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語文要正確認識,準確定位;語文學習要抓住課堂,借助課本,著眼生活。
關鍵詞:語文;生活;工具書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學好語文、用好語文是我們每一個中學生的責任和使命。北京市教育局最近剛剛公布了2016年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語文的卷面分值由原來的150分提高到了180分,這一變革更突出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然而,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班里不少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不重視,語文學習狀況令人擔憂,個別學生錯字、別字司空見慣;文體、常識模糊不清;傳統(tǒng)文化知之不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詢問之下得知:學生覺得語文面廣而不好著手,語文學習并不重要,語文學習無從著手。那么高中語文到底能不能學好呢?又該怎樣去學習語文這門課程呢?我認為語文學習存在問題的學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去改變,去提高。
一、對語文學科正確認識,準確定位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知識性的雙重性特點。一方面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學文學科又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文學性、功利性、藝術性。教學大綱對高中語文提出的要求是,強調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即信息的篩選、提煉、概括;文學作品的點評、鑒賞;寫作水平的提高;人文修養(yǎng)的提升等等。我認為學生只有明確語文大綱的要求,才會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使學生更好的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計劃,懂得學習語文的必要和意義,從而自覺地去學習語文。
二、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要抓住課堂,借助課本,著眼生活
高中語文課本所選課文是以模塊的形式出現(xiàn)的,所選課文全面且堪為各文體的典范。因此,學生要想學好語文課程,首先要抓緊課堂,緊跟教師的講解、分析,學會舉一反三,懂得將課堂知識遷移于外,這也就將課堂知識學活了。其次,要學會重視課本。新課改倡導學校自選教材版本,但又要求教學不能拘于教材,要求以教材為藍本,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言在此而意在外。這樣就給教材劃了限定——高中語文課本所選文章必須為各類各種文章的典范,可以充分代表各類各種文章特點。這就要求學生立足課本,學生只有借助課本才能掌握好語文課程的各種知識。再次,語文課程源于生活,學生必須懂得“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這一道理。語文課程是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最為親密的一門課程了,學生如果能有熱愛生活,關心生活,留心生活之心,那么語文課程就會成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因此語文的學習還應將課堂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相信這樣必能學好語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語文課程學習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所謂的技巧其實不外乎:1.日常聽課時多留意授課教師的講課思路,多關注教師是怎樣對課文進行分析的。2.積累考試答題技巧,語文考試答題是有一定的套路的,學生應明確掌握各種題型答題的規(guī)范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講授新課時思路一般分兩步:形象感知(了解作者、背景介紹、解決字詞、感知課文、結構劃分和內容概括)、討論探究(創(chuàng)作動機討論、情節(jié)討論和主題討論等)。應對考題,首先要保持卷面整潔;其次要做到所答對所問;再次要使用術語要準確;最后要答案組織有條理,顯重點。
四、語文課程的學習少不了借助工具書和課外書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成語詞典》等工具書是一個高中生必備的。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語文工具書的使用就是我們學習語文課程的“器”和“糧草”。至于課外書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浩瀚。
希望以上所言,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
(作者單位 陜西省興平市西郊高級中學)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