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MRI在乳腺膿腫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醫(yī)院收治的(全部病例經(jīng)臨床手術(shù)病理證實)17例乳腺膿腫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積乳膿腫的MRI表現(xiàn)。結(jié)果:17例患者的乳腺病變均為單側(cè),單發(fā)15例,多發(fā)2例,處于哺乳期6例,哺乳后11例。根據(jù)MRI特性分為透亮型積乳膿腫、致密型積乳膿腫和混合型積乳膿腫,表現(xiàn)為T1WI等、低、高信號、T2WI高信號,脂肪抑制信號稍低或高,反相位信號明顯降低,壁薄或厚,環(huán)狀強化,最外環(huán)見窄薄“暈圈征”,TIC曲線均為I型,中心不強化,DWI均為明顯高信號,ADC值明顯降低,TIC結(jié)合DWI對乳腺膿腫的診斷有較高的符合率及特異性,對乳腺病變定性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關(guān)鍵詞】MRI ;乳腺膿腫 ;診斷;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798—02
乳腺膿腫常易誤診為乳腺癌。MRI是乳腺影像學檢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能準確應用于乳腺膿腫的診斷,利用MRI多方位、多參數(shù)掃描對乳腺膿腫的診斷應用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人群為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手術(shù)經(jīng)病理證實的17例乳腺膿腫患者,患者年齡為23~46歲,平均年齡34歲,17例中,有6例患者處于哺乳期,14例曾患過乳腺炎。
1.2 MR掃描方法
1.2.1 常規(guī)掃描 采用Philips Achiera 1.5T雙梯度超導磁共振掃描儀,采用乳腺專用相控陣線圈。患者俯臥位,雙乳自然懸垂于專用乳腺表面線圈內(nèi)。利用固定裝置適當加壓固定。自旋回波(SE)T1WI:TR 480ms,TE 12ms;橫軸位平掃;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TR 4200ms,TE 101ms;橫軸位平掃加脂肪抑制。
1.2.2 動態(tài)增強掃描 利用3D-FS-FLASH序列,TR 4.4ms, TE 1.4ms,層厚3mm,F(xiàn)OV 35cm,矩陣 512x512,無間隔掃描。增強對比劑為Gd-DTPA,劑量為0.14mmol/kg,高壓泵靜脈注入,速度為3.0ml/s,之后注入15ml生理鹽水。分別于注射造影劑1,2,3,4,5,6,7,8min進行掃描。并于增強后2.3、3.4min后繪制出時間-信號強度曲線。
1..2.3 擴散加權(quán)成像 采用單次激發(fā)平面回波成像技術(shù)(EPI),TR 5200ms, TE 84ms,層厚3mm,橫斷面層厚與常規(guī)掃描保持一致,取b值為0、800s/mm2。取病變感興趣區(qū)中心區(qū),測量3次,取均值,感興趣區(qū)面積不小于3mm2,對擴散加權(quán)圖像進行后處理得到ADC圖,描記病灶中心感興趣區(qū),測量病變表觀系數(shù)值3次,取平均值為ADC值。
2 結(jié)果
本組17例病灶均顯示單側(cè)乳腺,其中右側(cè)12例,左側(cè)5例;單發(fā)15例,多發(fā)2例。有6例患者處于哺乳期,14例曾患過乳腺炎。膿腫形態(tài)多為圓形、卵圓形,大部分邊界較清,纖維包膜完整,腫塊直徑1~6cm,平均2.4cm.內(nèi)部信號均勻或不均勻。據(jù)MRI特征分為三種類型:①致密型積乳膿腫(2例):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T2WI脂肪抑制仍呈高信號,其內(nèi)可見少量分隔。②透亮型積乳膿腫(5例):T1WI高信號,T2WI高信號,T2WI脂肪抑制信號稍減低,反相位病變信號明顯減低。③混合型積乳膿腫(10例):T1WI不均勻低信號,內(nèi)見少量斑點狀T1WI高信號,T2WI高信號,脂肪抑制信號稍減低。所有病灶均為環(huán)狀強化,TIC曲線均為I型;病灶DWI呈高信號,ADC值明顯減低。
