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1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674-01
新生兒淚囊炎多因鼻淚管下口被膜組織封閉或被上皮碎屑堵塞淚道引起,少數由骨部狹窄或畸形所造成。新生兒鼻淚管形成較遲,常常到出生時鼻淚管下端仍有一粘膜皺壁(Hasner瓣)部分或全部遮蓋鼻淚管開口,經過產道擠壓或到出生后數月可自行開通。如果鼻淚管下端發(fā)育不全,沒有完成 “管道化”,或留有膜狀物或有上皮細胞殘渣阻塞造成新生兒溢淚。
新生兒淚囊炎有增多趨勢考慮與剖腹產率增高分娩時沒有受到擠壓有關。
淚道阻塞或狹窄主要表現淚溢現象和分泌物產生,新生兒生后內眥鼻側或下方見紫藍色囊腫,壓淚囊可有粘液或膿性分泌物自淚點溢出。如果治療不當可引起急性淚囊炎、淚囊漏、角膜感染等后果。
新生兒淚道阻塞或狹窄治療 :可用手指有規(guī)律壓迫淚囊區(qū)自上瞼眶下線內側與眼球之間向下壓迫,壓迫數次后點抗生素眼藥水,每日3-4次,堅持數周,能使鼻淚管下端開放而治愈。大多數患兒可隨鼻淚管開口發(fā)育開通而治愈。
若經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淚道探通術。最佳手術時機為
生后3個月內,越早越好,只要發(fā)現淚溢就應做淚道檢查,及時治療,防止并發(fā)癥。對6235例共7241只眼治療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