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杈葉槭在我國的樹種中,屬于槭樹科中的秋色樹種之一,屬于我國的珍稀樹種。但是隨著人們對杈葉槭資源需求的不斷加大,珍稀樹種資源在日益減少。為了有效的對杈葉槭樹種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相關的工作人員從2006年起,著重對杈葉槭的生物學與生態(tài)學特性進行了分析,運用原產地調查和引種的方式進行觀察,對種苗的繁育、人工栽培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多次的試驗和研究。因此,本文通過對杈葉槭生物學特性與苗木培育技術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杈葉槭;生物學特性;苗木培育;技術分析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202種槭樹科植物,在我國分布的約有151種,占據(jù)全世界槭樹科的75%。我國雖然具備比較豐富的槭樹樹種資源和歷史悠久的槭樹栽培歷史,但是我國的槭樹沒有被充分的開發(fā)運用。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和日本,對槭樹科植物進行的栽培、利用已經具備了很高的水平。杈葉槭具有優(yōu)美的樹資、婆娑的枝葉,秋葉為鮮紅色或者金黃色,在我國的槭樹科中具有獨特的特色,是我國特有的秋色樹種。本文通過對杈葉槭生物學特性與苗木培育技術進行分析,旨在對槭樹珍稀樹種進行開發(fā)利用。
一、杈葉槭的基本信息分析
通過對杈葉槭的形態(tài)特征和地理分布進行分析:
1.杈葉槭的形態(tài)特征
杈葉槭屬于落葉喬木,高度在5~10cm范圍內。具有小枝細瘦、無毛的特點,在顏色上,當年生長的樹枝為紫褐色,多年生長的樹枝分為橄欖色和綠褐色兩種。葉子有紙質和膜質兩種,基部截形接近于心形,長度為6~8cm,寬度在7~12cm之間,常裂為7~9個,其裂片為長圓形或者近似于卵形,長度為4~5cm,端尾狀呈銳尖形態(tài),具有稀疏性和不規(guī)則性的鋸齒。杈葉槭的葉片在幼期時,兩面長出柔毛,隨著時間的推移,葉脈逐漸變密,長大后葉子上面無毛。葉柄約為5cm,具有細瘦、無毛特點。杈葉槭的花呈雜性,雄性花和兩性花屬于同株,頂生傘房的花序有4~8朵花,花梗長度約為4mm。堅果是淡黃綠色,形狀為橢圓形,長度在5~7mm之間,寬度在4~5mm之間。杈葉槭的花期約在4~5月份,果期為9月份。
2.杈葉槭的地理分布
我國的杈葉槭的分布區(qū)域主要在河南省的西南部、湖北省的西部、陜西省的南部、四川以及云南等各個地方。其中,杈葉槭資源區(qū)域的分布在河南最為集中,分布區(qū)域主要在伏牛山區(qū)、大別山區(qū)的局部地區(qū),在伏牛山區(qū)的南坡和北坡中分布最為集中。在河南省,杈葉槭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900m之間,普遍生長在山坡、溪流以及山溝旁邊的落葉闊葉林中。杈葉槭的伴生喬木樹種主要包括了五角楓、領春木、水曲柳、山核桃以及秦嶺槭等樹種;伴生喬木主要包括了瓜木、接骨木、高聰珍珠梅以及小花溲疏等樹種;伴生草本主要包括玉竹、野芝麻、蝎子草、紫花碎米薺以及管花鹿藥等樹種;層間植物主要有三葉地錦和扶芳藤等植物。
二、杈葉槭生物學特性與苗木培育技術分析
通過對杈葉槭的生物學特性和苗木培育技術進行詳細的分析:
1.杈葉槭的生物學特性
杈葉槭屬于喜溫涼的植物,適宜生長在濕潤的氣候中。在河南地區(qū),杈葉槭普遍分布的區(qū)域氣候屬于夏季涼爽、多雨霧,冬季寒冷、多霜雪的環(huán)境中。冬季溫度為零下二十攝氏度時,杈葉槭的樹枝不會被凍害。杈葉槭屬于喜光物種,在光線不強的山溝、山谷和林子中不會開花結果,且苗期具有耐庇蔭性,在林子的下面或者林子的邊緣能夠長出幼苗。不適應干熱氣候,在海拔區(qū)域低的環(huán)境下,如果不對幼苗進行遮陰,那么幼苗就不能得到良好生長。杈葉槭有很好的土壤適應性,例如在酸性、微堿性、中性以及石灰質土壤類型中均能得到很好的生長,其喜歡生長在深厚、腐殖質層厚、排水良好以及肥沃的土壤中。
2.杈葉槭的苗木培育技術
通過對杈葉槭種子的采集、貯藏、催芽、播種、苗期管理以及大苗培育等方面的技術進行分析:
