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與復方鱉甲軟肝片的比較,探討益氣活血方治療乙肝肝纖維化的療效。
【關鍵詞】肝纖維化;益氣活血方;中醫(y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660-02
1 研究方法
1.1診斷
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
慢性肝炎診斷:急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攜帶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現(xiàn)肝炎癥狀、體征及肝功能異常者可診斷為慢性肝炎。發(fā)病日期不明或雖無肝炎病史,但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慢性肝炎?;蚋鶕?jù)癥狀、體征、化驗及B超檢查綜合分析。亦可作出相應診斷。
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臨床符合慢性肝炎.并有下例1種以上現(xiàn)癥HBV感染標志陽性:1血清HBsAg陽性;2血清HBVDNA陽性;3血清抗一HBcIgM陽性;4肝內HBeAg和/或HBsAg陽性,或HBV DNA陽性。
肝纖維化診斷要點: (1)慢性肝病病史(2)相關臨床表現(xiàn)(3)實驗室檢查:血清肝纖維化標志物(HA,PⅢP或PCⅢ,ⅣC、 Ⅳ7S或IVNCI,LN),以及AST/ALT比值、GGT、,APRI(AST/血小板比值AST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等異常升高。(4)影像學檢查:B超檢查發(fā)現(xiàn)肝包膜粗糙,回聲增密、增粗、增強且分布不均勻。血管走向不清等.或見門脈內徑增寬、脾臟增厚等。(5)肝組織病理學檢查:肝組織蘇木精一伊紅、MaSSon三色染色和(或)網(wǎng)狀纖維染色,可見纖維組織不同程度的增生。
符合診斷要點中第(1)(2)(3)項及第(4)第(5)項中任一項可診斷為肝纖維化。
1.2納入標準
1年齡介于18——60歲之間,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診斷的患者。
2血清肝纖4項指標:透明質酸(HA)、層粘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Clll)、Ⅳ型膠原(IV一C))、至少有2項以上異常。
3B超檢查顯示肝實質回聲增強,肝表面不光滑,邊緣變鈍,肝臟、脾臟可增大,肝表面尚無顆粒狀改變,實質尚無結節(jié)樣改變。
1.3排除標準
1高黃疽(TBil>正常值3倍)。
2肝硬化腹水及其他嚴重并發(fā)癥。
3妊娠、心、腎、內分泌、血液疾病等影響藥效評價因素。
1.4具體實驗方案
1.4.1病例來源:主要是我院門診肝病患者。
1.4.2病例分組: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齡34——59歲,平均(45.83±6.79)歲;病程最長者15年,最短者2年。對照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32——59歲,平均(46.93±7.41)歲;病程最長者16年,最短者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
1.4.3給藥方案
治療組予經(jīng)驗方。藥物組成:太子參309、丹參209、丹皮209、茜草159、澤蘭159、五爪龍309、珍珠草209、苦參109、石斛159、生甘草69。按上述比例配好中藥,加水30OmL,煮沸30分鐘去滓取汁飲,每天2次。三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一個療程。
對照組口服復方鱉甲軟肝片4片(0.5g)3次/天,療程同治療組。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而對照組有效率為60%,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總有效率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變化
治療組治療后肝功能各項指標均有明顯改善(P<0.01),對照組較治療后也有明顯改善(P<0.01),但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肝纖維化指標變化 治療組的肝纖維化指標在治療后有明顯下降(P<0.01),對照組的肝纖維化指標在治療后也有明顯下降(P<0.01),但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脾超聲影像變化 治療組門靜脈內徑、脾臟厚度較治療前改善(P<0.01);對照組門靜脈內徑、脾臟厚度較治療前改善(P<0.01)。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脾超聲等級變化:經(jīng)秩和檢驗治療組治療后肝脾超聲等級改善無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治療后肝脾超聲等級改善無顯著性差異(P>0.05)。 2.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綜合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達86.67%,而對照組有效率為60%,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總有效率比較P<0.05。 3 結論 益氣活血方能夠很好的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肝臟功能。益氣活血方能抑制HSC活化、增值,降低膠原的代謝,抑制肝血竇毛細血管化,從而防止肝細胞變性壞死和肝內結締組織的改建,進而減輕肝纖維化。益氣活血方對B超結果也有改善。 4 討論 4.1中醫(yī)理論 中醫(yī)認為慢性乙型肝炎是濕熱疫毒之邪未除,久羈肝脾,遷延不愈所致。肝病早期正勝邪實,濕熱相爭,表現(xiàn)為氣郁、血滯、濕蘊等現(xiàn)象,但隨著病情發(fā)展,。初病氣結在經(jīng),久則血傷入絡。肝脈瘀阻,肝脾腫大、肝掌、蜘蛛痣等體征陸續(xù)顯現(xiàn)。肝纖維化大致屬祖國醫(yī)學之痞塊、 瘀血、癥瘕等范疇。肝主疏泄,周轉氣血,惡抑郁,若七情失暢致肝氣抑郁、氣機失調、疏泄失常而氣郁,日久則致血行障礙形成血瘀。肝疏泄不及則木不疏土,肝氣橫逆則肝木犯胃和肝木乘土,致脾胃氣機阻滯,氣虛不化,清氣不升。氣虛則血虛、血滯,甚則血瘀。氣運乏力可致氣滯,氣滯而易血瘀。肝郁日久而化熱,熱盛傷陰,致腎陰不足,腎水虧竭,是肝病及腎的病機。因果互見,肝病久之必傳于脾,脾病則肝血愈無化生之源,肝木自然失于滋養(yǎng),勢必枯萎變硬。有研究表明肝纖維化與肝血疲阻之間存在著本質的聯(lián)系,血瘀的本質即是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微循環(huán)障礙,肝纖維化時,肝竇狹窄、閉塞甚至消失,肝竇內紅細胞聚集,微血栓形成,這些變化與中醫(yī)瘀血理論頗為相合,據(jù)此病理過程,本方采用“健脾益氣、活血軟堅”為治則組方。 4.2組方意義 太子參具有健脾、補氣、生津的作用,本方重用太子參扶助正氣為君藥;丹參、牡丹皮、茜草、澤蘭均歸肝經(jīng),具有活血化癖通絡作用,為臣藥,其中茜草還有涼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熱夾疲的出血癥,可防止其它藥物破積逐癖藥性過猛,耗傷氣血而致出血,五爪龍即有祛疲消腫的作用,又可扶助正氣,也為臣藥??鄥?、珍珠草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石解具有養(yǎng)陰清熱,益胃生津作用,為佐藥。諸味配用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海燕,程雯,黃新造.自擬活血化癖湯治療肝纖維化60例[J].World Health Diges,2007;8(4):86一87. [2] 李新華.滋陰養(yǎng)肝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纖維化的臨床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6;40(11):14一15.