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方程式又名陌生方程式,由于信息是教材中沒有出現(xiàn)過的新知識、新概念,因此得名,其最早出現(xiàn)在20世紀80~90年代的各類化學競賽中,經(jīng)歷30年的演變,現(xiàn)已成為中考、高考試題中必考題型。有人概括該題型的特點為:“信息新穎,新舊相承,知識引路,培養(yǎng)能力”,因為它能較好地考查學生接受、提取、處理新信息的能力,以及根據(jù)新信息結合已有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因而備受命題人的青睞,并且經(jīng)久不衰。
一、殘缺型方程式
此類試題一般給出部分反應物和部分產(chǎn)物,通常是“缺胳膊、少腿”,需要我們補充完整,并配平。這是常見的一種考查形式,一般難度不大,可依題給信息找出已知的反應物和產(chǎn)物,再根據(jù)原子個數(shù)守恒或物質(zhì)的特征填寫出未知產(chǎn)物后配平。
【例1】[2013年全國課標卷I,36(1)問選編]CO和NaOH在一定條件下合成甲酸鈉、甲酸鈉加熱脫氫生成草酸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 。
【思路分析】本題所涉及到的方程式并非中學所要求的,但結合題意,給出反應物和生成物,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不難寫出方程式,注意反應條件的書寫和配平,這樣才完整,才能得該問的滿分:CO +NaOH HCOONa ; 2HCOONa Na2C2O4 + H2↑。
【評注】考生易忽視反應條件的書寫或?qū)γ摎洳焕斫?,若注意到產(chǎn)物中有草酸鈉,根據(jù)元素守恒,即可理解脫氫是變?yōu)镠2而不是變?yōu)樗?。亦可從氧化還原的角度理解:HCOONa中碳顯+2價,Na2C2O4中碳顯+3價,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易知脫掉氫必然變?yōu)镠2。
【備考方略】平時掌握一些方程式配平得基本技巧,如:觀察法、化合價升降(得失電子守恒)法、拆分法、待定系數(shù)法、缺項配平法等。在考試過程中遇到此類試題不要驚慌失措,冷靜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能夠把題目所給物質(zhì)理清楚了,即可把“胳膊和腿”診好。
變式訓練1. (1)在隔絕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加熱Fe(OH)2固體,發(fā)現(xiàn)有H2和黑色固體生成,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橙紅色(NH4)2Cr2O7固體受熱分解得到固體甲和常見無色無味的氣體單質(zhì)乙,又知乙不能氧化Na2S也不能還原CuO,寫出該分解反應的方程式:
。
【思路分析】(1)氫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化合價升高的不能是氧元素,由于O2和H2加熱條件下不共存,只能是鐵元素化合價降低,從顏色和價態(tài)判斷,固體是Fe3O4,再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得失電子守恒則有:3Fe(OH)2——Fe3O4+H2,根據(jù)原子個數(shù)守恒不難發(fā)現(xiàn)還有H2O生成,配平反應為:3Fe(OH) 2Fe3O4+H2↑+2H2O;(2)根據(jù)題給信息和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可知乙為N2,而不是H2(能還原CuO)或O2(能氧化Na2S),進而推測(NH4)2Cr2O7分解得N2、H2O(8個H結合4個O變成4個H2O)、Cr2O3(剩余的2個Cr結合3個O 變?yōu)镃r2O3,即甲),故分解的方程式為:(NH4)2Cr2O7 N2↑+4H2O+Cr2O3。
二、流程型方程式
近幾年廣東、上海、江蘇、安微、福建、浙江、山東、天津等地高考試題中頻繁考查化學工藝流程題,2013年幾乎各省都涉及到了流程題的考查。此類試題必然有些設問與信息方程式的書寫有關,而往往該處是學生得分障礙較大的地方。
