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代教學注重素質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得學生對學習的知識產(chǎn)生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是否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認真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在課堂中有效的兼顧知識的傳授和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一、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能夠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索,對課堂講授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那么學生對學習就有很高的積極性,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也就越高。
(一)注重課程開端時的趣味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增加課程開端趣味性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依據(jù)當堂課的教學內容認真設計課程的引入,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從而促進學生在課堂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注重課程開端的趣味性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加競爭
通過競爭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使得他們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參加競爭。在競爭中,學生處于一種非?;钴S的狀態(tài),一些平時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都不甘示弱。教師可以在教學生學習生字的時候,讓他們比賽,看哪個學生認得快;在對課文進行朗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比一比,看誰朗讀的最有感情。這種課堂中進行的競賽可以是學生個體之間比賽,也可以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
(三)不斷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新
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重,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加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有效性。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模式千篇一律,每次的語文課都是進行作者介紹、講述課文時代背景、帶領學生劃分段落、歸納文章中心思想、總結作者的寫作特點等等。教師如果想要充分的調動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積極性,一定要結合當堂課的教學內容,善于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
只有當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的喜歡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不僅僅只是分數(shù)的高低,而是對知識切實的掌握和運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語文教學課堂有效性的提高。
二、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下的教學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的主人,教師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師親和學生,學生爭做主人
平時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亦師亦友。讓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是整個學習活動中的一員,而且還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就可以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這種主人意識越強,他們對課堂學習的參與程度就越高。而且學生也更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去認真學習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教師解放學生,學生勇于實踐
教師不要用繁重的作業(yè)和頻繁的考試來壓學生,把學生束縛在框框里,要真正的解放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要勇于實踐,把學到的知識通過運用頭腦的加工,說出來、寫出來或者表演出來。學生通過實踐,可以更好的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教師妙用非智,學生激活課堂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非智力因素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有著重要意義,非智力因素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肯定可以給他們很大的鼓舞,促進他們更認真的學習??隙ê酮剟畹拇龠M力量,促進他們努力學習,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妙用情感因素
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不能歧視一些成績偏差的學生,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取得愉快、融洽的課堂氣氛。
(四)教師運用策略,學生實現(xiàn)目標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當中,創(chuàng)造一種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促進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探索、求知。教師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比如進行辯論、競賽等,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學生也通過這些活動對知識更加深刻的理解,運用更好靈活。
三、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
學生在課堂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教學的有效性就會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重要意義。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為學生提供一些主動參與課堂的平臺,促進學生學習。
(一)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
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善于思考,而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要多注意運用啟發(fā),反問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提問,多思考?,F(xiàn)在有的學生懶得動腦,想依賴于別人,遇到難題自己不愿意多思考就直接去問同學、問老師。其實有些問題也許學生仔細思考一下,就可以解答出來,所以老師要多鼓勵學生,讓他們自己多思考問題。如果學生仍然不會解答,可以給他們指出解題的思路,學生也不要進行盲從,要多思考,多鑒別。學生在課堂上多思、多問,發(fā)揮自身的潛力,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就會提高。
(二)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倡他們進行小組合作,以小組形式學習和交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積極投入到小組活動中,提高大家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有很多,教師要不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善于總結和實踐,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趙貴玲.新課改應關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24)
[2] 周濤.新課標指導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07
[3] 黃麗娟.激活沉悶的課堂 生成有效的教學——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教研).2010(03)
[4] 胡華杰.奏響有效教學的旋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2)
[5] 李春艷.小學語文公開課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內容研究[J].新課程(教研).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