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和深化體育課程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我校七年級學生進行課堂教學試驗,提出了體育課“學、講、練”的新型教學策略。
關(guān)鍵詞:“學、講、練”;教學策略;接力賽
一、“學”的策略
“學”的策略主要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對學情的分析。
1.教材分析
接力賽是由幾個人或多人組成接力隊,每人跑完一定的距離,用接力棒等進行傳遞,相互配合跑完全程的集體運動項目。接力賽能有效地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激發(fā)快速奔跑的潛能。接力比賽要求各棒隊員之間協(xié)調(diào)配合,保證在快速跑進中完成傳接棒動作。
2.教學方法
講解示范法:通過教師對行進間傳接棒技術(shù)動作要領(lǐng)的完整示范,讓學生對接力跑傳接棒技術(sh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提問法: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順利導入教學內(nèi)容。
游戲法:通過接力賽游戲練習,既可達到熱身的效果,同時也能讓學生體驗傳接棒技術(shù),為后期傳接棒技術(shù)教學作好鋪墊。
實踐法:通過分組進行原地和行進間的傳接棒技術(shù)讓學生親身實踐,逐漸掌握接力跑技能。
糾錯法:在學生進行練習時,教師在一旁巡視,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教學比賽:在完整的技術(shù)練習之后,及時地分組進行比較正式的比賽,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很好地鞏固了剛剛學到的體育技能。
3.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年齡在11~12歲左右,正處于青春初期,朝氣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戰(zhàn),好勝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對接力跑技術(shù)比較喜歡,同時也存在部分學生身體素質(zhì)及協(xié)調(diào)性差的現(xiàn)象??偟膩碚f,學生對本次課的內(nèi)容將表現(xiàn)出較強的求知欲。但由于他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占優(yōu)勢,并容易擴散,所以,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時間不長。
二、“講”的策略
1.“講”的方法
教師在進行動作要領(lǐng)的講解時,要盡量口語化,避免使用過于專業(yè)化的詞匯,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技術(shù)。
2.“講”的時機
首先,在教師示范動作之后,及時地進行要領(lǐng)的講解;其次,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給予提示和糾正;再次,在學生練習后,讓技術(shù)動作較好和存在普遍問題的學生進行動作示范對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再次糾正。
三、“練”的策略
1.“練”的方法
(1)原地的徒手模仿動作練習,用于固定傳接棒的手形。
(2)兩人一組原地擊掌代替?zhèn)鹘影艟毩?。讓學生對傳接棒有個初步的動作概念,注意兩人前后錯開站立,左手擊右手掌(右手擊左手掌)。
(3)四人一組行進間擊掌代替?zhèn)鹘影艟毩?。讓學生體會傳接棒的時機。
(4)兩人一組原地傳接棒練習,注意左手交棒,右手接棒。
(5)四人一組行進間的傳接棒練習,注意前后錯位,左交右,右交左。
(6)分組進行4*50米教學比賽。教師要講明各棒次的人員配備及分工,并講明傳接棒的時機及要求。
2.“練”的時機和順序
先從徒手模仿練習開始,然后進行原地擊掌代替?zhèn)鹘影艟毩?,逐漸過渡到行進間傳接棒練習,最后通過教學比賽鞏固學生已學的技能。
總之,在運用“學、講、練”教學策略進行接力賽教學時,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高,技能的掌握情況也較好。
參考文獻:
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體育與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一中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