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疤焐蠠o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边@是豫西南農(nóng)村流傳上千年的民諺,說的是婚嫁習俗。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列為子女孝道主要內容,適婚男女自選對象、私定終身向來被視為“大逆不道”。盡管《詩經(jīng)》早就有花季少女暗戀帥哥或互相傾慕的情形,但“有情人終成眷屬”卻無不需要媒人從中撮合。即使是《天仙配》中的董永與七仙女互結夫妻亦然需要一棵古樹做媒人方才感到合情合理。
一說起媒人,人們往往就會想到媒婆。媒婆,指舊時以說合婚姻為職業(yè)的婦女,存在歷史悠久,有官媒和私媒之分,是古時男女婚配的重要中間人。還有伐柯、紅娘、冰人等別稱,也是古代民間的重要職業(yè)之一。在舊時代的三百六十行中,媒人是很重要的一個行當。
智慧與口才
筆者印象最深刻的當數(shù)有一年央視春節(jié)晚會上蔡明與郭達演的小品節(jié)目——《相親》。當男主人公(郭達飾)與妻子離婚后求媒婆(蔡明飾)說親,當渴望相親成功時,要求媒婆把親事“說成”,果然,媒婆 “善說六國”,鼓動如簧巧舌,對女方極盡夸獎男方之能事,羅舉男的聰明絕頂,十五歲就學校畢業(yè)了,女方懷疑時,媒婆失急慌忙說是自幼聰慧多次跳級十五歲便學校畢業(yè)了……當男的接到前妻打來的電話同意復婚后,又要求媒婆把相親“說黃”,于是媒婆又用三寸不爛之舌,對女方極盡貶損男方之本事,羅舉男的蠢笨之極,當女方追問“你剛才不是說男的非常聰明,十五歲就學校畢業(yè)了嗎?”媒婆慌不迭地解釋說,男的笨得很啊,十歲才上幼兒園,幼兒園就上了六年,十五歲才幼兒園畢業(yè)啊……前邊為了取悅女方說男方工作敬業(yè)上班積極,后邊勸說女方死心,解釋說男方愛占公家便宜,上班早是為了把家里的碗筷、衣服之類的東西拿到單位去洗來省自家的水電……媒婆的表現(xiàn)令人忍俊不禁,媒婆的口才令人嘆為觀止。
仔細觀察,游走在鄉(xiāng)村的媒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的嘴,這使她區(qū)別于其他婦女。那張嘴始終在動,它似乎受到了鄉(xiāng)村歷史的啟發(fā)。她可以在村與村之間游走,她的目光總是會在游走之中,發(fā)現(xiàn)吳家的小伙子或劉家的姑娘——鄉(xiāng)村的媒婆因為事先已經(jīng)尋找到了婚姻的紐帶,所以,她可以帶著那張嘴,把劉家的姑娘介紹給吳家的小伙子。
總而言之,鄉(xiāng)村的姻緣除了自由戀愛之外,大部分依靠的是媒婆的牽線搭橋。媒婆的出現(xiàn),使鄉(xiāng)村的年輕男女們相互尋找到了紅線和橋梁。每當媒婆出現(xiàn)在哪一家時,她已經(jīng)帶著她那聯(lián)系姻緣的語言而來;她的嘴一張一合,說個不停,言辭夸張而不做作,語言樸實而生動。她有一種天性,仿佛受到了一根根紅線和一座座橋梁的影響,頗受激勵,決心促成一樁又一樁的婚事。當她向劉家的姑娘講述吳家的小伙子時,她已經(jīng)事先了解到了劉家的姑娘在鄉(xiāng)村的理想擇偶條件。劉家的姑娘有一雙像湖水一樣明澈的眼睛。她扎根在鄉(xiāng)村,決心尋找到另一個安分守己的農(nóng)村小伙子,像她的根須一樣堅固地綿延在土地里。聰慧的鄉(xiāng)村媒婆看到了這一切之后,便開始為這個姑娘去四處尋找鄉(xiāng)村的小伙子。在那古老的水車旁邊,媒婆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伙子。她很快打聽到小伙子的身份,了解他的品性,了解他的歷史,于是,鄉(xiāng)村媒婆把一個終日守候水車的小伙子帶到了姑娘面前,他們之間的紅線就是彼此可以扎根的鄉(xiāng)村,他們之間的橋梁就是彼此一見鐘情之后所置身的田園。媒婆幫助他們牽好線、搭好橋之后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她又開始四處游走,因為只有游走才能進入鄉(xiāng)村復雜的人際關系之中。媒婆的嘴在微風中啟開,她總是有理由陳述自己的見地,每當她的聲音出現(xiàn)時,意味著她已經(jīng)在設計鄉(xiāng)村的另一樁姻緣關系。
鄉(xiāng)村的每一樁姻緣關系都離不開家族關系。它像千絲萬縷的土布,是由杰出的鄉(xiāng)村編織家在織布機上完成的。這種關系離不開土地,離不開鄉(xiāng)村家族的經(jīng)濟意識和道德觀念,甚至也離不開鄉(xiāng)村的審美意識。所以,一個用嘴陳述姻緣關系的鄉(xiāng)村媒婆,她必須融入到這種關系之中,必須掌握鄉(xiāng)村的每一種道德原則,掌握每一種鄉(xiāng)村人際關系的知識,才有可能促成一件好的、幸福的姻緣。
她的嘴必須非常流暢地敘述一件姻緣關系之中的未來圖景,讓人們看到一樁鄉(xiāng)村婚禮的場景以及一輩子的幸福關系;她還必須用嘴陳述現(xiàn)實狀況,一男一女的現(xiàn)實離不開他們的田地、鹽巴、房屋,離不開他們有多少頭牛、多少頭驢、多少勞動力、多少次期待和夢想……這一切,一個鄉(xiāng)村媒婆都必須用她的嘴去闡述清楚。
