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中“像、物大小關(guān)系,實像與虛像的判斷及像、物與平面鏡的位置關(guān)系”,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
【學情分析】
學生易受生活經(jīng)驗影響,認為像、物大小與距離平面鏡的遠近或大小有關(guān)系,在探究過程應指導學生正確認識。
【設計理念】
立足探究,緊扣中考考點,讓學生經(jīng)歷基本的探究過程,感受探究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
2.了解平面鏡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究過程,體會探究妙趣。
2.掌握“替代法”研究問題,建立正確的虛像概念。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體會物理學知識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指導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虛像。
【探究器材】
教師: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課件。
學生分組:玻璃板、支架、二只一樣大小的蠟燭、刻度尺、鉛筆、白紙、火柴。
【教學過程】
一、設疑
教師:以生活中照鏡子為例,引入平面鏡和成像。
學生:討論、思考、總結(jié)。
二、猜想與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合理假設和猜想。
1.像的位置
2.像的大小
3.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距)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物距)的關(guān)系
4.像的虛實
三、設計實驗
“替代法”確定像的位置。
四、探究過程與搜集證據(jù)
教師:探究器材的作用是什么?使用刻度尺測量要注意哪些事項?
學生:回答。
教師評價并用課件展示實驗器材的作用。
教師組織學生按照課件展示的步驟安裝器材。
教師:為什么用的是透明的玻璃板做實驗?玻璃板薄一點還是厚一點好?
學生:討論,猜想。
教師指導學生用兩塊玻璃板疊放在一起對比探究,驗證猜想。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教師:像成在哪里?能看到但摸不到,怎樣確定像的位置?
引導學生認識“替代法”研究問題。
學生:像物異側(cè),未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好像被點燃,此處為像的位置。
教師:像是虛像還是實像?
引導學生用白紙做光屏,看像能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蛴檬指惺苡袥]有燭焰的灼燒感。
確立虛像的概念。
教師:為什么用兩根一模一樣的蠟燭?
學生:易于比較像物的大小。
教師:玻璃板沒有垂直于水平面放置,對探究有什么影響?
學生:不易確定像的位置。
教師指導學生測量像、物距離。
教師:為什么測量三個遠近不同的位置?
學生:多測量幾次,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
學生搜集證據(jù)并填入數(shù)據(jù)表。
教師隨機抽取2組數(shù)據(jù),利用投影引導學生分析。
五、論證
驗證猜想與結(jié)論是否相符
六、評估
引導學生對探究過程和結(jié)論進行評估
七、交流與合作
學生各組討論實驗的得失,交流探究經(jīng)驗,
八、歸納總結(jié)
引導學生總結(jié)規(guī)律。
1.成正立、等大的虛像
2.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物異側(cè)
4.像與物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
【課堂練習】
1.(2008宿遷)下列關(guān)于光學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向平面鏡走近,鏡中的像變大
B.平面鏡總是成和物等大的像
C.透過凸透鏡看物體,像總是放大的
D.透過凸透鏡看物體,像總是縮小的
2.(2009廣州)右圖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像的大小與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有關(guān)
B.蠟燭遠離玻璃板過程中,蠟燭的像始終與蠟燭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會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實像
答案:B
3.(2009煙臺)22.小明利用平板玻璃、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等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選用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便于觀察和確定像的位置。(2)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4.(2009江西)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回想我們的實驗過程,我們是選用了 作為平面鏡,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 和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答案:玻璃 位置
5.(2009威海)小強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觀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右圖所示,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 關(guān)系,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
答案:大小 虛
6.(2010福建莆田,16題)小立身高1.60 m,站在鏡前0.50 m處,則他在鏡中的像離鏡面______m,像高_______m;當他慢慢遠離鏡子時,像的大小將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0.50(或0.5)1.60(或l.6)不變
【課后小結(jié)】
學生總結(jié)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
作業(yè):完成實驗報告。
【教學反思】
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在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學生對此并不陌生,但對成像規(guī)律和特點往往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缺乏較理性的認識和科學的探究。
本課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究,探究平面鏡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點。鼓勵并引導學生大膽提出猜想,嘗試探究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驗證猜想,在討論中交流思想。從生活中常見的照鏡子引入課題,以生活中常用的蠟燭、玻璃板等物體作為探究器材,讓學生感覺到生活就是物理,物理就是生活。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過程適時加入預設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動性,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引用:圖片來自百度網(wǎng)。
說明:本文是2013年新疆師范大學成教院《國培計劃2013》培訓教師的講課稿。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第八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