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邏輯”是高考《考試說明》規(guī)定必須掌握的六種病句類型之一。所謂不合邏輯,是指句子雖然在語法方面正確,但不符合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邏輯或事理邏輯。
不合邏輯主要有不合事理、概念混亂、自相矛盾、否定不當、照應不周、主客顛倒、復句關系混亂、誤用倍數等八種類型。
【考點復習】
(一)內容不符合事理。
句子表達的內容與客觀事實不符、與事理情理相悖等,有違真實性原則而不能使人信服。
例1.(2007年遼寧卷)早上出門的時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機、裝卸機和十幾輛翻斗車正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挖土。
解析:翻斗車也能挖土?不合事理。
(二)概念分類不合邏輯(概念混亂)。
因對詞語所表達概念內涵及概念間關系的誤解而造成的誤用。
1. 從屬關系并列不當。
例1.(江西修水一中2011屆高三第一次月考)達爾文學說認為,不僅一切生物都是進化來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出現的。
解析:“人”與“一切生物”是從屬關系,不是并列關系。
2. 交叉關系并列不當。
例1.(2012年江西卷)貧困市民和下崗職工不再把干個體看做是丟臉的事,他們已經坦然地加入到個體戶行列中來。
解析:不合邏輯,“貧困市民和下崗職工”的外延有交叉,不能并列,可以改為“貧困市民,特別是下崗職工”。
例2.(2009年湖南卷)大學畢業(yè)生不應該只關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饑飽,真正需要關注的是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個體對于群體、社會、他人的責任和義務。
解析:“群體、社會、他人”并列不當,幾個概念相交差,不能并列。
3. 非同一范疇的概念不能并使用。
例1.(2012年北京朝陽一模)某網站就居民關注的社會問題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會治安等展開調查,結果顯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關注度高居榜首。
解析:不合邏輯,“社會問題”與“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會治安”不能并列。
例2.(2008 年湖北卷)社區(qū)服務中心為孩子們準備了跳繩、羽毛球、拼圖、棋類、卡拉OK 等19 項體育活動,并將20 萬元活動經費發(fā)放到各社區(qū)。
不合邏輯?!捌磮D”屬于智力游戲,“卡拉OK”屬于文娛活動,可將“體育”改成“文體”。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前后自相矛盾)。
指前面的說法與后面的說法自相矛盾,彼此沖突,它包括時間、數量、范圍、動作、位置、狀態(tài)等多方面矛盾。
例1.(2011年威海市最后模擬)現場的一位工作人員指出,由于是在二十層以上的屋頂實施違章建筑的拆除工作,高空作業(yè)安全系數比較大,預計進度將比平地拆除多用時四天。
解析:不合邏輯,高空作業(yè)安全系數應該是“小”。
(四)照應不周。
主要指三種情況: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壞、有沒有等兩面詞,卻沒有與之呼應的詞語;二是句中使用兩組并列短語而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錯位;三是因偷換主語而使前后不照應。
例1.(2012年安徽卷)對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發(fā)活動能否進行科學倫理的評價把關,是防止技術濫用、糾正科技應用偏差的重要保證。
解析:不合邏輯,句中使用“能否”兩面詞,卻沒有與之呼應的詞語,致使一面對兩面,可將“能否”刪去。
例2.(2006年湖北卷)對調整工資、發(fā)放獎金、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等問題,文章從理論上和政策上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和深刻的說明,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
解析:前后照應不周,句中使用兩組并列短語,而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錯位了,應改為“從理論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說明和詳細的規(guī)定”。
例3.(2011年廣東卷)《野鴨子》最打動人的是對真善美的熱情謳歌,透過劇情的審美體驗,讓人們信服了一個事實、一條真理:世上還是好人多,人間自有真情在。
解析:暗換主語,“讓人們信服了……”前面補出主語“《野鴨子》”。
(五)主客顛倒。
主體與客體存在著主要與次要、認知與被認知、主動與被動等關系,如果顛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關系的錯位,表達的混亂。
例1.(2013年山東卷)跟隨廣播學習英語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不過大部分電臺英語廣播的語速較快,對于初學英語的人聽起來確實感到困難。
解析:不合邏輯,主客體顛倒,應改為“對于初學英語的人來說聽起來確實感到困難”,或刪去“對于”。
例2.(2012年陜西西工大附中)競爭上崗、庸者讓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對那些不思進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職工,的確會感到很不適應,因而產生了不穩(wěn)定感和危機感。
解析:主客顛倒,把“競爭上崗、庸者讓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與“那些不思進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職工”位置對換。
(六)多次否定失當(否定不當)。
1. 否定詞的重復出現或多次出現造成否定失誤。
例1.(2013年江西卷)女性學者被稱為“美女學者”,我還聽過“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說法,估計沒被我漏舉的還有不少。
解析:雙重否定不當。應改為“沒被我列舉的還有不少”或“被我漏舉的還有不少”。
例2.(吉林實驗中學2011屆高三第一次模擬)各地教材大換血,魯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網友質疑道“時代確實不同了,但誰又能否認我們這個時代不需要魯迅精神了呢?”