【例2】[2013年全國課標卷I·27(3)~(4)問選編]LiCoO2固體在H2SO4和H2O2混合液中“酸浸”,一般在80℃下進行,寫出該步驟中發(fā)生的所有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寫出“沉鈷”(CoSO4與NH4HCO3反應,生成CoCO3沉淀)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思路分析】結合題給流程來看,LiCoO2是不溶于NaOH的,因此在濾渣中LiCoO2會與H2SO4、H2O2反應,要注意確定氧化劑和還原劑,Co由+3→+2,則LiCoO2是作氧化劑,H2SO4僅提供酸性環(huán)境,還原劑是H2O2,配平可得:2LiCoO2+3H2SO4+H2O2 Li2SO4+2CoSO4+O2↑+4H2O;此時不能顧此失彼,注意要寫所有的反應,另外反應是過量的H2O2受熱分解:2H2O2 2H2O+O2↑;“沉鈷”就是要使Co2+變?yōu)槌恋?,加入的是NH4HCO3,能產(chǎn)生CoCO3,另外必然產(chǎn)生CO2,否則無法配平(可理解為:1個HCO3-電離產(chǎn)生了H+和CO32-,H+結合另1個HCO3-產(chǎn)生CO2):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H2O+CO2↑。
【點評】本題陷阱較多:(1)由于思維定勢的影響,只知道H2O2做氧化劑,結果配平錯誤;(2)以偏概全,漏寫H2O2分解的方程式;(3)不理解用硫酸酸化而不能用鹽酸酸化的原因所在;(4)“沉鈷”時看到陌生的名詞如:“反萃取”、“有機相”、“水相”就束手無策,沒有信心去作答;(5)CoSO4與NH4HCO3的產(chǎn)物不能推測出有CO2和H2O生成,錯誤寫成生成H2SO4,在2009年北京高考、2009年江蘇高考、2012年廣州二模均考過類似的反應: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H2O+CO2↑。從上述不難看出,只有我們慢慢審題,細心作答,才能得到應有的分數(shù)的。
【備考方略】有關與化學工藝流程有關的信息方程式書寫模式可總結如下:先寫出“反應物(原料+加入的物質(zhì)+溶液酸堿環(huán)境) 生成物(目標產(chǎn)物+雜質(zhì))”,再配平。靈活運用守恒(元素守恒、得失電子守恒),正確預測合理的產(chǎn)物,提高準確率。
變式訓練2. 某實驗小組設計如圖1所示的操作流程來制備KMnO4:
①寫出第一步高溫熔融時生成了K2MnO4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反應a的化學方程式
;
③反應b是用惰性電極電解,請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思路分析】題給流程不復雜,反應物和生成物關系明了,關鍵是我們要看得懂流程。①題給流程中反應物已列出有三種,生成物有K2MnO4和KCl,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可知MnO2作還原劑,KClO3作氧化劑,KOH提供堿性介質(zhì)環(huán)境,另外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還有H2O生成,不難配平:3MnO2+KClO3+6KOH 3K2MnO4+KCl+3H2O;②結合流程可知K2MnO4在酸性溶液(通入了CO2)發(fā)生歧化反應,產(chǎn)物MnO2、K2CO3、KMnO4配平即可得:3K2MnO4 +2CO2 ===2KMnO4+MnO2↓+2 K2CO3;③結合流程,根據(jù)電解規(guī)律,Mn的化合價升高,降低的必然是H2O中的氫,生成H2,另外還得到KMnO4和KOH,注意書寫離子方程式,配平得:2MnO42-+2H2O 2OH-+2MnO4-+H2↑。
三、預測型方程式
有些方程式,考生不能準確判斷產(chǎn)物,與上面介紹的兩類相比難度更大。如何正確預測產(chǎn)物?這對能力要求較高,需要考生在問題空間里進行搜索,結合已有知識和題給新信息進行加工、類比、聯(lián)想、討論等多種科學思維方式聯(lián)用,最終得出正確答案。
【例3】[2013年全國課標卷II·27(1)問選編]工業(yè)級氧化鋅(含有Fe(Ⅱ), Mn(Ⅱ), Ni(Ⅱ)等雜質(zhì))的提純方法如下:先加稀硫酸得浸出液,再調(diào)pH約為5后,后加適量高錳酸鉀溶液,加KMnO4此時除掉的雜質(zhì)離子是 ,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加高錳酸鉀溶液前,若pH較低,對除雜的影響是
