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將AABR(自動腦干誘發(fā)電位技術)用于篩查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聽力之中的效果。方法:對血癥組與篩查組的新生兒經(jīng)AABR實施聽力篩查。結果:在血癥組的220耳(110例)之中,60.91%初篩階段通過,在篩查組的220耳(110例)之中,90.91%初篩階段通過,血癥組與篩查組的初篩階段結果差異大,P<0.05。在血癥組的220耳(110例)之中,70.91%復篩階段通過,在篩查組的220耳(110例)之中,96.36%復篩階段通過,血癥組與篩查組的復篩階段結果差異大,P<0.05。在血癥組中,聽力障礙4耳,在篩查組中,聽力障礙0耳。結論:黃疸(即是: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顯現(xiàn)聽力障礙的概率要比正常新生兒高。在篩查聽力中,血清膽紅素水平和通過率呈反比,前者越高,后者則越低。
【關鍵詞】新生兒;AABR;高膽紅素血癥;聽力障礙;通過率;聽力篩查
【中圖分類號】R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761—02
根據(jù)衛(wèi)生部規(guī)定,篩查新生兒聽力,通常要經(jīng)“兩階段模式”。初篩聽力時間:出生48個小時到離院前。復篩聽力時間:出生42d。自動腦干誘發(fā)電位技術,又稱“AABR”,屬于復篩篩查的高效方法。本文,抽出2012-05-06到2013-04-06我科的110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給予聽力篩查,歸為血癥組。另將同期的110例新生兒(正常分娩)歸為篩查組[1]。通過小組對比,探討將AABR用于篩查聽力之中的效果。篩查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病人資料 抽出2012-05-06到2013-04-06我科的110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給予聽力篩查,歸為血癥組。在血癥組中,男性65例(59.09%),女性45例(40.91%),胎齡:38.46±1.35周,出生體重:3559±412g。顯現(xiàn)黃疸時間點:出生2.35±2.00d,持續(xù)時間:4d到27d。其中,28例(25.45%)輕度,57例(51.82%)中度,25例(22.73%)重度。納入血癥組標準:膽紅素于血清中的總值超過220μmol/L。另將同期的110例新生兒(正常分娩)歸為篩查組。在篩查組中,男性64例(58.18%),女性46例(41.82%),胎齡:37.89±1.72周,出生體重:3601±392g。顯現(xiàn)黃疸時間點:出生1.59±1.00d,持續(xù)時間:4d到16d。納入篩查組標準:未見皮膚黃染,生理性黃疸。隨后,對血癥組與篩查組的新生兒經(jīng)AABR實施聽力篩查。血癥組與篩查組均無耳聾家族史、耳毒性藥物史以及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窒息顱內(nèi)出血等綜合征,且血癥組與篩查組的出生體重高低、胎齡大小以及性別比例等情況都很匹配。因此可對比血癥組與篩查組的聽力篩查結果[2]。
1.2篩查方法 對血癥組與篩查組的新生兒經(jīng)AABR實施聽力篩查。初篩時間:出生2d到3d時。在初篩之后(出生30d到42d),無論初篩是否通過,所有新生兒都要再做聽力復篩。若復篩階段不達標,要在出生90 d之前,將這類新生兒轉診到成都市婦幼保健院聽力中心作聽力學診斷,接受中耳聲導抗檢測、診斷性OAE(耳聲發(fā)射)檢測、ABR(聽性腦干反應)檢測。AABR所用儀器:聽力篩查儀,型號:MB11BERAphone,產(chǎn)地:MAICO公司,德國。
1.3統(tǒng)計學 統(tǒng)計軟件:SPSS13.0,組間差異:卡方檢驗。若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篩查通過率對比 在血癥組的220耳(110例)之中,134耳(60.91%)初篩階段通過,在篩查組的220耳(110例)之中,200耳(90.91%)初篩階段通過,血癥組與篩查組的初篩階段結果差異大,P<0.05。在血癥組的220耳(110例)之中,156耳(70.91%)復篩階段通過,在篩查組的220耳(110例)之中,212耳(96.36%)復篩階段通過,血癥組與篩查組的復篩階段結果差異大,P<0.05。
2.2黃疸不同程度的聽力復篩情況 重度黃疸者的通過率比輕度黃疸者、中度黃疸者低,但是輕度黃疸及中度黃疸者的通過率比篩查組的通過率低,P<0.05。比較黃疸不同程度者的聽力篩查情況,見表1。
2.2聽力障礙情況 通過OAE(診斷性)檢測、ABR檢測,在血癥組中,聽力障礙4耳(3例),在篩查組中,聽力障礙0耳(0例)。
3 討論
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是近2O多年發(fā)展起來的診斷新技術, 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BAEP)是一項腦干受損較為敏感的客觀指標,是由聲刺激引起的神經(jīng)沖動在腦干聽覺傳導通路上的電活動,能客觀敏感地反映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BAEP記錄的是聽覺傳導通路中的神經(jīng)電位活動,反映耳蝸至腦干相關結構的功能狀況,凡是累及聽通道的任何病變或損傷都會影響B(tài)AEP,因此可全面反應聽神經(jīng)功能的生理過程及病理現(xiàn)象,故很快在成人神經(jīng)內(nèi)外科、耳科、法醫(yī)界等得到廣泛應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因膽紅素(大部分為未結合膽紅素)在體內(nèi)積累引起,部分高膽紅素血癥可導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損,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作用于腦細胞引起腦損傷及中毒性腦病。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血液中的膽紅素對聽力的損傷是其神經(jīng)毒性的一部分,尤其是未結合膽紅素不但可在內(nèi)耳毛細胞耳蝸核沉積,還可損害整個腦干組織,造成中樞性神經(jīng)聽覺傳導通路異常。
本文,血癥組為我科給予聽力篩查的110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篩查組為同期給予聽力篩查的110例新生兒(正常分娩)。在初篩結果中,血癥組(60.91%)與篩查組(90.91%)的結果差異大,P<0.05。在復篩結果中,血癥組(70.91%)與篩查組(96.36%)的結果差異大,P<0.05。總之,通過探討發(fā)現(xiàn)黃疸(即: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顯現(xiàn)聽力障礙的概率要比正常新生兒高。在篩查聽力中,血清膽紅素水平和通過率呈反比,前者越高,后者則越低[3-4]。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檢查是一簡單易行,無創(chuàng)傷性,可評估膽紅素神經(jīng)毒性的好方法??捎糜谠u價聽覺傳導神經(jīng)通道功能狀態(tài),早期預測膽紅素毒性所致腦損傷,有助于暫時性或亞臨床膽紅素神經(jīng)毒性的診斷。選擇檢查異常的患兒進行早期干預,盡量減少后遺癥,提高患兒生存質量,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蘇潔明,陳敏玲,歐滿燦.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結果與臨床意義探討[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13):358-360.
[2] 黃玉梅,梁園,薛曉冬,林振浪.自動腦干誘發(fā)電位技術在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聽力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27(13):161-164.
[3] 胡書君,鄭錦,陳麗麗,宋杰,王嵩川,蔣留茹,韓宇.182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斷結果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2):1640-1642.
[4] 陳平,唐安洲,孫華,鄭明華,黃東紅.ABR和DPOAE在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聽力篩查中的應用[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9,12(13):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