解析:多重否定用錯,反問為一重否定,刪去“需要”之前的“不”字。
2.“防止”“杜絕”“忌”“避免”等否定詞的誤用造成否定失誤,“防止”“不再”構成雙重否定,雙重否定等于肯定。
例1.(2012年山東卷)近視患者都應當接受專業(yè)醫(yī)師的檢查,選配合適的眼鏡,切忌不要因為怕麻煩、愛漂亮而不戴眼鏡。
解析:多重否定不當,把“切忌”后面的“不要”去掉。
例2.(2013屆山西長治二中第一次練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最大限度地減少煙害,特別是勸阻有煙癮的青少年戒煙,對預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有重要意義。
解析:不合邏輯,改“戒煙”為“吸煙”或去掉“阻”。
(七)分句間關系不當(復句關系混亂)。
1. 強加因果關系。
這種語病常常出現在復句之中,分句之間本來沒有因果關系,卻強加因果關系。
例1.(浙江杭州西湖高級中學2011屆高三開學考試)宋代以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石鐘山記》、劉基的《賣柑者言》等作品有積極的思想傾向,因而文筆清新,耐人尋味。
解析:無因果關系,應刪去“因而”。
2. 復句關系不當。
例1.(2013年江西卷)當前某些引起轟動的影視作品,也許在兩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會被人遺忘得一干二凈。
解析:“五年以后”比“兩年后”忘得多是自然而然的事,體現不出遞進關系,二者應該換個位置。
例2.(2012年河南省衛(wèi)輝市一中卷)人是社會發(fā)展的主體,人的個性和諧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根本前提,而且,人的個體和諧又是自然和諧的產物。
解析:不合邏輯,“而且”前后分句是并列關系,不是遞進關系,將“而且”改為“同時”。
(八)誤用倍數
倍數只能用于提高、增加、擴大等方面的情況,而不能用于降低、減少、縮小等詞語的后面。但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倍數常常被誤用。
例1.(2007年江西卷)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車動車組票價分別為228元、179元,而對應的普通列車硬座票價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車硬座票價要低一倍多。
解析:“低一倍多”不對,“降低”“減少”等不能用倍數。
【方法總結】
(一)看兩面詞。
1. 看是否為一面對兩面的錯誤;
2. 雖然都為兩面,但面與面交叉不當;
3. 特征:有 “能否”“是否”“有沒有”“好壞 ”“優(yōu)劣”“上下”“左右”“高低”“輕重”之類的兩面詞。
(二)看數詞。
1. 看數詞前后是否重復、矛盾;
2. 注意點:大約、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
3.“倍數”“增多”“提高”“超過”等詞語只能用于數量的增加。
(三)看否定詞。
有“避免”“預防”“防止”“忌”“缺乏”“杜絕”“忘”等詞用在否定句中也相當于否定詞,要考慮句子是否把意思說反了。
(四)看并列詞。
句中有“和、與、及、以及”和頓號等表并列的詞或并列短語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屬種關系)。
(作者單位:廣州市第一中學)
責任編校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