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自問世以來就受到各個時代人們的追捧和喜愛。可是,詩里的每一個小節(jié),每一個句子都寫了些什么?有什么深意?一般的鑒賞都不作太細(xì)致的分析。作為中學(xué)老師,我斗膽將自己的體會與思考寫下來,與同行切磋。
第一節(ji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它的大意是:我將輕輕地離開康橋,就像我輕輕地來到康橋一樣;我輕輕地向康橋上空的云彩招一招手:康橋,再見!
三個“輕輕”:動作特別輕緩之意,似乎是躡手躡腳地走來,招手,離開。這一節(jié)寫出了康橋的安謐、寧靜之美,詩人似不忍打破它的寧靜,于是一切都是“輕輕的”。那么,為什么作別的是“西天的云彩”?其一,“西天的云彩”很美,它如“夕陽”一樣,早已成為文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其二,點(diǎn)明他這次欣賞“康橋”之美是在黃昏時候,為下文寫“金柳”“彩虹似的夢”“星輝斑斕”作了時間上的鋪墊和暗示,也使下文的幾個意象都蒙上了夕陽的“面紗”,呈現(xiàn)出一種色彩之美。
第二節(ji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這一節(jié)的大意是:那河畔的柳樹,在夕陽的余暉中,呈現(xiàn)出迷人的金色,它的枝條在微風(fēng)中輕輕舞動,是那樣的輕柔和阿娜;它美艷的倒影,在水中蕩漾,讓我想起了美麗、溫柔、充滿幸福感的新娘。
選“金柳”這個意象,主要取它的美麗、溫柔,取它能“勾起”詩人的眷戀感及溫馨幸福感。這種感覺正是康橋留給詩人的感覺,過去是,現(xiàn)在也是。
……
第七節(ji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大意是:我悄悄地走了,就如我悄悄地來到這里一樣,我揮一揮我的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云彩是飄動的,云彩若能隨詩人離開,詩人的心靈也可得到慰藉:這是康橋上空的云彩啊,它陪我來了??墒沁B它也不能帶走。詩人言“不帶走”,意為帶不走。一種在遺憾和無奈中一人孤獨(dú)離開的哀愁漫步開來,言已盡而意無窮。
很多人在分析末節(jié)的情感比首節(jié)更濃時,都在末節(jié)的“悄悄的”和首節(jié)的“輕輕的”上作文章,其實(shí),這兩個詞一強(qiáng)調(diào)沒有聲音,一強(qiáng)調(diào)動作輕緩,并不能證明哪一個情感更
濃。末節(jié)是真真切切的告別,是作者再次沉醉于康橋的美麗風(fēng)光,“重溫”了許多快樂往事之后真真切切地意識到自己要離開康橋了向康橋的告別。所以,才更加不舍。至于“悄悄”一詞,是承上一節(jié)“悄悄是別離的笙簫”而來,它本身并不具有比“輕輕”情感更濃的意味。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中學(xué))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