當一個鄉(xiāng)村媒婆用她那牙齒與舌頭間的摩擦使一男一女發(fā)現(xiàn)了他們未來的婚姻故事時,這件姻緣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然后,她又為盡快地促成這樁婚姻,計算著時間。一個鄉(xiāng)村媒婆像幽靈一樣可以計算出那個貼滿了喜字的日期,看到這個日期時,她的臉上充滿了喜氣。鄉(xiāng)村中準備進入婚姻的男女,正是從這種喜氣之中確定了自己的終身,確定了自己的幸福道路。
游走在鄉(xiāng)村的媒婆的露面,一說話,就會讓未婚的鄉(xiāng)村男女變得慌亂起來。當媒婆出現(xiàn)時,他們有時候會藏起來,有時候也會坐在媒婆對面望著她的嘴,從媒婆的語言中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將會發(fā)生變化,感受到自己將按照祖祖輩輩行走的路。在鄉(xiāng)村中尋找自己的配偶,并與這配偶一輩子廝守土地,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所以,他們會在鄉(xiāng)村媒婆的言詞中,去尋訪自己的另一半。
媒婆為男女青年們熱情地牽線搭橋之后,男女青年們在談戀愛交往的過程之中,碰到問題時也會來找媒婆。一個鄉(xiāng)村媒婆即使面對難分難解的問題,也會幫他們尋找到生活中的真諦,因為她是鄉(xiāng)村的旁觀者、局外人、人性的洞察者,還是青年男女做人處世的導師、鄉(xiāng)村糾紛的調解員和愛情婚姻家庭情感的心理咨詢師。
一句話,鄉(xiāng)村媒婆的腦瓜子和眼神中透露著鄉(xiāng)村的人情世故,嘴巴里更是迸發(fā)出無窮無盡的鄉(xiāng)村智慧。鄉(xiāng)村媒婆的嘴巴何其了得!
操守與圈套
自古行業(yè)有規(guī)矩,媒婆也有媒婆的職業(yè)操守,她的操守反映在她的言行舉止上。有些媒婆善于鼓動三寸不爛之舌,以登百家門吃百家飯煉就的口才,把姻緣說得天花亂墜,甚至故設圈套,硬搞“拉郎配”。
俗話說,國有國法,教有教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干媒婆這一行也是有規(guī)矩的。媒婆這一行原是很受人尊敬的,因為遵守媒婆這一職業(yè)操守的是絕大多數(shù)。在古代婚姻中,媒婆收受禮金,婚禮上還要受到新婚夫婦的禮拜,生兒育女后,還多攀認干親,都說明媒婆的地位和身份。
“媒婆”這一行中,其實從業(yè)者男女皆有,但向來是中年婦女為多,因為她們出入人家宅院方便,與做父母輩的人也好溝通。做媒婆的女人一要聰敏練達、通曉人情世故;二是腿腳勤快、不辭辛苦;三要能說會道、條理分明;第四,還要有一些經(jīng)濟頭腦,在雙方過禮下定之類的交割上,能把握公允適度,皆大歡喜。另外,還有一項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信譽、口碑好。凡經(jīng)其撮合的婚姻,夫妻和美,兒女盈床,家和業(yè)興,姻親益彰,自然會引來更多的生意。如果只為了中間得利,而花言巧語,欺編握合,必然會引起四鄰非議、道路以目。這樣,她的生意經(jīng)也就念不下去了。尤其在中國的農(nóng)村,十里多同姓,百里亦攀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依媒婆行里的話說“指東說西、瞞天欺地、損陰害德的事情,給我們個金山也是干不得的。碧霞天君是我們的心神,觀音菩薩是我們的供神,送子娘娘是我們的護神。這些神靈都在看著我們,如有一絲欺心之處,都會記在賬上,我們一輩子也是還不清的。”
但是,有些媒婆的口碑并不好。換句話說,有些媒婆的職業(yè)操守并不好?!肮湃嗽疲荷嘤腥?,婦人是之,乃會腐,肉會遺,舌不爛矣,吾等原不信,今日有幸見之,始知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實乃百聞不如一見最佳例證,甚謝!”這是言情小說“穿越”相關的開山之作——席絹的《交錯時光的愛戀》里面,女主角諷刺一個媒婆兼老鴰的話。民間也有不少俗諺譏諷媒婆:如“媒婆口,無量斗”,“十個媒婆九個說”,“無說不成媒”等。但是說歸說,待兒女大時,依然要請媒婆上門,請她們?yōu)樽约旱暮⒆觽內ヅ视H擇偶。
而一些鄉(xiāng)村媒婆,或急于真心實意撮合一對男女,或為了取悅男方從中謀利,時不時上演一出出“布袋買貓”(豫西南方言,意思是弄虛作假)的鬧劇。
記得笑星趙本山的搭檔宋丹丹在小品《懶漢相親》中的遭遇:一個好吃懶做的窮光蛋請村長保媒,介紹一個視力很差的村姑上門“看家”,家徒四壁,怎么辦?廢紙盒冒充電視機,吹氣球冒充洋沙發(fā),唯一值錢的家俱是一只保溫茶瓶,還是從鄰居家借來的……視力欠缺的村姑東瞅瞅西望望,要坐沙發(fā)坐不得,要看電視無圖像,媒婆為了掩蓋真相,急中生智冒充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主持人播報節(jié)目,……慌亂當中,村姑踢碎茶瓶,懶漢子把氣球坐爆炸,方才狼狽收場?;槭伦匀慌萘藴?!
