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學作品中的重要語句多為揭示文章主旨、體現(xiàn)行文思路、傳達作者情感、蘊含豐富意味的語句。這些句子都有凸顯含義的一個或幾個關鍵性詞語。抓住了關鍵性詞語,就等于拿到了開啟品味語言內涵的鑰匙。好文章總離不開優(yōu)美的語言,真摯的感情,精辟的見解和深邃的思想。教師在鉆研教材時要從語言文字入手,仔細琢磨,反復推敲,真正理解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深度。
關鍵詞:內涵;提升;語言;能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文學作品是其中最為璀璨的明珠。語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用最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最深刻的思想,尤其是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經(jīng)得住歷史考驗的名家名篇。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很多語文教師并沒有引導學生對經(jīng)典作品進行深入地
解讀。
無論是語文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進而提升品味語言文字內涵的能力。
一、推敲錘煉關鍵詞句,使它們閃出耀眼的火花
經(jīng)典的文章總要一些言簡義豐的重要詞句,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要關注這些詞句,分析這類詞句的表面意思和深沉內涵。
魯迅先生的小說《祝?!房胺Q小說中的經(jīng)典,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和情節(jié)安排都是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反映主題服務的。文章在介紹魯四爺?shù)臅繒r先寫道:“我回到四叔的書房時,瓦楞上已經(jīng)雪白,房間里也映得較光明,極鮮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
由此可見,這個“壽”字在書房中的位置是極其顯目的,也可推想主人對它是非常重視的。一般書房中掛一些裝飾用的字畫,應該是反映個人品性追求或激勵人上進的內容,而這里為什么掛一“壽”字呢?“壽”表明主人公追求健康長壽,但一般掛在正堂,魯四老爺卻把它掛到書房里來,可見主人公不是專心研究學問的人,而是一個一心想著延年益壽的人。
而延年益壽要能做到的恰是墻上掛著的對聯(lián)“事理通達心氣平和”,這也應該是魯四老爺?shù)淖非?。可是在對待祥林嫂的一系列語言上,我們看到魯四爺做不到“心氣平和”。無論是初到時的皺眉,還是死后罵她“謬種”,這些都從側面反映出魯四老爺?shù)姆饨ㄐl(wèi)道士道貌岸然的本質。
一個“壽”字挖掘下去,能夠理解人物虛偽的本質,可見魯迅在遣詞造句上的別具匠心。
除了要引導學生品讀記敘類文章外,還要讓學生學會品讀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議論文語言的概括性。如魯迅的雜文《拿來主義》,關于拿來主義內涵的闡釋有這么一句話:“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仔細咀嚼這幾個短語,“運用腦髓”——獨立思考,進行辯證地分析;“放出眼光”——有鑒別精華和糟粕的能力;“自己來拿”——獨立自主,為我所用。理解這三個概括力極強的短語,就理解了拿來主義的深刻內涵,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點。
錘煉這些有內涵的詞句,教師首先要對文本的深度理解,不能僅僅是一些參考資料的照搬者,其次要引導得當,要允許學生有另外言之有理的見解。在大量的解讀和品味之后要求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努力運用一些有表現(xiàn)力的詞句,使文章形象豐滿。
二、挖掘課文內在的思想性,揭示其中蘊含的深意
好文章總離不開優(yōu)美的語言,真摯的感情,精辟的見解和深邃的思想。好文章也必然是作者情動于中,言溢于表的產物。
因此,筆者在鉆研教材時要求自己從語言文字入手,仔細琢磨,反復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中所蘊含思想的高度、深度、廣度,牢牢抓住其思想精華給予闡發(fā)揭示,啟發(fā)學生
深思。
例如蘇教版教材必修(二)中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文章的標題含義極為深刻,按照文章的內容,標題可為《一個傷病員的故事》,而要理解前一標題的思想性,就要結合它在文中的位置和語境。這句話出現(xiàn)在文章的末尾,被要求用六種字體寫了六遍的銘文,這本是希臘紀念陣亡戰(zhàn)士所立的紀念碑上的文字,用以紀念為保衛(wèi)祖國而壯烈犧牲的斯巴達戰(zhàn)士,與納粹德國的侵略戰(zhàn)爭沒有關系。但納粹德國的統(tǒng)治者卻將之灌輸給廣大的青少年,使青少年盲從,為法西斯賣命。這一標題運用了反諷的手法,解釋了戰(zhàn)爭背后的思想根源:納粹德國統(tǒng)治政府推行的無孔不入的殘酷的恐怖主義的軍國主義教育。
在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時,教師要相機引導,適當點撥?!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要在學生“憤”“悱”時“啟”“發(fā)”。
當然,品味詞句與理解思想內涵有很多時候是融合在一起的。教師要在帶領學生咀嚼詞句,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功力,推敲文字表現(xiàn)力的同時,也使文章內在的思想性和其中蘊含的深意和語言因素一起滲透到學生的心中。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臺市時堰中學)
編輯 張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