到的外表特征即可進行擇偶判斷,所以不容易受同性別他人的影響,擇偶復制現(xiàn)象從偶減弱。
4.情緒狀態(tài)
情緒可以影響個體的決策行為,那情緒是否也可以影響個體的配偶選擇行為呢?王佳(2011)的實驗結果顯示,情緒對擇偶復制行為的影響高度依賴于情境。同性榜樣在愿意與潛在配偶約會時,積極情緒組被試比消極情緒組和控制組產(chǎn)生了更多的擇偶復制行為。
(二)同性別他人
1.同性別他人的吸引力
同性別他人(即榜樣人物)的吸引力影響擇偶復制。如果榜樣人物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則更容易出現(xiàn)擇偶復制。在一些實驗中,先讓女性被試評價榜樣人物的吸引力高低,然后對與之共同出現(xiàn)的男性(或與榜樣人物曾為男女朋友關系,或無任何關系說明)進行吸引力或是否愿意與之約會進行評價,結果均顯示,榜樣人物吸引力越高,越光彩照人,那么與之同時出現(xiàn)的或曾與之交往過的男性則更易為被試所青睞(YorzinskiPlatt,2010;Waynforth,2007;SigallLandy,1973)。
2.自我相似性面孔
王佳(2011)在實驗中將同性別他人的照片與被試本人的照片進行合成,作為靶目標照片,即自我相似性面孔。實驗結果顯示,靶目標,對異性的選擇對被試有顯著影響,存在擇偶復制現(xiàn)象,即自我相似性面孔影響擇偶復制。
(三)潛在配偶
潛在配偶對象的吸引力也會造成擇偶復制。Johansson和Uller(2002)的實驗中在平衡了其他變量之后,設定了兩個可能影響擇偶復制的因素:一是男性自身的吸引力高低,二是男性是否佩戴了婚戒(即已被選擇)。實驗結果顯示,這兩個因素都對擇偶復制有影響。若低吸引力的男性戴著訂婚戒,擇偶復制現(xiàn)象提高了;而高吸引力的男性戴著訂婚戒,擇偶復制現(xiàn)象則出現(xiàn)弱化。對此,實驗者認為,被判斷為低吸引力的男性戴著戒指,會使女性被試認為該男性雖然外表魅力不高,但被另外的同性別他人所接納與認可,那其必定有著其他優(yōu)良品質(zhì),或可彌補其低外表吸引力的較好的親代投資等能力,所以對其改觀,增強了擇偶復制效應。本就外表魅力高的男性戴著婚戒,會使女性被試認為其配偶更加富有魅力,競爭力太強,難度太大,問題棘手,遂擇偶復制現(xiàn)象降低了。
三、研究展望
首先,對擇偶復制的研究較多局限于西方國家,我國本土對此研究較少,擇偶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行為,應得到更多重視,加大對擇偶復制的研究探討。其次,擇偶復制這一研究領域發(fā)展時間較短,影響因素的探討還不夠全面,未來可以擴展對其影響因素的研究。最后,對于擇偶復制行為的評判很多采取吸引力評分,但吸引力的高低是不是就真的能代表其后續(xù)真正與之約會的選擇行為需要更加審慎的考量。
參考文獻:
[1]Dugatkin, L. A. (1992). Sexual selection and imitation:Females copy the mate choice of others. American Naturalist, 139, 1384–1389.
[2]Dugatkin, L. A. (2000). The imitation factor: Evolution beyond the gene. New York: Free Press.
[3]王佳. 擇偶復制現(xiàn)象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