;【提示:在本實驗條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錳酸鉀的還原產(chǎn)物是MnO2】
【思路分析】題給流程中的Fe(Ⅱ), Mn(Ⅱ), Ni(Ⅱ)等雜質(zhì)可理解是其對應氧化物,這點要能夠理解,否則給后面作答帶來困難。加硫酸ZnO、FeO、MnO、NiO均溶解得到對應的硫酸鹽留在浸出液中,再加KMnO4時,F(xiàn)e2+和Mn2+會被氧化而除去。MnO4-與Mn2+發(fā)生歸中反應產(chǎn)生MnO2這點要想得到,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把主要物質(zhì)配出來:2MnO4-+3Mn2+——5MnO2↓,左邊缺2個O,右邊缺4個正電荷,只要在左邊補2個H2O,右邊另外生成4個H+剛好配平此反應:2MnO4ˉ+3Mn2++2H2O=5MnO2↓+4H+; Fe2+的氧化產(chǎn)物是否為Fe3+呢?這就要注意題給的pH=5,周知Fe3+在pH=3~4時已完全轉(zhuǎn)化為Fe(OH)3沉淀,此時生成Fe(OH)3才比較合理,這樣才符合除雜而不引入新的雜質(zhì),將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主要物質(zhì)列出:MnO4-+3Fe2+——MnO2↓+3Fe(OH)3↓,左邊缺7個O,只能在左邊再補7個H2O,而非補7個OH-(酸性條件補充OH-不合理),這樣右邊會多余5個H,剛好寫成5個H+,滿足兩邊電荷守恒:MnO4ˉ+3Fe2++7H2O=3Fe(OH)3↓+MnO2↓+5H+。結合題意可知若pH過低,酸性過強,鐵離子和錳離子不能生成沉淀,從而無法除去鐵和錳雜質(zhì)。
【點評】本題難點:(1)Fe(Ⅱ), Mn(Ⅱ), Ni(Ⅱ)等雜質(zhì)理解為其對應氧化物,導致判斷錯誤,影響后面問題的準確率;(2)離子方程式的配平錯誤,①產(chǎn)物判斷錯誤,不能理解是生成Fe(OH)3;②介質(zhì)寫錯,不能理解生成Fe(OH)3還生成H+,因而反應物補充了OH-,③漏寫沉淀符合等各種錯誤。回答第二空的方程式要結合第一空和第三空來看好理解些,因為第一空就是除雜,但不能引入新雜質(zhì),只能轉(zhuǎn)化為對應沉淀才行,第三問就是問控制pH的原因,但不少同學無整體意識,而導致該題失分特別嚴重。
【備考方略】有關產(chǎn)物預測時一定要注意不只是滿足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還要注意環(huán)境介質(zhì),因為物質(zhì)的具體存在形式不只是滿足氧化還原規(guī)律就對,還得看環(huán)境的酸堿性。書寫反應式要注意巧用水的小技巧,具體可列表如下:
從上表可清晰表明:在酸性介質(zhì)中,生成物不可能是OH-,在堿性介質(zhì)中生成物不可能是H+,在中性介質(zhì)中,生成物可能是H+、OH-、H2O等。例如2012年全國卷也有類似問題。
變式訓練3 、(2013年廣東高考理綜第31題(3)問改編)請寫出O3通入到FeSO4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的離子方程式,已知:溶液pH反應前為5.2,反應后變?yōu)?.1,且O3參與的反應和:2I-+ O3+2H+= I2+O2+H2O類似。
【思路分析】本題要求所寫的反應方程式與本例相似,是今年我省得分率較低題目之一,要求考生要學會類比,但又不能機械類比。不注意pH的變化,則會認為發(fā)生反應為:O3+2Fe2++2H+=2Fe3++O2+H2O……①的典型錯誤。因為這樣會導致pH升高,另外pH=4.1時,F(xiàn)e3++3H2O=Fe(OH)3↓+3H+……②進行完全了,因而所寫的反應應該是①與②相加消掉Fe3+,即:2×①+②得:O3+2Fe2++5H2O=2Fe(OH)3↓+4H++O2。這樣既能解釋pH下降,又能解釋鐵的存在形式。
四、計算型方程式
這類與計算相結合的方程式書寫難度最大,部分考生會望而生畏,直接放棄,高考考慮得分因素,一般考得少,作為有區(qū)分度的考點使用。例如2011年全國課標卷的第26題的熱重分析、2012年全國課標卷的第26題FeClx的確定,計算量都較大。
【例4】(在不同溫度下Fe2O3被CO還原,產(chǎn)物可能為Fe3O4、FeO或Fe,固體質(zhì)量與反應溫度的關系如圖2所示:
