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超聲引導在外周靜脈穿刺困難患者中的應用。方法:選擇15例Ⅳ期食管癌患者需留置靜脈導管長期腸外營養(yǎng)患者,在超聲引導下賽丁改良格爾技術行PICC置管。結果:15例患者異常穿刺置管成功。結論:超聲引導下改良賽丁格爾技術在困難PICC置管患者中應用能有效提供晚期癌癥患者靜脈營養(yǎng)。
【關鍵詞】超聲引導;靜脈穿刺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773—01
隨著醫(yī)學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主要用于診斷的多普勒超聲由于可以清晰辨別血管內血流而廣泛用于臨床,文獻報道在超聲引導下中心靜脈穿刺(頸內、鎖骨下)股靜脈穿刺,認為超聲引導下靜脈穿刺置管術是一種簡便、安全、有效的方法[1-4],所選15例Ⅳ期食管癌患者由于長期進食困難,反復化療,多次外周靜脈穿刺輸液,到我院時已找不到可以穿刺的外周血管,因此我們選擇在超聲引導下改良賽丁格爾技術行PICC置管術,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5例Ⅳ期食管癌患者,男13例,女2例,年齡51-76歲,入選患者均有上臂水腫,惡液質,外周血管不明顯,所有操作均由筆者和超聲科醫(yī)生在超聲診斷室在超聲引導下改良用賽丁格爾技術從上臂貴要靜脈穿刺置入PICC。
1.2 方法
1.2.1 儀器
采用 SIEMENS S2000超聲定位儀,選擇14L5頻率7—14uHz的超聲探頭。
1.2.2 材料
選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三相瓣膜式PICC管,型號為4Fr,導管全長60cm,改良賽丁格爾穿刺套件,10×12cm3M貼膜,100ml生理鹽水,PICC穿刺包,1%利多卡因,無粉手套,消毒液,我院供應室配置的PICC穿刺包。
1.2.3 穿刺方法
將患者移至超聲超聲診斷床上,并做相應的安慰解釋工作,穿刺側手臂外展與軀干成900,超聲科醫(yī)生預先在肘窩上方探測貴要靜脈走行選擇穿刺點并做標記,測量置管長度,從穿刺點到胸鎖關節(jié)加2-3cm,局部皮膚消毒,鋪巾,穿刺點上方10cm扎壓脈帶,超聲科醫(yī)生將消毒超聲探頭確認在各個耦合表面之間沒有空氣后使用超聲進行貴要靜脈探測,穿刺者在穿刺點周圍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打開改良賽丁格爾穿刺套件,戴無粉手套,在超聲引導下不斷調整進針角度當針尖進入血管腔內,當看到血管腔內有一高回聲亮點時微調進針角度使穿刺針與血管長軸平行,將外套管送至靜脈,松開壓脈帶,左手按壓穿刺點上方固定套管,右手退出針芯,將導絲緩慢送入血管到體外剩10-15cm,用刀尖與皮膚成平行角度在穿刺的導絲上方輕刺皮膚,穿入擴張器,將插管鞘組件沿導絲全部送入血管,將導絲和擴展器一起拔出血管,左手按壓穿刺點上方,右手從插管鞘口導入PICC至測量長度,撤出插管鞘,按傳統(tǒng)PICC置管方法固定導管。
2 結果
15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克服了以往盲穿反復穿刺損傷血管,增加患者痛苦,置管失敗后只得丟棄導管,不僅增加患者經濟負擔,還引起由于導管費用產生護患之間不愉快的糾紛。
3 體會
超聲引導下改良賽丁格爾PICC置管技術是近年來開展的一項屬于介入手術范疇的尖端護理技術, 超聲引導下在操作前即對血管的位置、粗細、深淺度進行評估,進針時在B超的實時監(jiān)控下,能夠準確定位、成功率可達100%、風險小、快捷方便,是目前先進的、科學的創(chuàng)新方法,可有效解決晚期患者靜脈穿刺困難的靜脈輸液問題,保證了藥物和營養(yǎng)物質的供給,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減輕護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 季正標,黃備鍵,王文平. 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附7例報到)[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1,3(8):274-275.
[2] 秦茜淼,黃詠紅,單潔玲,等. 32例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體會[J]上海醫(yī)學影像,2005,14(1):45-46.
[3] 夏學麗,孫風芝.超聲引導經鎖骨下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6,21(13):33-34.
[4] 劉思蘭,姜文強,趙玉仙,等.超聲引導下的深、淺靜脈穿刺[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8,15(3):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