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蟲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個階段生活在土壤中、為害植物地下部分、種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莖的雜食性昆蟲。近幾年由于氣溫升高,以前發(fā)生情況不是很嚴重的現(xiàn)在發(fā)生的規(guī)模和程度也比以前嚴重的多了。特別是現(xiàn)在農民使用除草劑明顯增多,傳統(tǒng)上的農業(yè)耕作方式現(xiàn)在已逐漸退出歷史。地下害蟲發(fā)生越來越重,在加上北方春旱發(fā)生年比較多,防治地下害蟲應該重視起來。常見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金針蟲、螻蛄、地老虎。
一、發(fā)生規(guī)律
1蠐螬
蠐螬是金龜甲幼蟲的統(tǒng)稱,也叫白土蠶,屬鞘翅目金龜科。蠐螬主要取食種子萁次是須根和塊莖。因為蠐螬的為害,豆科蔬菜很少能夠一播全苗。另外,在馬鈴薯塊莖的表面啃食或進行坑狀為害,甚至吃去半個塊莖,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
2溝金針蟲
溝金針蟲又稱土蛐蜓,屬鞘翅目叩頭蟲科。以幼蟲在土壤中為害塊莖。溝金針蟲對地溫較為敏感,其活動和為害的適宜地溫為15-23℃,在秋季9-10月。其為害特點是在種子或根系中竄食為害,或是蛀入主根或地下莖的髓部取食為害,造成種子被食或植株嚴重生長不良。
3螻蛄
螻蛄又叫拉拉蛄,屬直翅目螻蛄科。以成蟲和若蟲進行為害,主要發(fā)生為害的是華北螻蛄和非洲螻蛄。螻蛄在4月初開始活動,晝伏夜出,于地表下潛行咬食種子或將嫩莖咬斷。另外,螻蛄在地表下潛行常把根割斷或對根造成機械損傷,受害根系呈麻狀,最終造成缺苗斷壟。在溫室.由于氣溫高,螻蛄活動早,加之幼苗集中,受害更重。狀為害.甚至吃去半個塊莖,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
4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又名切根蟲,屬鱗翅目夜蛾科。以幼蟲為害為主。該蟲1年發(fā)生3-4代,以第1代幼蟲為害最大。4月上旬開始出現(xiàn)被害癥狀,即蔬菜秧苗在地表處被啃食,地上部萎蔫,甚至經常把幼苗從地表處咬斷。此蟲夜間出來為害,白天鉆入土中,不易被發(fā)現(xiàn)。
二、防治技術
1農業(yè)防治
1.1適時灌水。土壤中的溫濕度環(huán)境對地下害蟲的生長和活動有著重要而直接的影響。試驗證明,地下害蟲最適的土壤濕度在15%-20%。當土壤含水量達到35%—40%時.則停止為害,潛入20cm以下深土層中躲藏。所以,應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的情況下,通過澆水來控制地下害蟲的為害。
1.2除草。在整個生育期要及時除去地邊、溝渠邊和空荒地的雜草,減少地下害蟲的中間寄主和產卵場所。
1.3土壤旋耕后進行鎮(zhèn)壓,減少土壤孔隙,惡化害蟲生活條件。在蠐螬大量發(fā)生的地塊,冬初翻耕土壤,直接消滅一部分蠐螬,同時將大量蠐螬暴露地表或淺土層中,使其被凍死、風干、天敵啄食。
1.4施用腐熟有機肥。用秸稈和牲畜糞堆漚的肥料吸引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進入活動并產卵,如不腐熟,則其中含有的大量蟲卵將被帶到土壤中。因此,一定要施用經過高溫腐熟的有機肥。
1.5對作物秸稈等殘體實施綜合處理。(1)發(fā)展秸稈燃燒發(fā)電,用燃燒的方式處理一部分秸稈。作物秸稈直接還田要控制還田數(shù)量,并且同時施用化學殺蟲劑;(2)發(fā)展規(guī)模養(yǎng)殖,用生物消化的方法處理一部分秸稈。
2化學防治
2.1噴藥防治。在蔬菜出苗期,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噴幼苗根部土壤,間隔7d連噴2次,以防治白天躲藏在淺土層中的小地老虎以及預防其他地下害蟲的為害。確保全苗。
2.2毒土法。用50%辛硫磷3.75kg/hm2,加水37.5k/hm2,噴于375kg/hm2的細土上拌勻成毒土,于播種時橵于播種溝,既殺蟲又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
2.3藥劑灌施。在害蟲大量發(fā)生時(5月中旬)可隨水灌施50%辛硫磷15L/hm2。由于灌施用藥量大,對蔬菜污染嚴重,所以不提倡用此法,但在繁種田可以適當利用。
三、結語
蟲情嚴重田塊灌藥,48%樂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畝用500毫升。或用以上藥劑兌水后拌成藥土,撒在玉米根周圍,然后澆水,間隔7-10天,再防一次,且兼治其它地下害蟲。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灌后澆小水,以便藥液滲透而殺死害蟲。
(作者單位:155802黑龍江省友誼農場、155623黑龍江省八五二農場第三管理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