(1)根據(jù)圖像推斷400℃-500℃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圖像推斷600℃-650℃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3) 根據(jù)圖像推斷700℃-800℃之間發(fā)生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首先我們要讀懂圖像中的曲線變化含義,200℃-400℃質(zhì)量不變,400℃-500℃質(zhì)量第一次減輕,600℃-650℃質(zhì)量第二次減輕,700℃-800℃質(zhì)量第三次減輕,之后不再變化了,并且結合題意知反應過程中固體減少的質(zhì)量只能是氧元素的質(zhì)量,以此思路進行計算即可得固體成分,再進行方程式書寫即可。(1)先算出n(Fe2O3)=48.0/160=0.3mol,,400℃-500℃之間:△m(O)=(48.0-46.4)g=1.6g,減少n(O)=0.1mol,450℃時產(chǎn)物中n(Fe)=2n(Fe2O3)=0.6mol、n(O)=3n(Fe2O3)-0.1mol=0.8mol,即對應固體化學式為Fe3O4, 故400℃-500℃之間的反應可表示為:3Fe2O3+CO 2Fe3O4+CO2;(2)500℃-600℃之間質(zhì)量不變,仍為Fe3O4, 600℃-650℃之間:△m(O)=(48.0-43.2)g=4.8g,減少n(O)=0.3mol,650℃時產(chǎn)物中n(O)=3n(Fe2O3)-0.3mol=0.6mol,故化學式為FeO,則600℃-650℃之間的反應為:Fe3O4+CO 3FeO+CO2;(3)800℃時固體質(zhì)量33.6g為0.6molFe的質(zhì)量,故700℃-800℃之間的反應為:FeO+CO Fe+CO2。
【點評】關于熱重分析法的相關計算,最早出現(xiàn)在1997年全國高中化學競賽初賽中,考查MnC2O4·2H2O的熱重分析,隨后2000年廣東省高考考了CaC2O4·2H2O、2011年全國課標卷考了CuSO4·5H2O的熱重分析,近幾年各地模擬題中也常出現(xiàn)考查此類計算,此類試題要讀懂圖表的含義,搞清楚變化特征,將數(shù)學問題轉(zhuǎn)化為化學問題是關鍵之一。
【備考方略】關于計算型方程式書寫其實關鍵還是在計算,當我們掌握有關物質(zhì)的量的計算這一基本能力,能夠?qū)D、表、數(shù)據(jù)這些抽象語言通過具體計算轉(zhuǎn)化為化學語言,題目才能順利答對,這也是體現(xiàn)個人學習能力和化學學科魅力所在之處。在平時的訓練中必須有意識的培養(yǎng)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學會自己計算,不要依賴于答案,做多了自然能夠順利突破這個瓶頸。
變式訓練4、某化合物中A中僅含K、Fe、C、N四種元素。取36.8gA加熱至400℃分解成KCN、Fe3C、C、 N2,生成的N2折合成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L,F(xiàn)e3C質(zhì)量是C質(zhì)量的3倍。Fe3C的物質(zhì)的量是N2物質(zhì)的量的1/3,則A的化學式為 ,寫出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思路分析】利用題給數(shù)據(jù)計算可得:n(N2)=0.1mol;n(Fe3C)=0.1/3mol,m(Fe3C)= 0.1/3mol×180g/mol=6g,則m(C)=2g,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可得:m(KCN)=36.8-2.8-6-2=26g, n(KCN)=26g÷65g/mol=0.4mol,根據(jù)元素守恒:n(N)∶n(Fe)∶n(C)∶n(K)=(0.2+0.4)∶0.1∶(0.1/3+1/6+0.4)∶0.4 = 6∶1∶6∶4,結合題意再整理順序可得化學式為:K4Fe(CN)6,結合物質(zhì)的量的關系,可寫出400℃時分解方程式為:6K4Fe(CN)6 C+2Fe3C+6N2↑+24KCN。
其實信息方程式的書寫類型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借助蓋斯定律的書寫類型、電化學中的電極反應類型、有機推斷中的反應類型等,總而言之書寫這些信息方程式,我們要遵循化學反應原理,進行推導、切不可違背反應原理,再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順利解決。
(作者單位:普寧市華美實驗學校)
責任編校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