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了解欽州市欽北區(qū)1~6歲兒童乙型肝炎抗體水平,評價當地免疫規(guī)劃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免疫效果。方法:從轄區(qū)12個鎮(zhèn)中隨機抽取5個鎮(zhèn),每個鎮(zhèn)隨機抽取1個行政村各30名1~6歲兒童進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檢測。結果:共調查150名兒童,HBsAg總陽性率為1.33%,抗-HBs總陽性率為79.33%。其中,1-2歲組乙肝表面抗體陽性率最高(90%以上),其他各年齡組乙肝表面抗體陽性率均隨年齡增長而降低;不同鄉(xiāng)鎮(zhèn)兒童乙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自2003年實施乙肝疫苗免費接種后,欽北區(qū)實施乙肝疫苗免費接種成效顯著。但不同鄉(xiāng)鎮(zhèn)兒童乙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率有差異,應繼續(xù)加強對醫(yī)院產科及接種單位的管理,充分利用預防接種信息平臺,進一步提高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和全程合格接種率。
【關鍵詞】乙型肝炎;血清學;分析
【中途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680-01
乙型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在我國和全世界廣泛流行。目前,全世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攜帶者估計有3億左右,中國是乙肝高流行地區(qū),至少有1億人長期攜帶乙肝病毒,占全球的1/3[1]。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2]。為了解欽州市欽北區(qū)1~6歲兒童乙型肝炎抗體水平,評價當前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免疫效果,我們于2012年6月對轄區(qū)1~6歲適齡兒童進行了乙型肝炎血清學調查,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從全區(qū)12個鎮(zhèn)中按照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隨機抽取5個鎮(zhèn),每個鎮(zhèn)隨機抽取1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隨機抽取6個年齡組(1~、2~、3~、4~、5~、6~歲組),每個年齡組抽取5名常住兒童(當地居住三個月以上),共采集1~6歲(2006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出生)兒童有效血清樣本150份。
1.2 檢測方法 采用美國雅培公司的化學發(fā)光法定量檢測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表面抗體(HBsAb)。檢測工作委托廣州達安臨床檢驗中心完成,判斷標準:HBsAg ≧0.05 mIU為陽性,HBsAb≧2.1 mIU為陽性。
1.4資料分析 所獲數據采用PEMS3.1醫(yī)學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總體免疫水平
本次檢測150名兒童,男性77人,女性73人,HBsAg總陽性率為1.33%(2/150),抗-HBs總陽性率為79.33%(119/150)。
2.2不同性別兒童抗體水平
男性兒童,HBsAg陽性率為1.30%(1/77),抗-HBs陽性率為84.42%(65/77);女性兒童,HBsAg陽性率為1.37%(1/73),抗-HBs陽性率為73.97%(54/73),結果顯示男性抗-HBs抗體水平略高于女性。見表1
2.3不同年齡段兒童抗體水平
6個年齡組(1~、2~、3~、4~、5~、6~歲組)中, 1~、6~歲HBsAg陽性率均為4%,其余年齡組HBsAg陽性率均為0;抗-HBs陽性率大于85%的年齡組有1~、2~歲組,其余均低于85%;結果顯示年齡越大乙肝表面抗體。見表2
2.3不同鄉(xiāng)鎮(zhèn)兒童抗體水平
隨機抽取大直鎮(zhèn)、長灘鎮(zhèn)、大垌鎮(zhèn)、小董鎮(zhèn)、青塘鎮(zhèn)等5個鎮(zhèn)各30名常住兒童。結果:大垌鎮(zhèn)、青塘鎮(zhèn)HBsAg陽性率均為3.33%,其余鄉(xiāng)鎮(zhèn)HBsAg陽性率均為0;抗-HBs陽性率大于85%的只有青塘鎮(zhèn),其余地區(qū)均低于85%。見表3
2.4免疫史情況
150名兒童中,接種3針次乙肝疫苗人數為150名,接種率100%;首針及時接種人數為125名,及時接種率為83.33%。
3 討論
廣西自2003年將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管理后,欽北區(qū)適齡兒童首針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全程接種率和全程及時接種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調查結果顯示,欽北區(qū)1~6歲兒童HBsAg總陽性率為1.33%、乙肝表面抗體陽性率為79.33%,與文獻報道一致 [3-4],說明欽北區(qū)實施乙肝疫苗免費接種成效顯著。
本次調查發(fā)現,欽北區(qū)1-2歲組乙肝表面抗體陽性率最高(90%以上),其他各年齡組乙肝表面抗體陽性率均隨年齡增長而降低,原因可能與疫苗的免疫效果隨免疫年限的增長而減弱,是否進行加強免疫,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本次調查顯示,欽北區(qū)5個鄉(xiāng)鎮(zhèn)1-6歲兒童乙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原因可能與部分基層接種單位首針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及全程接種率不高有關, 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強對基層接種單位的技術指導,進一步提高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和全程接種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調查有2名兒童接種乙肝疫苗后,其HbsAg檢測結果是陽性,可能原因與其母親為HBsAg陽性,出生時新生兒未及時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有關。
綜上所述,在不同年齡組、不同鄉(xiāng)鎮(zhèn)兒童乙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率有差異,表明欽北區(qū)乙肝防控仍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筆者建議:(1)加強對醫(yī)院產科的管理,嚴格執(zhí)行“誰接生,誰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的原則,著力提高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同時,對陽性產婦的新生兒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有效阻斷HBV母嬰傳播[5]。(2)繼續(xù)加強對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免疫規(guī)劃管理工作督導,要充分利用預防接種信息平臺,進一步做好兒童常規(guī)免疫接種工作,不斷提高新生兒乙肝疫苗全程及時接種率。(3)加強宣傳教育,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普及乙型肝炎防治知識并自覺做好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鳴. 實用免疫接種培訓教程[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65-75.
[2] 翟如芳,邢秀生,閏以讓,等. 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免疫的保護效果及成本-效益評價[J].中國計劃免疫,2006,12(2):94-96.
[3] 徐藝,張少白,夏雪琴,等. 陜西省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效果分析 [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24(12):1506-1508.
[4] 張振開,湯杰,唐國榮,等. 2008年桂林市城鄉(xiāng)居民乙型乙肝病毒感染狀況調查[J].預防醫(yī)學論壇,2010,16(7):591.
[5] 徐藝,劉西珍,李水東,等. 農村育齡婦女乙型肝炎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疫苗和免疫,2009,15(3):259-262.
作者簡介:
吳雄信(1965-),男,廣西欽州市人,主管醫(yī)師,主要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