在筆者的家鄉(xiāng),關于媒婆的“圈套”,例子也有很多。至今尚記得一例——
幼時,農(nóng)村集體化,靠工分吃飯,即使哪家勞力再多,也富裕不到哪里去,頂多多置幾口缸,多分點糧食。但那多出的幾口缸比現(xiàn)在的幾百萬誘人多了,可能方圓十幾里人人皆知。那時女孩看家,不看你學歷,不看你存款(哪家會有存款?。。膊豢茨銈€高個矮、胖瘦憨精,只要家有存糧,四肢發(fā)達,能掙工分就行了,缸的多與少就是一切一切的標志。因此,看家者(女青年及陪同親屬)進男方家,不看別的,只看缸的多少,看存糧的多少。這個方法雖可靠但也有出問題的時候。記得我們村上有家說媳婦,女方家是別的公社的。那天,男方家里一口氣整了五個大缸,把玉米、麥子整的滿滿的;女方的嫂子一進門見缸多,喜上心頭,用手一摸,個個滿得要流出來,二話不說就把親事定了下來。誰知女孩子一進門,第二天就哭著回去了。咋了,那缸是人家的,那缸下面裝的是牛草料,上面只有一層糧食而已。只怪她嫂子讓滿滿的糧晃花了眼,工作不細致,沒有用手插下去看個究竟,上了當!但哭有啥用?門已過了,人也讓人家睡了,咋整?苦日子熬著過唄!不過,過門后女方也認命了,而且自立門戶后,是個非常稱職的“管家婆”,省吃儉用,養(yǎng)豬養(yǎng)鴨又種菜,還送丈夫到娘家堂哥處學得一門做家俱掙錢的手藝,現(xiàn)在人家兒孫成群,幸福著哩!
如今,時代不同了,特別是信息發(fā)達,人際交往頻繁。東鄰西舍,甚至方圓百里,張三、李四、王五,各家的情況似乎“路人皆知”了。鄉(xiāng)村媒婆失去了“布袋買貓”的條件和機會。更重要的是,適婚男女交往的密切,以及現(xiàn)代文明的耳濡目染,媒婆設置“圈套”的案例幾乎銷聲匿跡了。
筆者認識一位在內鄉(xiāng)縣名氣很大的媒婆。她給自己立了一套“法典”,其中就有這樣的內容:人品不正、身體不好、習慣不良的一律不介紹;男女雙方空間距離遙遠的一律不介紹;功利性太強、談戀愛態(tài)度不端正的一律不介紹。她說,一個人工作不順心,可以調換,可以辭職,而一旦走進了婚姻,那就是一輩子的大事了。而征婚者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有部分人以征婚的名義,企圖騙取異性的感情。正因為這樣,她時刻提醒自己:當紅娘一定要見到征婚者本人;一定要為征婚者把好第一關,警惕不良征婚者騙婚騙色騙錢。
當紅娘以來,她一直要求每個征婚者都得向她提供一套詳盡的真實的個人信息,比如工作單位、職業(yè)、收入水平、聯(lián)系方式、婚史、身高等,每個征婚者都不可繞過這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可胡編亂造。
她告訴筆者,她說媒的信條是:“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幸福,我的幸福是讓有情人終成眷屬?!彼o無數(shù)的單身男女介紹了對象,已結婚的就有420多對,正在熱戀之中的還有210多對。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二十多年來,她不論春夏秋冬,不分醋暑嚴寒,不惜身心受累,不顧誤會生氣,走街串巷,走村入戶為眾多青年做“紅娘”。當“媒婆”的過程雖然嘗遍了酸甜苦辣,但每當她看到青年男女單身而來,雙雙而去,一種甜蜜的滋味便洋溢在心頭。每逢過年過節(jié),經(jīng)她牽線促成的一些美滿姻緣的家庭,有的老少幾代,有的夫妻雙雙上門看望她,令人非常感動。她的院子里,一天到晚來訪者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