3 討論
乳腺膿腫多為40歲以下曾哺乳婦女,多在產(chǎn)后1~5年內(nèi)發(fā)現(xiàn),偶可在10年后才發(fā)現(xiàn)。在泌乳期時,若一支或數(shù)支輸乳管排出不暢或發(fā)生阻塞,引起乳汁淤積導管擴張,繼發(fā)乳腺炎,而形成膿腫〔1-2〕。少部分由囊腫滲出感染而引起,致病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shù)為鏈球菌。膿腫可見于任何部位,以乳房深部者居多。是妊娠、哺乳婦女常發(fā)生的良性疾病。發(fā)作過程一般經(jīng)過三個階段:乳汁淤積期,炎癥及浸潤,膿腫形成期。形成時間較長時,水分吸收,乳汁稠厚或含有大量脂質(zhì),急性患病期間,乳房會有紅、腫、熱、痛表現(xiàn),少部分僅以腫塊就診,易誤診為其它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乳腺膿腫MRI特點有:膿腫內(nèi)容物主要為炎癥細胞、脂質(zhì)及含蛋白囊液信號;T1WI信號取決于膿腫內(nèi)容物脂肪含量的多少,可為低或高信號,T2WI為高信號,由于其內(nèi)蛋白質(zhì)及脂質(zhì)對水分子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水分子彌散受限,使DWI為高信號,ADC值明顯減低,導致膿腫彌散受限的最大原因可能是膿液的高粘滯性和膿液的多細胞性。乳腺膿腫呈包膜環(huán)狀強化,TIC多為I型曲線,此征象屬于乳腺膿腫的典型表現(xiàn)〔3〕。而良性腫瘤及囊腫的ADC值較高。環(huán)狀強化的乳腺癌腫塊TIC曲線常呈流出型或平臺型。總之,乳腺膿腫TIC曲線及ADC值的特殊性可作為與其它良性及惡性腫瘤重要鑒別征象。
MRI對軟組織分辨率高,同其它影像學檢查相比較可獲得更多和更準確的信息。近年來,隨著專用乳腺線圈、磁共振對比劑及快速成像序列的開發(fā)應用,乳腺MRI診斷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某些方面可彌補乳腺X線和超聲檢查的局限性,MRI對乳腺疾病的診斷進入了一個新階段〔4〕。乳腺MRI檢查主要用于幾個方面:①臨床觸及的腫塊,X線及超聲不能明確診斷的。②囊實性腫塊的鑒別,如脂肪瘤及錯構(gòu)瘤的鑒別。③對良惡性腫瘤的鑒別〔5〕。④對乳腺膿腫的診斷。MRI多種成像序列可顯示乳腺膿腫的內(nèi)部成分、結(jié)構(gòu)、病理改變等。
在本組19個乳腺膿腫中有15個可見腫塊邊緣窄細低信號“暈圈征”,此為良性腫瘤的征象之一,形成原因可能為受擠壓的脂肪、纖維組織增生或水腫等??傊?,應用MRI圖像分析17位患者的乳腺MRI信號特征,乳腺腫塊大小、T1WI、T2WI、DWI信號特征,ADC值,強化方式及TIC曲線情況,從多序列、多方位、多參數(shù)來進行診斷,這種無創(chuàng)、簡便易行、準確定位的檢查方法,可詳細觀察乳腺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及邊緣特征,可提供多種診斷信息,這為乳腺膿腫的診斷提供了可靠性、特異性、準確性、實用性。這種診斷方法具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
參考文獻:
[1] 范莉.穿刺法抽凈哺乳期乳腺膿腫的治療方法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1.(26):9091
[2] 李樹玲.腫瘤影像學〔M〕.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0.125-126
[3] 劉佩芳.乳腺影像診斷必讀〔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83-87
[4] 尚柳彤,賈文霄,楊利霞,等.乳腺良惡性病變的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31(4):384-387
[5] 湯偉軍,李克,沈天真,等.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在鑒別乳腺良、惡性腫瘤中的價值〔J〕.中國計算機成像雜志,2001.7(5):31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