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是一種聲情并茂的有聲語言藝術,情感運用至關重要,朗讀作品時,掌握朗讀中調動感情的方法和技巧,朗讀才能達到聲情合一、返璞歸真的境地。
關鍵詞:感受 情景再現(xiàn) 聯(lián)想 內在語
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fā)音規(guī)范,形象生動的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聲情并茂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開拓心靈境界的藝術,在朗讀的過程中,真摯的感情是朗讀的生命,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鼻檎嬖~切,才能震撼心靈。正如古人所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fā)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于外,是所以真貴也?!崩首x,作為一種語言藝術,朗讀者只有認真感受作品,積極介入其中,充分調動情感,才能以聲傳情,以情動人。朗讀表達有三要素:感情、氣息、聲音,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感情,沒有感情的朗讀必然是干癟的、蒼白的,不但不能動人(包括自我感動和感動他人),反令聽者索然無味,所以朗讀中調動情感是至關重要的。
朗讀要做到表情達意,首先要求朗讀者深入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而細微的感情變化,對作品的思想內容加深形象感受和邏輯感受,從而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激發(fā)調動起來,使作品中的字字句句如同己出。其次,在感受的基礎上確定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并隨作品具體的感情變化,恰當?shù)刈兓鞣N語言技巧,真摯自然地反應作品的思想感情,這樣,朗讀才會達到聲情合一,返璞歸真的境地,從而煥起聽者的共鳴。
朗讀時常用的調動感情的手段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情景在現(xiàn)
所謂情景再現(xiàn)就是指通過朗讀者的深刻理解、具體感受,使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情節(jié)、景物、情緒等在朗讀者腦海中像電影一樣形成連續(xù)活動的畫面,朗讀者仿佛真的置身于作品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不僅領悟到了作者所包含的感情、態(tài)度,而且自己也被引發(fā)豐富的情感體驗,產生飽滿細膩的感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情景再現(xiàn)是指朗讀者的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時間空間感受、運動感受等,對文字所表達的內容中所描繪的事物進行具體能動的感知和體驗,是朗讀、朗誦好作品的一個重要因素。要運用情景再現(xiàn)激發(fā)感情,朗讀者首先要使自己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之中,身臨其境,觸景生情,對每一個畫面都時時做出積極的內心反應,加深感受,使思想感情隨著畫面運動起來,奔涌于我們的腦海中,使作品的情、景、物、人、事、理在內心活動起來,產生似乎 “看到”“聽到”“聞到”“嘗到”“觸到”一樣。這時朗讀者就像是在講述親身經歷的事件,描繪自己正看到的景象一樣,聽眾也隨著朗讀內容產生相應的情境聯(lián)想,造成情境交融的心境,從而受到感染,如:朗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的片段,“……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边@段描寫中,“羞澀地打著朵”“裊娜地開著”“縷縷清香”“ 渺茫的歌聲”分別是視覺形象、嗅覺形象、聽覺形象引起的我們感受,縮小了時空的距離,朗讀者仿佛也身處于這一荷塘邊,看到了荷花,嗅到了荷香,聽到了歌聲,當然實際上我們什么也沒看到、嗅到、聽到。只不過是幾個詞語給我們的刺激,從而引發(fā)了我們的視覺、嗅覺、聽覺想像罷了。
二、情感聯(lián)想
情景再現(xiàn)可以映起豐富的情感,但要使感情更豐富,更真切,朗讀者還必須調動大腦聯(lián)想機制的參與進行情感聯(lián)想,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聯(lián)想可分為以下幾種:①接近聯(lián)想,比如我們由藍天想到白云,夏天想到荷花;②類似聯(lián)想,如我們由小鳥想到飛機,由愛迪生想到愛因斯坦。③對比聯(lián)想,如由高樓想到草房,由山脈想到海洋。④因果聯(lián)想,由生病想到死亡,由太陽想到炎熱等。在朗讀中也是從這幾方面引發(fā)聯(lián)想調動情感的。
三、挖掘內在語
所謂的內在語是指語言中所內含的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沒有完全顯露出來的語句本質意義。內在語能賦予言語一定的思想、態(tài)度和情感的色彩,沒有內在語,言語就是去了光彩的和生命。如《海燕》整篇文章都是用象征的手法,我們必須揭示出文字所蘊含的深意,才能準確、貼切地把握作品,調動情感,如第七節(jié):“烏云原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語句本質就是:反動勢力越來越殘酷的鎮(zhèn)壓革命。“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闭Z句本質是:革命人民勇往直前,去和反動勢力進行殊死的搏斗。由此引發(fā)我們仇視反動勢力,同情、謳歌革命力量的感情。再如,“親愛的”,在有聲語言中可以是“愛”,也可以是“恨”?!澳阏鎵摹痹谟新曊Z言中可以是“壞”,也可以是“好”。只是語境不同,表達的語氣不同,語句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思。從這里有的可以看出內在語的力量,有時它既不服從詞的直接含義,也不服從于詞組或句子的表面意思,它有“言外之意”、“炫外之音”。內在語像一股巨大的潛流,在言語底下不斷滾動,賦予言語以生命。只有抓住了內在語,挖掘文字后面更深一層的意思,朗讀才會越有深度。在語句或段與段之間加設內在語,可以幫助朗讀者順利實現(xiàn)感情和語氣的轉換。如《海燕》開頭的內在語可設計為:“朋友們,你們看—— ”這樣接下來的朗誦“在蒼茫的大海上……”便可以馬上把朗讀者和聽眾帶到文章中所描繪的情境中去。
另外移情運用也是豐富感受的方法之一,將書籍、報刊、電影、電視中感受到的情感體驗轉移到朗讀中來,調動情感運動,喚起情感意識,使自己的情感處于積極的、亢奮狀態(tài)中。
參考文獻:
[1]常月華 普通話朗讀演講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
[2]錢維亞 幼兒教師口語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