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回憶錄《說吧,記憶》記敘了他整個俄語時期的生活,重點是他在俄羅斯祖國時期的生活,即他的童年生活。需要強調(diào)的是他表現(xiàn)在構(gòu)思和具體細節(jié)上的語言藝術(shù)。本文,試圖在三個方面探究他語言上的秘密:從生活到藝術(shù)的飛翔究竟怎樣靠語言來完成。
關(guān)鍵詞:語言藝術(shù) 創(chuàng)造性 獨特
納博科夫傳奇的生活讓我們驚喜和贊嘆,他記憶創(chuàng)造下的生活以及流露其間的個性讓我們驚訝的無法模仿。而他作為一個語言天才與文體大師正如他“風格和結(jié)構(gòu)是一部書的精華,偉大的思想不過是空洞的廢話”這句如雷貫耳的名言一樣印刻在他傳奇的生命中。閱讀他的作品不僅是參加一次文學感官的盛宴帶來全新的沖擊與享受,更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和語言建構(gòu)意識的開發(fā)?!墩f吧,記憶》的語言喚起我們對文字的強烈欲望。納博科夫語言的控制力讓人難忘,他把記憶中那些閃光的碎片交給語言完成了生活向藝術(shù)飛翔的秘密。
一、靈活的句式、節(jié)奏
也許在納博科夫看來,寫作就是一種文字游戲,就像他編排象棋棋局一樣充滿挑戰(zhàn)的意味,當一盤新的思路已經(jīng)成型,就像那文字的組合汩汩流出的時候,納博科夫感到一種難以形容的滿足。如①P對x的完美無瑕的再現(xiàn)②F的x的獨白③M的著名詩行中給了人們很深的印象,這是對x在黃昏時出沒飛行的絕對精確地描寫④在英語詩歌中極少的幾個x的意象中,我最喜歡的是B的……(大寫字母是不同的人名,x代表某種蝴蝶的名稱)。這樣四座用途相同而結(jié)構(gòu)不同的房子就矗立在我們眼前了:自然而又華美。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豐富的鱗翅目意象的標本簿。即使在描述有色聽覺這些感觀的例子時,納博科夫的語言也是足夠的具體。比如藍色組“有鋼鐵般的x、雷雨z和藍莓k。既然在聲音和形狀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相互作用,我看到的q比k的棕色更深,而s不是c那樣的淺藍,而是天藍色和珍珠色的奇特混合?!盵1]這些描寫多么細致啊。納博科夫富有變幻和彈性的句式使我充滿了閱讀的趣味。他的秘密就在于:句式和節(jié)奏上更為靈活的安排。
二、詞語的邏輯性和豐富性。
納博科夫的語言有一種真實性,幾乎是每一句每一次描寫都到達逼真的高度,這在于他內(nèi)心語言的邏輯性和豐富性:所謂邏輯,就是他善于挖掘一個事物發(fā)生時每一時間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像樹木一樣,先從龐大的根系展開,再沿著主干,呈現(xiàn)給我們的就是綠葉閃閃的金光。用一些名詞、動詞、量詞,科學上和社會學上的術(shù)語,來謹慎的表達,沒有一絲一毫的混亂和錯亂。所謂豐富,就是他注重句子、詞語和心靈之間的和弦效果。 他的語言具有思維性、奇妙性和音樂性,真實、富有生活趣味,帶著納博科夫特有的觀察視角和色彩。正是納博科夫的語言如微風如月光把這滿腔滿湖的生活之水吹蕩起層層閃爍的漣漪。如有一段因為對睡眠的極度抗拒和對光的期待,納博科夫僅憑聽覺記錄了隔壁女士臨睡前的一系列動作:首先是眼鏡盒啪的關(guān)上了,雜志被胡亂推到了一邊,然后女士撅起嘴唇吹了一大口氣結(jié)果第一次的嘗試失敗了,此時納博科夫精彩地寫到“搖搖晃晃的火焰扭動著躲閃開了”;最后第二次猛沖,火光終于熄滅了。這一系列動作非常精妙、生動。他把一個他僅憑聽覺產(chǎn)生的畫面那么清晰有力的呈現(xiàn)出來,足見他語言邏輯的魅力。
三、語言的時間性與時空性互融產(chǎn)生的文學光亮
納博科夫記憶流淌的語言總是能夠超越時間,將過去的某個片段與未來的某個場景凝縮在一起,將瞬間凝固沉淀于你心底已然起伏的波瀾之間。我把納博科夫的語言比作時間的隧道是因為他以一種特殊的語氣將過去歲月的某個瞬間與現(xiàn)在乃至未來相似的片段聯(lián)系起來:時間的一個空間與另一個空間的共存——一種夢幻般的臆游,緩慢的幻覺。對納博科夫而言,意識到時間就意味著意識到自身。納博科夫?qū)r間有著精確地敏感,他的特殊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賦予他生命一種凝重的時間的斷層。而納博科夫則用他自己的語言在這個龐大的斷層間來回地穿梭。對納博科夫而言事件在時間中有某種先驗的布局,就像是一個棋局一樣。他培養(yǎng)了一種非凡的時間意識:把生命各個斷層的記憶進行了繁瑣的時間標記。他敘述時間的方式,如“比起棋盤上的如冰封的湖泊般的時間,我表上顯示的三點半只是一條小溪。季節(jié)是五月——一九四○年的五月中旬?!盵2]他的回憶錄《說吧,記憶》就是這樣由他自己描繪的一道道時間的隧道交疊和相連而成,訴說著歲月的色彩。如記憶本身一樣迷人。這個隧道,在納博科夫具有魔力的語言間變幻著:有時候它是一面映滿陽光的鏡子,有時候又變成一顆鉆石清澈透明的琢面;也許是無人注意的一小方塊普通無色的玻璃,一個兒童記憶里的半透明狀的水晶球;或者你會發(fā)現(xiàn)它毫無預(yù)示地站立在你毫無察覺的一個立體的夢境里,甚至在你伸手捻起一把閃光的霜塵的瞬間……我想象著那個讓納博科夫在天命之年分辨出了兒時的親戚和熟人面容的顫抖的棱鏡,透過那面神奇的棱鏡我們和納博科夫一起看到了那往日的已被遺忘了的無聲而安詳?shù)恼勗挕?/p>
在納博科夫魔力的語言敘述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納博科夫一直在重復(fù)一個老生常談而又不可磨滅的主題,它因為真實而生動,因為深摯而寬廣。這些文字寄予了納博科夫強烈的愛,唯有乘此深愛與熱情才會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刻意節(jié)制的心情。才會不厭其煩的頻頻流露出來。這些語言透露了納博科夫情感深處的秘密:對愛,古老的俄羅斯祖國以及時下創(chuàng)作的自由和滿足的一種深深的表達。也透露了納博科夫作為一個語言和文體大師的創(chuàng)作的秘密:建立在時空之上的靈活、變換與自由的表達。
參考文獻:
[1]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2]布賴恩·博伊德,《納博科夫傳》,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宮溧(1988.4-),女,河北邢臺,河北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