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喚醒學生主體意識,形成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為目的,是切實改變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提升教學質量的新思路。把時間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提供知識信息,還要組織學生學習,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高中物理;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要求:“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從物理現(xiàn)象的展示、實驗現(xiàn)象的發(fā)生中觀察、掌握物理現(xiàn)象的特征,認真觀察,分析判斷,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開展廣泛的討論,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從而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提高素質。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思考如何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快樂、自主、高效的學習。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1.利用趣味小實驗,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如在“自由落體運動”教學中,教師可先做紙片、粉筆頭從同一高度同時自由下落的實驗,發(fā)現(xiàn)粉筆頭下落快,學生輕而易舉地得出“重物比輕物下落得快”的表象認識,接著老師做紙片、紙團(將一張紙對折分開,其中一張揉成團)從同一高度同時自由下落的實驗,發(fā)現(xiàn)紙團下落快,得出質量相同的物體下落也有先后之分,此時,疑問頓生,老師立即做“牛頓管”實驗,學生又得到“重物和輕物下落一樣快”的結論。后一個結論否定了前一個結論,問題在哪里呢?這樣有矛盾就有疑問,有疑問就促進思維,學生的思想活動就活躍起來了。
2.利用學生日常生活經(jīng)驗。如:在分析“加速度減小的變加速運動”時,許多學生想不通速度是增加的,我們可先這樣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一個人有個100元的存折,他第一個月存50元在這個存折上,第二個月存40元在存折上,到第三個月又存了30元在存折上,問目前存折上有多少錢,同學們很容易算出是220元,顯然增加幅度在減小,可總額仍然在增大。這樣類比上面的問題很容易就想通了。又如,在講授《摩擦力》時,學生常對靜摩擦力的方向判斷不清楚,我們可以把塑料掃把放在粗糙地面上,用手沿水平方向輕推塑料掃把(掃把不移動),觀察塑料掃把毛刷彎曲的方向,根據(jù)毛刷彎曲方向,學生很容易確定靜摩擦力的方向。
二、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高中階段的有些物理知識比較抽象,但若借助實驗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的效果。學生覺得學習物理比較容易了,這以后才會逐漸地對物理這門學科產(chǎn)生興趣,從而想努力學好它。例如,我在上《力的合成》這節(jié)課時,改在物理實驗室上,通過學生自己做實驗,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力的方向,自己作圖、總結出兩個力的合成規(guī)律,即分力與合力所 滿足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又如,我在講《機械波》這節(jié)課時,我會用機械波演示儀把機械波的形成 過程和傳播過程反復演示給學生觀察,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歸納出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和傳播過程,還包括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介質中質點的振動先后順序,每個質點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關系。通過練習反饋,顯然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順利的掌握了機械波的形成和傳播過程。這樣,通過實驗手段既讓學生 在觀察中學,在做中學,讓他們在觀察和親手做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識,培養(yǎng)了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歸納、推理、總結能力。
三、快樂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應該營造和諧、寬松、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為教學活動的開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多與學生溝通,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感。教師要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當(傾聽)這一過程被阻斷或者處于混亂無序的時候,師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就將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機也將隨之出現(xiàn)?!苯虒W過程中,教師要保持和藹可親的微笑,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由衷的表揚和鼓勵,使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從而縮小師生間的距離。在這種和諧、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自然而然的會在課堂上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課堂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采用多媒體 技術,刺激學生多種感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若能在物理教學中適當?shù)氖褂?,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 “機械波的干涉衍射”、“光波的干涉衍射”等不易在實驗室完成的實驗,我都采用多媒體技術來模擬演示,將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轉化為有形、易懂、生動逼真的物理情景,讓學生去探索、分析、歸納、總結。這樣,既讓學生理解、掌握 了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也間接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如我在講授《萬有引力定律》時,播放“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升空、環(huán)繞地球運動、回收等視頻,利用聲、光、動畫等豐富的視聽媒體引起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超重、失重、勻速圓周運動、天體運動等知識的認識,激發(fā)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學習效率
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曾說過:“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些”。這就要求教師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教學方式改變后,與之相對應的是更新學生學習方式及課堂組織形式,改變學生“上課聽,下課練”的形式,而是將學生訓練重點由課外轉移到課內,使全體同學在教師的有效控制下在課堂內練習,完成主要學習任務并指導學生形成課堂內“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全班共議”的學習模式。⑴ 學生自學,因為“有效教學”的課堂以教師的“傳道”和“解惑”兩方面為重點,一些非重點內容或一看就會的內容以及只有少數(shù)人看懂的內容以學生自學為主,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又為將來自學提升打好基礎;⑵ 小組合作,雖然教師在課內批改時會盡量照顧到每位同學,但靠教師一人的力量畢竟時間精力有限。這就必須發(fā)動學生,形成一張學習網(wǎng):全班分為十幾個四人小組,且組員各負其責,在某些環(huán)節(jié),采取“師教兵,兵教師,兵教兵”的方式學習,其效果大大優(yōu)于教師教學生;⑶ 全班共議,在課堂內,對一些隨機問題、易混淆問題、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等問題,教師組織同學們集思廣益,在研討中體會運用知識來解決的樂趣,感受所學知識的豐富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總之,“高效課堂”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教師要為此搭建平臺,做好鋪墊,在課內深入到學生中,抓住全員參與、教會學生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優(yōu)化,來實現(xiàn)學生學得更自信,學得更精彩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廖伯琴: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 山東教育出版社
[2]海德格爾.面向思的事情[M].陳小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