(1)采集種子。選擇生長在20~50年的壯齡樹,并且生長健壯、沒有發(fā)生過病蟲害的樹木作為采種的母樹。到了8、9月份,當母樹的果實由原來的黃綠色轉變?yōu)辄S褐色或者紅褐色時,就可以進行種子的采集,將果序進行采摘或者使用高枝將果序剪下來。種子采集后,將其放置在陰涼干燥處進行通風,將果序和其它的雜質去除后,得到較為純凈的翅果,也就是杈葉槭的種子。
(2)種子的貯藏。杈葉槭的種子具有休眠的特點,需要運用沙藏的方式進行處理,進而導致種子能夠正常萌發(fā)出來。貯藏的方法,首先將種子放置在35~40℃范圍內的溫水中,浸泡約1~2d,然后每天換兩次水,浸泡好后,將種子打撈出來控水,將種子和粗河沙按照1:3的比例進行混合攪拌,在被高陰、干燥的地方進行挖坑,將種子沙藏。
(3)催芽。對種子進行播種時,在3月份開始。在進行播種前的16~21d,要將種子在沙藏中的萌動情況進行檢查。如果種子沒有出現(xiàn)萌動狀態(tài),那么要將種子從沙藏坑中取出來,放置在陽畦上進行催芽。催芽的方法就是通過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構建南低北高的陽畦狀的催芽床,然后在下面墊些磚塊或者草墊,以便能夠實現(xiàn)透水、透氣,另外,在上面鋪設的種子,厚度在20cm左右,并在種子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遇到陰雨天氣,為了實現(xiàn)保溫,要加蓋一層草墊。并每天翻動一次,讓種子實現(xiàn)受熱均勻,并能及時進行補水??梢缘脑挘部梢詫⑵渲苯臃胖迷谌展鉁厥抑羞M行催芽。
(4)播種。對種子進行播種時,選擇肥沃、深厚、排水性能好的沙壤土、沙土作為育苗的場地。實現(xiàn)深耕細耙、施足底肥的效果。
(5)苗期管理。在播種后的20~30天后,苗木出土。大多數(shù)苗木出土后,需要及時的將覆蓋的地膜和蓋草撤除。由于杈葉槭的幼苗不適宜在干燥炎熱的氣候中生長,因此,需要提早搭建遮陰棚,透光度控制在50%左右。杈葉槭的幼苗比較喜歡生長在濕潤透氣的環(huán)境中,苗木出土后到六月底,要根據(jù)天氣情況進行適當?shù)难a水,并通過澆水對苗木生長的土地進行松土。7、8月份是我國華北地區(qū)的雨季,需要及時的將圃地中的積水排出來,進行中耕松土。
(6)大苗培育。杈葉槭在野生的環(huán)境中能夠長成大喬木和小喬木。通過對相關的引種進行觀察,了解到在人工栽培的情況下,應該以培養(yǎng)杈葉槭的小喬木為主,在園林中有很好的應用效果。對杈葉槭苗木進行培育時,首先應該在原來的播種圃地中運用連續(xù)性的培育方式,培育3年左右,當苗木的枝干達到2米左右、地徑超過1厘米時,運用分栽的方式,保持株行距為1.5m×1.5m。另外,在培育2~4年后,確保苗木的地徑約為5cm時,將苗木出圃,然后進行應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對我國的珍稀樹種杈葉槭的生物學特性與苗木培育技術進行分析研究,旨在有力的促進杈葉槭樹種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滿足人們日益增加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孟慶法,高紅麗,趙鳳蘭等.河南省野生槭樹種子育苗試驗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27):133-137
[2]徐廷志.云南槭樹紅葉觀賞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89,10(31):95-96
[3]孟慶法,高紅莉,劉志術等.杈葉槭生物學特性與苗木培育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26):209-210
[4]金雅琴,李冬林.復葉槭苗期生長特性及育苗技術研究[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9,03(11):9-10
[5]章建紅,李修鵬,李玉祥等.花葉復葉槭引種栽培試驗[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7,02(31):95-96
[6]趙慶濤.復葉槭優(yōu)良無性系——青竹復葉槭選育及其特性[J].河南農業(yè)大學,2009,14(0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